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环画快手——徐有武

2014-05-25剑/文

连环画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绘画创作

耿 剑/文

徐有武(72岁)

徐有武,1942年生于浙江永康。戴敦邦曾形容其貌“南人北相,颇似一位赳赳武夫”,而画作却又“给人以细腻和娴熟的艺术感受”。徐有武无缘跨进高等艺术学府的大门,却凭着自己对艺术锲而不舍的追寻,铸就了一身崇实的绘画本领,先后打开了连环画和中国人物画两个领域的大门!徐有武被称“连坛快手”,十八年业余创作,他画了六十本长篇连环画、四十八套短篇连环画,累计幅数达九千多幅;而他的中国人物画兼收并蓄,融会百家,工写俱能,雅俗共赏,广受欢迎。

徐有武的父亲曾在抗日政工队画宣传壁画,在父亲的熏陶之下他也深深地喜爱上了绘画,自小便展现出了卓越的绘画禀赋,无师自通便能把一些小物件画得栩栩如生。1949年,徐有武随父到上海,开始了少年求学之路。直到1958年,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他追寻多年的大学梦。由于“大跃进”中的冤假错案,父兄相继蒙冤入狱,为了支撑起一家老小,他只得挑起生活的重担,放弃学业,干体力活赚取家用。他扛过沙包、修过路,各种粗活累活都干过,困难时期精简裁员,他几次失业、求职无门,诉之无路。那段经历使他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和坚毅的性格,也使他提早认识了社会与人生。

徐有武自小爱看连环画,也爱临摹连环画。十五岁起便自编自绘《割肉自啖》《何狗皮打官司》《小兰子卖梨》《杨井榆》等连环画寄给出版社,几次投稿都被退回,但他坚信总有一次会成功!为了提高自身绘画水平,他去信想拜颜梅华先生为师,颜先生要他先去学素描,他便到孙扬画室去学。无奈凑不足学费,只学了一个月便被迫离开。十九岁那年,程十发先生劝他报考上海美术学校,因家庭原因,只收到一纸回绝书,徐有武在上面愤然写道:“现在不录取我当学生,将来必要请我当先生!”自此,徐有武更加发奋,《孔子家语·相鲁》讲“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文武兼备方显德胜。徐有武一边遍访名师充实自己,一边坚持大量写生积累素材。为了提高绘画技法,找来废弃的发票簿练习速写,足足画了几百本;为了研究连环画,一头扎进顾炳鑫编著的《怎样画连环画》中,反复琢磨,摸索创作规律。两年多的刻苦研究终于有了成果,他根据福建沿海军民的反特斗争故事,画了一套二十六幅的《在人民的巨掌里》,先是寄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后又投寄辽宁美术出版社,皆因家庭问题而被退稿。架在徐有武头上的无形枷锁,让他无处施展才华,接踵而来的“文革”,几近彻底摧毁他的画家梦。1965年,徐有武进民办中学当教师,先后教过语文、历史、美术,然而对画画的爱好始终推动着他笔耕不辍,坚持不懈地画速写,同时也改编一些短篇连环画,如《地道战》《智取威虎山》《北村战士陈友》等。

1972年,徐有武的短篇连环画《王大娘智斗鬼子兵》参加上海美术展览时,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黄大华发现,他被吸收参加连环画《血防线上》三结合创作组。这部由徐有武主笔的连环画在1973年出版后,受到业内广泛好评,自此约稿不断。几年间,徐有武多次被借调到出版社进行连环画创作,他也借机得以观摩许多沪上名家的获奖作品原稿,从中汲取养分,提高自身创作水平。之后,徐有武陆续出版了多部线描连环画,如《沙努林》《友谊水》《送鱼》《黄道婆》等。这一阶段为了突出现代题材的主题性,徐有武的画作多“用线豪放,中锋偏锋交用……大黑块表现一定的明暗主体关系……画面色调丰富、厚实、形象写实,强调结构”。徐有武为人严谨,作画亦如此,每每创作之前他必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先进行艺术构思、确定风格和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方下笔有神。同时,受顾炳鑫在《怎样画连环画》中“连环画主要刻画的是人物。所以可以说连环画就是人画”的观念影响,徐有武从画《沙努林》开始就从生活写生到画报、广泛收集各种人物头像,他名之为“千头运动”。这些铜钱大小的各色人物头像,按男女、老少、正反分类,装订成册,成为他创作连环画人物造型的参考资料,使得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各有其貌、绝不雷同,增添了作品的丰富性,虽是创作亦源于生活。

1978年,随着“文革”的结束,家里的冤案得以平反,徐有武也应邀参加沪版套书《李自成》的创作。全套书二十七中,徐有武参与了其中《清兵入塞》的创作,并单独完成了《石门平叛》一本。“当时几位画家都憋足劲要拿奖”,徐有武自然也是拿出十足十的劲头参与其中,白天完成教学工作,其余时间便进行创作,创作时力求下笔谨慎,反复琢磨,每一幅画都像对待单幅画一样精绘。他回忆道:“盛夏时节,为了降温,家里因尚无电扇之类,只得在桌旁摆放一口大盆,里面盛满凉水,赤膊奋战,伏案画到午夜。”历尽辛苦,《清兵入塞》出版后在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荣获绘画二等奖。

