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敬琏:改革守望者

2014-05-24马国川

领导文萃 2014年7期
关键词:吴敬琏高铁改革

马国川

2008年“两会”召开前夕,结束15年政协委员任期的吴敬琏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今后将淡出媒体视野,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上。不过,这位老人仍密切守望着中国改革的进程,不时发出警醒世人的声音。

“我是‘曲突徙薪派”

2008年,中国各地都在筹办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的活动。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让世界瞩目东方,也让国内洋溢着乐观的气氛,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更让“中国崛起”的舆论悄然兴起。

吴敬琏却提出了警告。在上海的一次讲演中他直言不讳地说,中国资产泡沫的严重程度已经不亚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和亚洲金融危机前夕的水平,CPI涨幅也超出了温和通胀的水平。他呼吁当局稳住经济,避免发生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果然,北京奥运会结束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向世界各国蔓延。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中国的出口订单似乎一夜之间消失了,东南沿海的制造商纷纷倒闭或者减产,火车上挤满了带着被褥返乡的农民工。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仅有6.8%,较前三季度锐降三分之一。 吴敬琏认为,金融危机的冲击仅是外因,中国经济困难更多是内因所致。中国的增长方式一靠要素投入来支撑增长,二靠出口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这两大特点使得中国经济难以持续。他提出“标本兼治”的应对之道:治标之策是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稳住市场;治本之策是要通过改革,消除制度性障碍,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但这一建议未受重视。在当时主流意见的影响下,中国政府迅速出台4万亿元投资和10万亿元贷款刺激经济,誓言保持8%的经济增长速度。“保8”成功后,乐观情绪开始弥漫。殊不知,此时的资产泡沫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已变得越来越严重。

上世纪80年代,围绕经济是否过热,中国经济学家们曾经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论。有人问吴敬琏是“过热派”还是“不热派”,吴敬琏回答道:“我是曲突徙薪派。”在成语故事里,这是防患未然的意思。

改革仍然是党政文件里的常见词汇,改革的实际进程却出现了逆转,政府在“宏观调控”的名义下频繁干预微观经济。吴敬琏尖锐地指出,中国出现了向旧体制回归的现象,“我们需要打破阻力,一定要挡住,不开倒车,切实往前推进改革”。

唱衰“高铁奇迹”

从2009年开始,以“中国模式论”为代表的“改革成功论”越来越响亮。既然改革已然成功,“中国模式”举世应学,何必再改革呢?

“我们要兢兢业业、谦虚谨慎,而不要忘乎所以。如果对运用行政手段应对金融危机的成绩做过分乐观的估计,那是相当危险的。”吴敬琏敏锐地意识到“中国模式论”对改革意味着什么。

当时,“高铁奇迹”被赞誉为“中国模式”的一个样板。吴敬琏通过剖析“高铁奇迹”的真相指出,依靠国家的强力推动和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高速度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目标,这种做法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路线。尽管短期内可能营造出看起来颇为辉煌的政绩,但是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既不可持续,又将造成严重后患。“使国家权力趋于腐败,破坏市场平等竞争秩序,造成制度根基的破坏,还为以权谋私和寻租腐败大开方便之门。”

一年后,随着铁道部长刘志军的倒台,人们才逐渐了解到“高铁奇迹”背后触目惊心的重重黑幕。

理性改革之路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热切地预言十年后中国将超过美国。吴敬琏则提醒人们,在表面繁荣之下,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也在积累。一方面,资源短缺,环境破坏愈演愈烈;另一方面,腐败蔓延,贫富差别悬殊,威胁到社会稳定。

吴敬琏最忧虑的是改革动力不足。他指出,一些从行政垄断和权力寻租活动中得益的人们,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利用民众对腐败、贫富分化等的不满,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阻碍改革进程;或者假借“改革”的名义,强化行政权力的控制和腐败寻租的空间。

吴敬琏认为,目前有“两种可能摆在前面:一条是沿着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前行,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另一条是沿着强化政府作用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前行,走向权贵资本主义的歧途”。

在文章和演讲中,吴敬琏多次公开阐述自己的观点,一如既往地呼吁执政者尽快重启改革,纾缓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吴敬琏也呼吁人们保持理性,“在这种社会矛盾凸显、不同政治诉求之间争辩趋于激化的时刻,如何防止各种极端派的思潮撕裂社会,就成为关系民族命运的大问题。”

八旬老人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执政党领导层实现了更替,中国进入了新一轮政治周期,改革话语在社会上迅速升温。重启改革正当其时,吴敬琏更加忙碌起来。

吴敬琏建议,设计改革的总体方案要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从当前主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入手,探寻造成问题的体制性原因,提出需要进行改革的项目。他指出,新一轮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建立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如果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起来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中国的经济体制就比较接近现代文明国家的经济体系了。”

2013年成为吴敬琏最繁忙的一年,几乎每天都奔走在路上。这位83岁的老者出席各种会议和论坛,接受采访,夜间则伏案赶写文章,他利用各种机会阐述改革设想。

在一次演讲中,一个听众问他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趋势怎么看,吴敬琏说:“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候的梦想就是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国家。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暮年,希望政治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因为它与每个人的福祉密切相关,也关系着中国的前途与命运。”

(摘自《财经》)endprint

猜你喜欢

吴敬琏高铁改革
改革之路
高铁会飞吗
改革备忘
人地百米建高铁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辑解读
改革创新(二)
吴敬琏 耄耋老人再呐喊
第一次坐高铁
瞧,那些改革推手
How to SuStain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