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厌烦什么

2014-05-14王栋生

读者·校园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手头读书家长

王栋生

多年前,我曾向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了解:“在家和学校里,你最烦心的话有哪些?你烦心的事有哪些?”

多数学生说,在家里,尽管说话可以随便一些,但父母的有些话还是会伤到自己:

“你看人家×××,上学期在班上排第8名,这次考试一下子跳到第2名了!”

“好吃吧?你要是考上××中学,就天天有鸡吃!”

“你要好好读书,爸爸妈妈今后的生活就全靠你了!”

“从现在起就一步也不能错,一步错,步步错!”

“无论如何,这两门课都不能低于90分。”

“不要听你们老师讲什么‘理想,他能让你出国留学吗?”

在学校,一些老师说话一不留心,就会伤害学生,有些话体现的是落后的教育观,有些话则仅仅是语言表达上的粗俗。这些话也很伤学生的自尊,如:

“我们班有些同学的成绩拖了全班的后腿。”

“有些同学不该到这里(指本校)来读书的,应当到××学校(低一层次的学校)去混。”

被孩子们记住的家长们说的话有:

“没关系,你考得再差,也是我儿子。”

“你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只要你快乐,我们就开心。”

“你总得做点什么事,一个假期,不要整天游来荡去的。”

学生最烦心的事有:父母没事到学校挨个找老师打听自己的学习情况;每天在家里把一些话重复说两遍以上;本来想把一些有趣的事告诉他们,没想到他们听完后却一点反应也没有;在课堂上,难得鼓起勇气想发言,举了两次手,老师像是没看见;非常认真地考虑好了,到办公室找老师说说心里话,可是老师正在和同事聊天,三言两语就把自己打发走了。

学生在家里,就是孩子;孩子到学校,则是学生。为什么在家里不把孩子当孩子,在学校不把学生当学生?我想,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正确的教育意识。家庭是情感的港湾,没有风险,孩子在家里想倾诉,需要有倾听者;同样,在学校,也需要有朋友,朋友是老师和同学,他能信赖的朋友越多,他就越有幸福感。家长和老师要理解他们的渴望,要时时想到:有时候,其实只需要多给他们一点点关怀,就能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在家里,父母放下手头的事,和孩子说说话吧,因为这是你们的孩子,你们的话会让他记住自己身后还有一个家。在学校里,老师们能不能放慢脚步,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给学生们一点微笑,听听他们的倾诉呢?因为,这个地方是“学校”啊!

猜你喜欢

手头读书家长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我们一起读书吧
犯错误找家长
读书为了什么
电熨斗烤肉派对
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