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档案等多种途径观察职业教育的现状

2014-05-23高文卿唐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校职教商务

高文卿唐 雷

(1.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2.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25)

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高调讨论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作为职业学院的档案管理者,拟从本院档案入手,结合网络、问卷等多种调查手段窥斑见豹现代职业教育的得失及对策。

1 档案观察

1.1 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2014年的春季高考本科招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据初步统计山东省报名达99699人,比2013年增加37853人,增幅61%。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职业大专,介于高职本科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伴随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形势,商职(即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的简称,下同)的招生规模也一路高歌猛进。下表是本校的一份招生存档:

从档案中观察,截止2012年招生人数已达到2006年的6倍之多,报到率始终稳定在92%以上。

1.2 就业率较高

就业率是职业高校的生命咽喉,这迫使学校主动调查用人市场,调整专业,以求适销对路。商职近几年开设管理类的专业像商务经纪与代理、物流管理、粮油储藏与检测、连锁经营管理、投资与理财、旅游管理、港口事务管理等,都是务实地窄口径.对准人力资源市场,这比起普通高校笼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更接地气,职业教育致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是面宽而是精准。事实证明这收到了预期的回报,还是摘录档案数据为证。鲁商务政发 [2011]9号载2011年“总就业率为98.89%”;鲁商务办字[2012]12号载2012年“总就业率达到97.07%”;鲁商务办字[2013]9号载2013年“总就业率99.94%”。连续三年总就业率维持在97%以上,仅从数字表面看起来形势乐观,较普通高校有较大优势,实际上却是基于就业预期低、单位稳定性低而致人员流动大的原因,所以就业质量有待提升。

1.3 上升渠道渐宽,却仍不畅

李克强2014年2月26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布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渠道,这无疑为职业教育送来了春天的信息。职业教育的瓶颈之一就是学生过早地进入终结性学习,深造进阶无望,故而降低了对上进学生的吸引力。

鲁商务政发[2011]9号载“山东商务职业学院2011届毕业生2788人,截止到6月20日,……有39人专升本”,升本率1.4%;鲁商务政发[2012]12号载“有95人专升本”,升本率3.2%;鲁商务办字[2013]9号载“有66人专升本,升本率2.0%”。从档案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专升本率仅维持在极低的个位数上,虽然有上升空间,但是管道狭窄,致使众多有志青年或望而却步或被挤下独木桥。

那么中职升高职的机会有多大?商职是从2011年才开始招收对口高职的,2011年招收150人,2012、2013、2014年保持在200人的招生计划。根据当年招生总量计算,2011年中职插专率3.7%,2012年2.8%,2013年4.8%,也是维持在极低的水平。

一个学生从中职升入专科,再升入本科的路已经艰险漫长,经过多次选拔淘汰,才和普通高中生直升大学的起点持平,那么还有深造空间吗?高职档案中珍藏着有光荣资历校友的资料,以激励后来者,查阅可知,在升本的学生中有7.4%的人考取了国内研究生,实现了飞蛾破茧的夙愿。有19.7%去国外留学,大部分专业是韩语等外国语,目标国也是所学外语的母语国。

这些档案信息一再向我们透露的都是升学之路艰难,一旦选择了职业技术学习,就基本等于学历在此止步,这流失了很大一部分可能的生源。

可喜的是由于劳动力市场对口人才的缺失,国家有关部委已经注意到职教对于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意义,开始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改革。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技术技能和学术型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分开,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这占到了1200所左右普通高等院校的50%,目前已经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一半普通高等院校向职业教育的转向,无疑是为职业教育注入了强心剂,必然会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的数量和质量。

2 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职业教育现状应该包括招生、培养、就业等各个环节,这是一根有机的链条,本文拟截取招生和师资两个点进行以点带面的观察。

2.1 招生现状问卷观察

比照顶层设计对职教的重视急剧升温,学生及家长的反应却热情不高,这从中职招生艰难便可看出。2010年6月18日的《长春晚报》记者发稿《职教为抢拉生源给初三老师回扣,介绍一个1000元》,为了招到生源,职校发动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分流学生”,给生源介绍人回扣已成为行规。搜索网络,这样的文章和消息连篇累牍,很大部分都是在质疑初中老师“诱逼”学生去读技校的做法,却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出对中职教育的不太认同。

为了进一步印证和分析,我们向家长随机发放了一份问卷,调查家长对孩子读中职的意向和态度。而不将把问卷发放给学生则主要是考虑到,十五岁左右的少年还缺乏对未来合理设计的能力,决断权依然掌控在监护人手中。收回有效问卷92份,表示倾向孩子上中职的仅占12.3%.在明确表示不愿意的87.7%的家长中,担心未来收入低的3.8%,担心面子上过不去的8.1%,担心失去继续升学可能性的21.2%,担心学不到真实本领的28.7%,担心校风不好带坏了孩子的38.2%,这些担心本可以复合多选,但为了突出家长拒读中职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单选的限定。从数据中观察,职业学校的口碑成为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表面上看有一部分家长是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而拒绝职教,其深层原因还是来自职业教育长期积累的痼疾。如果改善教学与管理,能让学生学到真才实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将来的可观收入就会有基本的保障。

