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62例治疗体会

2014-06-01李志忠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6期
关键词:肺病呼吸衰竭插管

李志忠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德州253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62例治疗体会

李志忠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德州253200)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上机前后患者的血气变化情况,调查总结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患者在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值具有明显改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2例患者病情好转并出院患者44例,占71.0%,死亡18例,占29.0%。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有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呼吸科的常见疾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往往朝着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发展,在其急性加重期极易发生呼吸衰竭,且致死率很高[1]。这时候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本文就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治疗的临床效果加以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012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年龄在57~86岁,平均年龄(62.4± 3.3)岁,男39例,女23例,病程8~31年,平均病程(14.8±4.6)年。所有患者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之前均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均符合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标准[2]。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低血氧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且具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其中23例患者呈嗜睡状态,28例患者呈神志不清状态,还有11例患者呈浅昏迷状态。

1.2 治疗方法

有入院治疗患者立即给予平喘药,抗感染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结合氧疗,并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给予不同方法的治疗。

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经鼻插管患者39例,经口插管患者11例,实施气管切开术患者12例。人工气道在患者体内滞留时间为8~28 d。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相连。患者呼吸微弱或几乎消失的患者采用呼吸机的AC或SMV模式(辅助控制呼吸的模式),待到病情较为缓解,自主呼吸逐渐转强的时候采用SMV+PSV模式,拔管之前可转为部分自主或完全自主呼吸模式。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下表是患者在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值

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的PaO2明显提高,PaCO2值显著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2例患者中病情明显好转并出院的患者44例,占患者总数的71.0%,死亡18例,占29.0%。死亡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16.7%),心律失常3例(16.7%),脑出血死亡2例(11.1%),肺部感染死亡9例(50%),患者中途停止治疗致死亡者1例(5.6%)。

出院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有16例,其中出现呼吸机依赖的患者4例,气管导管痰痴阻塞的3例,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者8例,气胸l例。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老年人群中的多发病,病情急性加重期多引起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此种疾病的有效方法。机械通气有助于减轻患者呼吸时的能量消耗,支持循环与呼吸,纠正呼吸衰竭,纠正低血氧症、高碳酸血症,给治疗原发性疾病争取时间[3]。

有创机械通气可以有效地引流患者的痰液,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还能改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等。有创机械通气的器官插管方式分为经口插管和经鼻插管,经鼻插管方法具有导管容易固定,留置时间长,不影响患者口腔环境等特点,临床上常使用这种方法,但也容易引发鼻窦炎,延长治疗时间。对于本身患鼻窦炎,或有鼻窦炎病史的患者可采用经口插管方法,其优点在于口径粗,痰液引流方便。一般不推荐实施气管切开术,对于反复呼吸衰竭的患者而言,一次气管切开后,对后续治疗会造成较大的影响[4]。

有创机械通气的时机选择是抢救患者的重要因素。数据表明,尽早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可降低病死率,所以要坚持“早上机”原则,降低患者的呼吸耗能。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脱机,要结合患者的血气值变化情况及时脱机,这也是救治患者的重要步骤。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数据显示,60%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5]。而营养不良会加重患者在进展期与急性期的病情发展,影响患者肺防御功能和呼吸功能。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给患者加强营养,主要是补充蛋白质类和脂肪类营养,碳水化合物补充过多易产生二氧化碳。同时要注重患者的痰培养,选择合适抗生素和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1] 豪必图.2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96-97.

[2] 高欣.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102-103.

[3] 李清云.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0,14(4):628-629.

[4] 顾体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31例治疗体会[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2(5):81-84.

[5] Wijkstra PJ.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in stabl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J]. Respir Med,2003,97(10): 1086-1093.

R563.8

:B

:1671-8194(2014)06-0056-02

猜你喜欢

肺病呼吸衰竭插管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效果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