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娜丽莎(乔孔达夫人)

2014-05-14桑德琳娜·菲利佩蒂

读者·校园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蒙娜丽莎芬奇幅画

[法]桑德琳娜·菲利佩蒂

她在微笑,但神情忧郁。

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形容一个人的情绪。列奥纳多·达·芬奇作为一位人性的深度观察者,试图尽可能地接近现实。这便是《蒙娜丽莎》的魅力所在,我们并不清楚年轻女子的真正情感,作品孕育着一种神秘感。

是她自己要画肖像画的吗?

这幅画是画家于1502年或1503年,受蒙娜丽莎的丈夫、佛罗伦萨的布匹和丝绸商人弗朗西斯科·戴尔·乔孔达的邀请而创作的。1503年,这对夫妇住到了新房子里,二人第一次离开了弗朗西斯科的家人,这幅画也许正是为庆祝乔迁之喜而订购的。但是当画作完成后,达·芬奇没有交出这幅画,一直自己保管,直到他逝世。很有可能蒙娜丽莎从未看到过这幅画。

为什么她叫“乔孔达夫人”?

乔孔达是她丈夫姓氏的阴性词“吉奥孔达”的昵称。蒙娜丽莎是马东纳·丽莎,即丽莎夫人的简称。

她的衣着并不艳丽。

确实,她的穿着很严肃。她衣服的颜色很深,有些人认为是黑色,也有些人认为是深褐色或深绿色,而且她没有戴首饰。至于她的上衣没有绣上像在《美丽的费蓉妮叶》里一样的金缕线,而是绣了丝线,也许是在暗示她丈夫丝绸商人的职业。只有一些形状不一的花纹,给她的着装带来了一点儿与众不同。仔细观察的话,我们发现图案是菱形和十字形轮流交替。

当我们靠近,画面的某些地方会变得模糊起来。

事实上,某些轮廓不很清晰。尤其是人物的嘴唇和眼皮的连接若隐若现:这便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蒙娜丽莎的表情好像一会儿忧郁、一会儿轻蔑。这种模糊轮廓而使人物形象更栩栩如生的技巧被称为“晕涂法”。列奥纳多·达·芬奇完善了这种技法。

衣服的褶皱很清晰。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画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便是画面平衡。这正是因为某些影像处于模糊之中,而另一些影像的线条清晰,布料的褶皱和渲染效果形成鲜明对比,加强了画像迷人的一面。达·芬奇在此真正花费心思,采用了一些绘画技巧。

她好像要动起来了。

蒙娜丽莎坐在凉廊倾斜的座椅上,但是她没有靠着椅背,而是挺直腰背,脸部微侧。虽然我们无法看见她的腿,但能想象得到它们应该几乎是侧着的。她的手轻柔地握着,全身放松。遮着她的薄面纱似乎在轻微飘动。她的整个身体好像都要动起来,只有眼睛直直地盯着她所凝视的目标。当我们来到画前,我们仿佛觉得她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只是她不能说话。

背后的景色并不对称。

与人物截然相反,背景尤其缺乏现实感,好像根本不是托斯卡纳!而且背景没有遵守传统的透视法原则。这里没有灭点。左边和右边的地平线并不在一个平面上,好像右边的地平线偏高一点。景色由多个景观按一定层次组成,正是色彩的渐弱加强了空间的景深。列奥纳多·达·芬奇曾在《论油画》中,谈到处理多个景观合成的景色时,说:“除了被我称为空气透视的透视法之外,还有另外一种透视法,因为虽然建筑物的基线都从同一条基线穿过,但是空中明暗不同的色彩能让我们区分出各建筑物与我们的距离,就像我们看墙外的建筑一样。”独特的布景使得目光不断移动,这是画家让图画产生动感的另一种方式。

是什么使得《蒙娜丽莎》如此闻名于世?

显然不是画中的人物。她并不是佛罗伦萨的贵妇,她的出身很卑微,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答案是肖像画卓越的画工,达·芬奇独特的画法使得肖像的血肉、皮肤跃然纸上,流芳百世。再者,即使这幅画变旧,画的材质变质,譬如已出现的大量裂纹,对画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幅画象征着永恒的生命。

这幅画经常被修复吗?

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蒙娜丽莎》是画在一块杨木板上的。由于这种木材的特性是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形,所以要修补出现的裂缝,修复裂纹时,留意并防止可能会出现的蛀虫的侵蚀。再者,油画涂层也很容易受到损坏。颜料变黄,颜色改变,有些颜色完全剥落了,有的地方会有隆起。还不算上这些可能会损坏这幅画的难以预料的意外事故。1911年8月,这幅画被偷走;1956年12月,有一个游客对着画的保护玻璃扔了一块石头。随着时光流逝,保护措施不断完善,修复也从未中断。从1974年开始,《蒙娜丽莎》在配有防盗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玻璃罩内展出。这幅画受到了悉心照料,每年,《蒙娜丽莎》会走出玻璃罩,接受专家的检查。

猜你喜欢

蒙娜丽莎芬奇幅画
买画
遇见大师
“蒙娜丽莎”
猜画
蒙娜丽莎说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三)
达·芬奇睡眠法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
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