而在这之后,徐有武的创作之源彻底打开,作为一位连环画业余创作者,在专业领域内打开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各大出版社、画报纷纷刊登其作品,一部部佳作呈现。他的线描手法也日益精尽,他逐渐在原有线描的基础上加入了黑白关系,并带有素描技法,使得画面也更为厚实。1979年,徐有武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杨德康结缘,此后为浙江美术出版社创作了四十多部连环画,作品高产且优质。杨德康曾说:“交给他的稿子可以放一百个心。”时年,徐有武接到杨德康寄来《西湖民间故事》中《康熙题匾》一册的脚本。由于书中包含的“康熙题匾”与“和尚戏乾隆”两个故事都发生在江南,为了搜集素材,徐有武专程到杭州灵隐寺一带深入生活、写生,为创作做准备。倾注了大量心血去画的《康熙题匾》一册,也被徐有武列入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之后的《包公铡国舅》也备受连友喜爱,紧接着徐有武又创作了浙版《王昭君》一书,秉承一贯写实、严谨的创作态度,徐有武创作之初曾写信向曹禺先生求教,以求刻画深入人心,出版后在省里获奖。《激战黄龙府》(《中国历史故事画——宋史》之一)也在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得了绘画创作三等奖。1980年9月的《连环画报》刊登了徐有武绘画的《美姬演阵》,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虽与收入《中国人的故事》(重庆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一卷中的《孙武演阵》故事一致,却因文字脚本描述不同,先后两次绘画,创作时徐有武也绝不取巧、重复自己,而是突破已有刻画,对相应细节予以改动。

从1973年到1990年,徐有武创作了长短上百部连环画,尤其以古代题材为主,从先秦到两汉,从三国到唐宋,从明清到民国,他创作的古人故事几乎无所不包,其古代人物的形象、气质均在他的笔下得到生动真实的描绘,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物性格。多年来,他始终秉持着严谨、写实的创作风格,即便在大行变形风之时,他依旧坚定的充实其写实的手法,在用线上不断突破自己:画《康熙题匾》注重线描粗细变化,画《石门平叛》就追求素描效果,画《张飞》就用铁线为主,画《金玉奴棒打无情郎》又改用游丝描……

徐有武在家中作画

徐有武在连环画领域取得的成功,为他在20世纪90年代转入中国画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画了几十部古典题材的连环画,各个朝代的衣冠服饰、车马兵器他都了如指掌;连环画创作的“背功”让他具有不假草稿、随意挥写的特技。因此,在画连环画时就以人物刻画见长的徐有武,对中国人物画艺术进行了更高层次的研究。而他自学画起便遍访名师,先后迷过黄胄、学过程十发、汪观清,与沪上多位画家有过交往,后期又受刘旦宅影响,故他的画风有如百纳海川而成其广!近年,随着徐有武人物画创作的日益成熟,他的画名日益响亮,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画作被各画院、收藏中心所珍藏。1992年的扇面画《百子图》获首届春申扇文化交流“王星记杯”扇面书画作品评选绘画二等奖;1996年,中国画《胡公上书图》获“96友好市中国画邀请赛”一等奖,《陆羽品茶图》同获优秀作品奖等等。

1992年,徐有武赴新加坡举办画展。刘旦宅为他题词“胸罗万象,笔传千秋”。第一句说他样样能画,后一句说他画历史题材把握比较准。徐有武说:“唐宋元明清几个大朝代出土遗存多,容易画。那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遗存文物少,比较难画。”徐有武为此一方面收集最新的考古文物信息,一方面凭着丰实的想象把一些小朝代画得“煞有介事”。所以,杨德康在组稿长篇历史题材时,常将徐有武的人物造型,作为其他作者的参考。

转攻中国画创作以来,匆匆二十多年。徐有武在学习、融会多家之长后,逐渐悟出创新之道。在题材、技法上力求摆脱旧我,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的否定的过程中,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在传承的基础上脱胎换骨,孕育新的艺术生命。

直到如今,年逾七十的徐有武依旧坚持着他每日速写的习惯,而回顾他连环画创作路程,他曾讲过:“无论是画连环画还是后来画中国人物画,速写,这一写生利器,多年来让我受益匪浅。”而对于画了十八年的连环画,他至今仍十分关注,他始终认为连环画首先是一种通俗读物,第一要让大多数的读者看得懂,第二要让大多数读者爱看。其次,它又是相对独立的美术作品,在读者看懂、爱看之外,还应该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要让大多数人觉得画得好。也就是有一定的绘画性,要雅俗共赏!

猜你喜欢

绘画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