商职所在的烟台市中心区芝罘区2010年“6863人参加中考,约有4536人有望上高中(其中包括民办高中),录取比例约占66%”。也就是说将有34%的人中考落榜,那么此2327人愿意就读中职吗?父母们不甘心,为了让孩子能有机会上高中,四处托关系走门路,“只要孩子能上高中,交多少钱都行”,“现在大学的录取比例这么高,只要孩子能挤上高中,就有机会上大学,总比上职校要好”,许多家长的挤高中买高中,看似是对职校的歧视,实则还是因于职校的内功不够和上升空间狭小。2002年山东省明确:今后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比例保持1:1,但大部分家长想送孩子读普高,“又将这个比例调整为7:3(普高:职校)。

2.2 从人事档案中观察师资力量

要想练好内功,师资是个重要因素。师资水平不能唯学历论,但学历是最便于量化的,起码它标志了教师智力投资的时间成本,因此我们拟查阅商职的人才招聘档案文件来观察高职师资水平。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2014年招聘优秀人才岗位及数量”文件中拟聘用教师18人,要求达到学士学位的12人,约占66.7%;硕士1人,约5.6%;博士5人,约27.8%。应该说在普通高校对博士挑剔的眼光下,高职学位要求偏低,仅看学历更低。主动降低师资入门门槛,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竞争中必然带来竞争劣势,使学生倾向普通高等教育。好在商职在文件备注中多个专业做了补充,要求“具有3年以上所需专业企业工作经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增加了对教师实践经验的考量。实践出真知是职教致胜的法宝,但如果能在实践和理论上双双提升,对于职业教育唯有益而无害。

3 解决对策

综上所述,无论中职还是高职都存在继续深造空间小、学校教学与管理有疏漏、师资力量薄弱等弊端,破解之道在哪里?

3.1 借力中央政策,拓展上升渠道,提高生源质量

职教的生源质量低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职是“分流”下来的学生,高职是高考分低的学生。以商职380分左右的录取线较比同城的普通高校专科线都要低100分以上。招不到成绩优秀的学生,会使勤奋好学的好学生更加远离职业教育,这种恶性循环不利于改变人们对职教的成见,是对职教的重创。而要吸引成绩优异又有志于打造职业素质的学生,必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中职高职之后,能够有很多机会读到更高的学位,直至博士,和普通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有机会异曲同工跑到终点,才可能真正让社会普遍认同职业教育。最近下发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考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对中、高等职业学校的衔接要求,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升学需求”,这与李克强打通上升渠道的讲话互相呼应。

“10年来,我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生达7265万人,职业教育对我国主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的贡献率为21%”,应该让这个贡献率继续大幅提升,为劳动者终身学习保驾护航。

“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尚在探索阶段,“北京市26所高职开展自主招生,被高职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录取”。这个规定可能又会戕害到高职招生,有些学生会担心被高职录取没有反悔余地而却步,应该在技术许可的范围内尽量多给考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可进可出反而有利于高职生源,即纵向上可以升至博士,横向上可与普通高校对接,两个向度上不设门槛消除歧视,才会真正成就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

3.2 其他对策

进一步进行就业市场的调查,调整专业结构是拯救职教的根本,绝不能本末倒置;重视师资的选拔、培训、校企之间的人才流动是迅速提升师资水平的捷径;加强职校校风学风管理建设是取得家长安全信任的前提。鲁昕还说:“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让孩子们基于兴趣和能力规划未来的基础是社会做好了准备,就像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只有让职业教育获得平等的地位,才能真正实现分类高考”。

当然,鲁昕所言的“16岁”高中生其实还不具备规划一生的能力和眼界,要留出余地,使他们随时有“吃后悔药”的可能,并非高考选择一锤定终身。其实50%普通高校转为职业学院比例还远远不够,从事学术研究的精英需求量是很小的,全民搞科研实际上降低了科研的含金量,亵渎了科研的神圣。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任重而道远,要十分努力才可以规避“有点希望上普高,不三不四上职高”的求学心态,人大代表陈丽芬说:“我们企业,本科生我给他2000月薪他也愿意干。中专毕业的技工,我可以给他8000。”随着用人单位打破唯学历的思维习惯,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职教的毕业生有着越来越光明的前途。

[1]2014年山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DB/OL].2014-02-26 http://big5.ce.cn/gate/big5/sd.ce.cn/xw/sd/201401/09/t20140109_1299753.shtml,2014-01-09.

[2]国务院常务会议;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渠道 [OL].http://big5.jrj.com.cn/gate/big5/finance.jrj.com.cn/2014/02/26203916754755.shtml[DB/OL].2014-02-26.

[3]教育部:高考将实行两种模式 分技术技能型和学术型,分开考;600余本科高校将向职教转型(图)[DB/OL].http://roll.sohu.com/20140323/n397045401.shtml,2013-03-23.

猜你喜欢

职校职教商务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
商务休闲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