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观察

2014-05-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无痛性下壁前壁

张 玲

(新疆和硕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新疆 和硕 841200)

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观察

张 玲

(新疆和硕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新疆 和硕 841200)

目的对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急诊护理对策进行讨论。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无痛性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有痛性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痛组的并发症总发生次数、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发生率等明显高于有痛组,P<0.05。结论无痛性心肌梗死具有临床表现隐匿、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针对于这些特点,护理人员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急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

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临床特点;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出持久剧烈的胸骨后疼痛,但无痛性AMI患者在临床上的胸痛并不明显,对其心肌梗死的诊断只能依靠心电图检查和血清酶学检查来判断,这样就使得无痛性AMI患者在疾病发作时可能发生误诊,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误患者治疗。本文对无痛性AMI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有痛性AMI患者进行了比较,并针对性采取了急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无痛性AMI患者共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为59~76岁,平均为(67.3±6.4)岁。经诊断患者的梗死部位分布如下,前间壁梗死的患者有7例,广泛性前壁梗死的患者有3例,下壁梗死的有13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梗死的有2例,高侧壁梗死的有6例;其中患有高血压的有10例,患有糖尿病的有19例,有吸烟史的患者共9例,体型肥胖的患者共8例。同期选取有痛性AMI患者共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为58~72岁,平均为(66.4±7.2)岁。经诊断患者梗死部位分布如下,下壁梗死的患者有7例,下壁合并右室梗死的患者有4例,广泛性前壁梗死的患者有11例,前间壁梗死的有7例,前侧壁梗死的有3例。

1.2 临床特点

对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梗死部位以及并发症种类及相应发生率方面的特点进行统计比较。

1.3 护理方法

对31例无痛性AMI患者采取急救护理干预对策,具体包括:①院前急救护理。让患者就地平卧休息,并对其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等症状[1]。并立即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同时为其注射利多卡因或阿托品,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出现休克的患者则可给予多巴胺药物进行静脉滴注,对于出现心跳骤停的患者则应采取心脏复苏等措施,并预防心颤的发生;②对患者的临床病情进行密切观察[2]。由于无痛性AMI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出左肩胛部疼痛或上腹部隐痛等不具有明显特征的疼痛症状,而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则应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出现这些不明原因疼痛时更要警惕无痛性AMI的发生,尽早协助患者接受心电图检查或血清酶学检查;③特殊护理。对于无痛性AMI患者在早期多进行溶栓治疗,溶解患者血管中的血栓,改善患者血管闭塞的症状,挽救患者心肌[3]。但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适应证,护理人员应该对这些适应证进行明确,并在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前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查,并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符合溶栓治疗适应证;④心理护理。无痛性AMI患者在发病时常会感到有濒死感,而这种感觉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而护理人员应该适当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调整其心理情绪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度,巩固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对相关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其中P<0.05表示数据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特点。

2 结 果

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来看,有痛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以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和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并伴有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而无痛组患者在临床上则表现为左肩部疼痛或上腹部隐痛,有部分患者还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等症状[4];从患者的梗死部位分布来看,有痛组患者主要以广泛性前壁梗死的人数最多,32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属于广泛性前壁梗死。而无痛组患者的梗死部位则主要分布在下壁,31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下壁发生梗死[5];在并发症对比上,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种类和相应的发生率比较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无痛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痛组,P<0.05,而在房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间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从发生并发症的人次上来看,无痛组的并发症发生次数明显高于有痛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经过一系列治疗和急诊护理后,31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心肌梗死的症状得到了缓解,接受下一步治疗,而有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多是由于患者心肌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下导致心肌组织发生大面积梗死造成的,一般患者在临床上多会感受到心前区或胸后区剧烈持久的疼痛,这类患者的诊断较为容易,能够快速诊断为心肌梗死。而有部分患者在发病时则不以明显的心前区疼痛为特征,本文主要就对这类无痛性AMI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与有痛性AMI患者进行比较后发现,无痛性AMI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有部分患者还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左肩胛部疼痛或上腹部隐痛,这说明无痛性AMI疾病具有临床表现隐匿性的特点。在心肌组织梗死部位分布上,不同于有痛性AMI患者多以广泛性前壁梗死为主,无痛性AMI患者则主要以下壁梗死为主,本组31例无痛性AMI患者中,有13例患者属于心下壁发生梗死的类型。而在并发症的比较上,无痛性AMI患者的心力衰竭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痛性AMI患者,且并发症的发生人次明显高于有痛组,这说明无痛性AMI患者同时并发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很高,使得患者的病情更加危险。

由于无痛性AMI患者的临床表现不显著,并发症发生概率高,因而急诊科护士更应该谨慎对待患者,增强对患者的急诊护理力度,积极采取各项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综上,无痛性AMI疾病临床表现隐匿,护理人员应该采取针对性急诊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1] 胡龙才,张卫,胡华龙.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附40例报告)[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6(4):301-302.

[2] 刘丽华,秦俊华,杜秀梅.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09,11(3):62.

[3] 赵绍梅.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202.

[4] 张玲,王武卫,付剑侠,等.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31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10(24):73-74.

[5] 许圣宣,毕红军,慈书平.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误诊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6):378-379.

R473.5

B

1671-8194(2014)25-0340-02

猜你喜欢

无痛性下壁前壁
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研究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终末期肾病患者并发无痛性主动脉夹层1例并文献复习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照分析
谨防无痛性疾病“偷袭”
心电图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ST段抬高Ⅲ>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