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象似性识解英语构词造句

2014-05-25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语态构词时态

易 超 朱 元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49)

象似性识解英语构词造句

易 超 朱 元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49)

传统的高校英语课堂的词汇语法讲解以形式本体观教学法为主导,不寻求讲解规律性,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理论的提出为讲解词法句法提供了有理可据的可能,该理论强调语言表达的形式和结构与人的身体体验和认识有着根本的联系。本文探讨如何将象似性理论研究实践于高校课堂,论证语言结构如何直接映照于经验结构以提高教学实效。

象似性;理据;英语教学

一、引言

长期以来语言学研究中索绪尔结构主义的任意性一直占统治地位,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人们越来越关注以美国语言学家John Haiman为代表的认知语言的发展. 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批判了20世纪索绪尔和乔姆斯基在语言研究中所坚守的客观主义立场,提出语言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结果,必有“主客二性”的烙印。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语义也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镜像反映,而是人与环境,人与人互动体验的结果。Haiman对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做了详尽研究,他将语言符号的相似性分为成份象似与关系象似,特别又细化关系象似为距离相似性,数量相似性,顺序相似性,标记相似性,话题相似性和句式相似性等,强调语言研究中的人本性,提出语言是“人化的语言”,将语言研究带入了后现代研究大潮。

王寅(2003)认为,任意说和象似说的分歧反映在语言教学中,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 前者成了形式本体观教学法(the form-based approach)的基础,后者形成了语义本体观教学法(the semantics-based approach)的基础。受任意说的影响,形式本体观教学法只注重对形式的学习和掌握,而不去帮学生理解语言形式,所表意义与客观外界之间的对应规律,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肤浅而且常常归于“惯用法”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

二、象似性研究应用于词法教学

1.语音象似性讲解构词

语音象似性提出语音最早来自于对自然声音的模仿,如拟生声词羊叫baa,狗叫woof-woof;除了拟声词以外,还有一些单词的发音与语义似乎存在象似性的联系drop-drip,coak-crow;某些辅音连缀含特定语义,音义之间的关系可能与发音时所获得的感觉有关,如某些单词在发音的时候需要用到较大的力气,口腔肌肉也较为紧张,有迟滞或笨重的感觉,如thump,dump等。

2.距离象似性讲解构词

距离象似性强调思维的顺序与语言单位排列的顺序象似。“数量前缀+名词词根”的构词。如数量前缀mono-,bi-,tri-等叠加表示边的词干later可构成新词:mono lateral,bilateral,trilateral等。

“动词词根+方向前缀”的构词。如词干gress 表示走,加上方向前缀合成新词,

pro(前) + gress → progress (进步)

3.汉英对等词素词形象似讲解构词

汉语的偏旁部首和英语的粘着词素在构词的时候都可以用来表示该类词所归属的范畴或具有的共同属性。对比掌握这种构词规律有助于学习者迅速扩充词汇。

诚然,学习英语难免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但象似性对比总结这样的英语粘着词素和中文偏旁部首之间的对应关系,无异于找到了理解串联零星词汇之间的纽带,事半功倍。

三、象似性研究应用于语法教学

1.数量象似性讲解强调句式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数量象似性是指随着语符的逐渐增长,语义复杂度也随着增长,因为要表达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强调句多了被强调信息,突显更重要的信息,自然要比陈述句语符数量增多。

2.用并联串联关系讲解定语成分的构成

长难句是英语学习者一贯听说读写中的难点,为了能够找出定语成分的象似性组成规律,我们首先对所有的定语成分的构成作总结,然后用象似性于物理学电路学习中并联串联的概念加以解释。

