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体系的研究

2014-05-16孙同琳王岩青徐晓凤兰奎旭李龙军

卫生软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培训评估泰勒住院医师

孙同琳,王岩青,徐晓凤,兰奎旭,李龙军

(1.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3)

医学生从学校毕业时只能算是“半成品”医师,要想成为合格的医生,还必须接受系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我国各地基本都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但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要组成部分的住院医师培训评估体系,却一直没有系统的评价方法。同时,许多医院重培训而不重评估,因而没有形成良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循环。因此,建立一套能够客观反映培训问题、评测住院医师培训效果的培训评估体系,成为目前多数医院需要深入思考并妥善解决的现实问题。

1 主要评估模式介绍

1.1 泰勒目标评估模式概述

20世纪40年代,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系统阐述了关于目标评估模式的理论。泰勒认为评价的所有步骤都要围绕目标展开,如果我们要理智地研究培训,就必须确定想要达到的目标,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因此,评估的实质是找出实际结果与培训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且将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培训计划或修改培训目标的依据[1]。泰勒目标评估模式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比较培训方案的优劣;②明确培训目标是培训评价的关键;③采用多种方式对学习结果进行描述[2]。

1.2 CIPP模型概述

CIPP评估模型,是斯塔弗宾提出的,包括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这四种评价。它认为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

背景评估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培训需求及设定培训目标。输入评估的主要任务是评估培训资源和培训项目。过程评估主要是通过评估对培训项目进行不断检测,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信息。成果评估主要是对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进行评价[3]。

优势:回答了泰勒目标评估模式中部分疑难问题,吸收了泰勒目标评估模式中的合理成分,在评价过程中,始终考虑到决策者的需要,并且重视反馈,使评价活动更具有指导性和价值性,评价活动贯穿培训的全过程。

局限:首先,CIPP模式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有一种迎合实践的倾向,对活动的各个方面缺乏价值上的判断,在这种模式下,评价人员的职能是按照有关决策收集、分析并为决策者报告有关的概括性资料,评价人员完全依附于决策者[4]。

1.3 柯氏评估模型概述

泰勒认为,不能仅仅通过成绩来评价培训的效果,要运用多个描述性的术语进行评价,Kirkpatrick于1959年提出的“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的四层培训效果评估模型,从多方面运用定量定性指标进行评估。

反应层:该层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学员对培训方案、培训项目组织、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是否合适等来评价培训。学习层:该层的评估主要是测量受训人员对知识、技能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行为层:主要考察培训后受训人员在实际岗位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其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程度。结果层:判断培训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是否具有贡献,这个层面评估的内容是一个企业组织培训的最终目的。

优点:评估内容全面,方法实用简单,同时,它为是否需要改进现有的培训计划以及应如何改进提供依据。

局限:仅适用于培训结束后的评估,且难以界定培训和培训效果之间的联系机制。

2 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体系

分析以上模型的优缺点,本文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①培训前评估,包括泰勒的目标评估、CIPP模型的背景和输入层次;②培训过程评估,包括CIPP模型的过程层次;③培训后评估,包括柯式模型四个层次的评估及泰勒目标评估是否实现。

2.1 培训前评估

培训前的评估实际上就是对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评估。必要性即分析是否存在相应的培训需求,要进行需求分析。可行性即分析培训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有相应的资源支持、对资源的利用是否充分等。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住院医师培训需求的分析与确定;培训目标的制定与分解;具体培训方案的规划与设计,如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实施培训的机构和人员、培训进度等。

2.2 培训中的评估

培训中的评估主要是对培训过程不断地进行监督、检查和反馈,体现了反馈的重要作用,因此,每隔一定时间或某一个培训环节结束以后,培训管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培训的进展情况以及住院医师对于整个培训项目的感受和评价,根据住院医师的意见和建议,对后续培训项目进行适当修正。

主要是通过问卷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和对培训环境的反应这两项进行评估。对培训项目的反应主要包括住院医师对于培训的组织、带教老师、培训内容、轮转科室等的评价;对培训环境的反应则包括住院医师对于培训的一些辅助条件,如培训中使用的医疗设备、住宿、薪酬等的感受和评价。这两方面的信息,都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的方式来进行了解。一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总体的情况,然后对调查问卷的结果所反映的重要问题进行重点访谈[5]。

2.3 培训后评估

培训后评估是评估的重要部分,此时培训已结束,大部分培训资料也收集完毕,因此要全面分析培训的效果,主要应用柯氏模型进行分析。

反映层评估。培训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来了解受训医师对带教是否满意、教学的内容是否适合住院医师、受训医师对教学条件与组织是否满意等方面的情况。

学习层评估。学习成果主要包括知识成果和技能成果两方面,可以通过出入科临床基础知识考核与临床技能考核的成绩来评价。

行为层评估。培训结束后可使用问卷形式,通过调查住院医师的上级医师、合作护士或患者来了解受训医师在轮转前后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了学习的知识与技能。

成果评估。这一层次的评估上升到了组织高度,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如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就业率等。但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组织的产出和绩效提升是一个长期的、滞后的效应,因此,结果层的评估不应成为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部分[6]。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的模式如图1。

图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模式

3 评价模型应用的建议

3.1 评估指标应该清楚、规范

在培训评估指标的选择和制定中,评估指标的表述应该尽量规范、清楚,尽量避免评估指标的交叉和重复,尽量避免评估指标产生歧义[5]。其次,评估指标应该尽可能的量化。比如,可以给每一评估指标赋予相应的分值来量化,这样,调查结果比较容易分析及被理解和接受。

3.2 重视结果的反馈

培训评估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总结本次培训所得到的经验及其存在的不足,为以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决策信息,促进培训体系的不断完善。因此,对于培训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院的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以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许多评估人员把评估主要作为领导的决策信息而忽视了其对住院医师行为的改进作用,没有对住院医师及带教老师进行有效的反馈,造成了无论政策怎么变住院医师及带教老师依然我行我素的现象,而搭建一个住院医师、带教老师、培训相关人员共享的信息平台至关重要。

3.3 使培训评估工作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

住院医师是医院的生力军,要保持生力军的活力,就要对住院医师进行有效的培训,而评估体系作为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部分,应该不断的规范化、制度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培训效果显现有一定的滞后性,要在培训实施后一段时间后才能够显现。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制度,使培训评估制度化、经常化。但是,评估周期的选择要慎重,不要随意选择周期,要全面综合各方面条件再选择评估周期。这样,培训评估的结论才能更加科学,其作用也才能更有效地发挥。

[1]陈 慧.基于目标评价的通识教育评估研究—以美国、台湾通识教育评估实践为例[J].教育界,2013,(9):19-20.

[2]一 帆.教育评价的泰勒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8):37-38.

[3]毛乃佳,林 凤.基于CIPP模型和柯式模型构建教师培训评估体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24(4):15-17.

[4]黄静宜.CIPP课程评价模式简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0):38-39.

[5]罗 哲,易艳玲.基于CIPP模型和柯式模型构建找国公务员培训评估休系[J].中国行政管理,2007,(4):40-42.

[6]孙亮亮,邹俊杰,郑骄阳,等.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49-47.

猜你喜欢

培训评估泰勒住院医师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泰勒展开式在函数中的应用
基于移动式培训评估系统的培训闭环管理研究与探索
以培训效果评估促动员工绩效管理的创新性探究
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和培训实效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培训评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星闻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