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空轴上读懂中国梦

2014-05-29冷兴邦

出版广角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梦想民族

冷兴邦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如果离开梦想注定没有希望和未来。中国梦生动形象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这个重大战略构想一经提出,便在全国乃至世界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凝聚一切力量的精神旗帜。但也应清醒看到,中国梦的实现,既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读懂它、理解它,才能深入它、践行它。

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公茂虹编著的《解读中国梦——一个古老民族的百年梦想》,分“追寻梦想的民族”“重新找寻梦想的方向”“为梦想奠基”“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与加强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梦的实现与世界的未来”六个部分,全面分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是一部全面解读、深入阐释中国梦的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其特点有三:一是该书主题鲜明突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无论是对历史的叙述、文化的阐发,还是对现实的分析、中外的对比,都紧紧围绕这个主线展开,使人读后感到宏大而不失分量、磅礴而不显庞杂。二是该书内容宽深丰实,涉及历史与文化、政治与经济、中国与世界等各方面,阅读该书深能感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时又能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的比较中有所启迪,读后提神定气、荡气回肠,一种爱我中华之感油然而生。三是该书作为较早阐述中国梦的著作,在现有认识的基础上,能够以宽广的视角对中国梦进行全方位解读,并充分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实属不易,这对于读者深刻把握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很有帮助。四是该书文字简洁平实,逻辑紧凑流畅,叙述自然清新,图文并茂、设计精美、通俗易懂,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导材料。

《解读中国梦》全书23万字、260多页,包涵的内容很多,通读全书时应如何更为清晰准确地读懂中国梦呢?不妨试着从“本来”“近来”“外来”“未来”这组时间和空间组成的时空轴上去解读它。

第一,从“本来”的历史文化中读懂中国梦。一个民族的品格、精神和文化,都是在漫长历史演进中形成发展的。这是民族的固有之本,抛弃这些就会丢掉根本、丧失特质,也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命脉。实现中国梦,同样须臾离不开精神、文化、历史的滋养。《解读中国梦》把握了这一核心要害。将追寻梦想与历史变奏联系起来,开篇即用写意手法勾勒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内涵、追逐梦想的民族。阐释了“炎黄”“中国”“华夏”“中华”这些独具特点的民族符号,总结提炼出中华民族整体性、开放性、实践理性等思维特征。同时还从中华文明发展旅程角度,细数了小康、大同的社会梦想,天人合一的人生梦想,四海一家的天下梦想,围绕追寻复兴梦想和向上的力量,叙述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与历史辉煌。叙述这些观点时,作者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信息量很大,读来使人印象深刻,很有启迪。如谈到“自我超越精神”时,引用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易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韩非子“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等千古佳句;谈到“改良与改革”时,引用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永贞革新”、宋朝王安石“熙宁变法”、明朝张居正主持的社会改革、晚清戊戌变法等经典事例;谈到历史辉煌成时,讲到了秦、汉、唐、宋、元等这些超大型帝国的历史影响,也谈及了中华文明向世界的传播。这些内容有宽度、厚度、深度,读后顿然增添了对中华民族的自豪与荣耀。

第二,从“近来”的革命实践中读懂中国梦。纵观世界,很少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这个苦难,近代尤为深重,这个梦想,近代更为强烈。正如马克思所指说:“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打击,野蛮的、封闭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面对危局,近代各阶层有识之士奋起而图存,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不断试错,中国梦探寻之旅异常曲折艰辛。《解读中国梦》讲述了近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同追梦寻梦之路。这三个阶级利益不同,目标口号各异,依借的力量各有侧重,既都取得有限的革命成果,又都因其致命的缺陷而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个梦想的破灭,往往意味着另一个梦想的开始。正如书中所说:“当资产阶级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梦想走向破灭的时候,中国工人阶级的梦想开始萌生。”书中重点讲解的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梦想之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艰难历程,进而转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对中国梦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论述,其中不乏很多亮点。比如能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高度,详细阐发提出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性和现实性,成为全书的点睛之笔。

第三,从“外来”的先进思想中读懂中国梦。任何一种思想的创立,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是进步之道。以我为主固然重要,但吸收“外来”也是关键。《解读中国梦》把握了这一点。该书作者能够以国际视野,分析中国梦的世界因素。着重分析了美国梦、欧洲梦的由来和演变。指出,早在20世纪30年代,正当经济大萧条时期,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美国的史诗》一书中就提出美国梦。亚当斯写道,他书中的主题是“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这是我们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自此,美国梦广泛流行开来。而“大欧洲梦想”的开端则在二战以后。该书在讲明欧洲梦的同时,还与美国梦作了比较,指出美国梦强调经济增长、个人财富的积累和独立自主,而欧洲梦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生活质量和相互依赖。那么中国梦是什么?又与其他国家的梦想有什么不同呢?书中从世界观、价值观、发展道路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回答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这个基本内涵。我们践行中国梦,始终应有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态度。当今世界,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梦想的舞台,“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等不同国别或地区的梦想五彩斑斓。我们既要看到其本质的不同,又要充分借鉴其华丽乐章的精彩部分,这样才能在互动交流中得到丰富发展。这是本书告诉我们的一个重要见解。

第四,从“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读懂中国梦。梦想预示未来。通读全书,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充满着对自身发展道路和美好未来的自觉自信,使我们在中国梦这幅宏伟画卷还未展开之时,就能从中体会一二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正是有了这个自信,我们的精神、力量、目标才无比聚焦,面对矛盾、问题、荆棘才无所畏惧。概括起来,中国梦的两大主题就是“发展”与“和平”。因此,中国梦,首先是发展之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到改革开放后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再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无不展示出我们党反映人民意志,抓发展的坚强决心和定力,将中国梦与人民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中国梦最终归结为人民的梦,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底气。中国梦,再就是和平之梦。早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国际视野思考自身梦想,以服务人类、贡献世界为宽阔胸襟。该书从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梦入手,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谎言谬论进行了逐一批驳,最后得出“中国机遇论”的结论,这一点作为全书结尾与全书内容进行呼应,顺理成章,恰到好处。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梦想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梦想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