定语 “左二右五” 成分表

类似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掌握的物理概念-----电路中的并联或者串联,上表中七种定语成分在英语句式中或并联或串联,或者兼而有之,这就构成了长难句中比比皆是的定语修饰,如下图所示:

a. 定语成分的并联式修饰

如:Life is but a walking shadow,apoorplayer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it is a taletold by an idiot,full of sound and fury,signifying nothing. 在前半句中划线的定语成分均共同修饰核心名词player,在后半句中划线的定语成分均共同修饰核心名词tale,语法上看各修饰成分地位相等,为并联式定语修饰,翻译时对中文语序不做要求,可灵活处理。

b. 定语成分的串联式修饰:

如:her acknowledgementof her loss of identity in becoming a wife and mother句中划线的定语成分均为串联式定语修饰,in becoming a wife and mother 仅修饰短语紧跟的名词identity;of identity仅修饰短语紧跟的名词loss; 而of her loss仅修饰短语紧跟的名词acknowledgement,形成从后往前环环相扣的串联式定语修饰,翻译时应严格遵照从后往前的修饰顺序套翻成“……的”结构 。

3.象似性讲解时态语态的部分谓动统一演变公式

精准掌握语态和时态一直是英语学习的难点,这和中英语言差异有关,即中文是意合语言,形式松散,依靠时间状语成句不注重时态语态,而形合语言下的英文讲求形式严谨,谓动不可能脱离时态语态而存在。王寅早在2001《句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中就提出在下列时态语态部分谓动的统一演变公式中,(1)到(5)项任意两个项叠加就可演变成某种具体的时态语态,如项(2)+项(3)构成完成进行时,项(2)+项(4)构成完成时的被动态。

公式中项(1)-(5)是遵循顺序象似性原则和距离象似性原则排序的。顺序象似性指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与语言描述的现象顺序相对应,完成体表示已经过去了的事情,而进行体表示动作当下还在进行中,所以表示进行时的项(3)比完成时项(2)离主动词项(5)更近。

遵循距离象似性原则,情态动词项(1)的语义仅仅表示主语S可能的情绪状态,对主动词项(5)意义远没有表示被动语态的项(4)所示语义逻辑关系重大,所以情态动词项(1)紧接主语S 而最远离主动词项(5),表被动语态的项(4)最靠近主动词项(5)。

四、结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象似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语言的构成规律,理据性的语言学习符合人脑记忆规律,促成有效学习。尽管象似现象的广泛存在并不能完全否定语言任意性的存在,教学中如能运用象似性理论的各项原则,多学科各角度寻求语言学习点和学习者自身已有知识结构之间的关联性,总结解释英语构词造句的有理可据性,会使原本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序,将机械式零散记忆语言点上升为寻求规律性理解记忆的思维游戏,这对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实效颇具意义。

[1]Haiman,J.1985a.Natural Syntax [M]Cambridge:CUP,1986b. Iconicity in Syntax[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对索绪尔任意说的挑战与补充[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王寅.象似性原则的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 2003(01).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

[5]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01).

[6]张风,高航.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重新考察[J].天津外语学院学报,2004(06).

[7]欧阳苹果,曹群英.从句法象似性看英汉句子结构差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02).

[8]刘世英,曹华.英汉词序象似性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6(06).

Iconicity of English words construction and sentences

Yi Chao, Zhu Yuan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The traditional explanation of grammar and vocabulary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in the form of ontology concept teaching as the leading factors, does not seek the law, only require students to rote.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 the iconicity theory to explain lexical syntax, the theory emphasizes language forms and structures and the human body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plays a fundamental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e iconicity theory to study the practice in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demonstrates how language structure to reflect on the experience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conicity; motivation; English teaching

H313

A

1000-9795(2014)02-0374-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2-17

易 超(1970-),女,湖南衡阳人,讲师,从事教学法和认知语言学方向的研究。朱 元(1976-),女,陕西西安人,讲师,从事教学法和认知语言学方向的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SK2013004)。

猜你喜欢

语态构词时态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过去完成时态的判定依据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媒介技术论”语态下的宗教形态与传播
动词的时态、语态
现在进行时
构词派生: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