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化
——科技部长万钢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摘编)

2014-05-11本刊编辑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11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科技企业

科技创新带来发展突破

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快速进展,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起到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科技资源总量在稳步增长,近5年来中国研发经费支出实现了每年20%以上的增长,从2008年前社会研究经费支出的461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61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从1.54%提升到1.83%,总量居世界第三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就是我们企业的研发支出占70%以上,去年全社会研究开发资金的支出中有74%是由中国的各类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支出的。

第二是科研的产出也大幅增长。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国的国际科学论文和专利授权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中国科学论文发表数量居世界第二,被引用数据排世界第七位,更可贵的是,中国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目前居世界第三,申请国际专利增速排名名列世界前茅。今年中国的中兴和华为两个企业分别在世界申请发明专利总量占第一位和第三位,与其相适应的中国的全国技术交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764亿元,增长了22%。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的创新成果。

大家看到中国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成功对接;看到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下5188米记录;取得了中国实验快中子反映堆、超导变电站、IPS成件微细胞直接转换为干细胞等成果。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农业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5%,粮食增产八连增,连续5年超过万亿斤。高速铁路机车等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推动新行产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的企业高技术的产业总产值8.8万亿元,出口5490亿元,增速10%以上。

新兴产业应用工程特别见效。比如说推广半导体LED应用的试点城市,每年可节约4亿千瓦时电。推动节能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中的示范城市,已经运行各类电动汽车达到了1700辆,我谈的是公交汽车。6个私人使用的试点城市推广4千余台私人轿车。200兆瓦风光的示范电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能源储存来自自然能源、可再生能源,保证一个正常电站的稳定输出。中国提出第四代无线标准TDLTE成为国际标准,在6个城市开展实验。重大创新药物取得进展,对防止肝炎、艾滋病起到很大作用。

应对挑战 缩小差距

中国的科学技术要应对挑战、缩短差距、更好承担起驱动发展的重要使命,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继续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第二是不断扩大科技的开放合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面向未来,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增强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着眼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强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企业主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要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来部署创新链条,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各个环节。

要提高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更要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扩大科技的开放合作,核心是要使中国科技创新与国际接轨,主动融入到全球的知识和技术流动当中。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在解决科学技术问题上都不能包打天下,要消除技术限制和壁垒,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尤其在一些共同问题,比如解决气候变化、粮食危机、能源紧缺等全球问题上,更需要加强国际间的科学技术合作和交流。

很重要的一点是完善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应用的法律法规和执行能力,推动全球创新的交流合作,这是一个重要的保障。2011年中国的创新,就是中国的发明专利已经占到世界第三位;2011年中国的技术市场的规模达到了4760亿。按照中国高等法院的报道,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纠纷的审结率提高了30%左右,这说明中国政府十分注重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我们需要继续营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公平的环境,吸引各国的企业和人才来到中国创新创业。

创新驱动 推动技术与标准相结合

随着科技与标准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需要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技术标准支撑,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也需要科技与标准更加紧密结合。目前,科技研发周期在快速缩短,技术标准研制已经嵌入科技活动过程,为科技成果快速进入市场、形成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科技创新需要技术标准支撑,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本质上就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产业调整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有力推手。

科技部历来十分重视并支持标准化工作,支持并推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今后要认真抓好《“十二五”技术标准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落实,进一步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机制,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要切实发挥好技术标准在战略性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科技进步和技术标准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推动我国技术标准的国际化。

希望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与标准化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协同创新,为科技与标准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积极谋划,勇于探索,共同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改革创新是驱动产业变革的力量源泉。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逐步明确,但在具体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方面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也应该看到,对全球产业变革我们有超前谋划和部署,具备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对此我们要:

1.创新的赶超需要战略决策、超前部署、坚韧意志和持续的努力。

2.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带动相关产业变革,要特别关注核心技术变化。

3.创新需要自信,新产品在不断的应用中成熟和发展。

4.创新需要开放,封闭只能落后,在竞争中实现追赶和完善。

5.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新技术、新产品催生新的市场和社会生态;

6.重视经济理论的创新,重新审视现有的市场规则。

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通过科技体制改革,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强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促进科技资源高效利用;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创新力量。我们要落实好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扶助中小微企业发展;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健全服务体系,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孵化体系,支持各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

推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建设我们国家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科技改革发展的第一号重要任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去年五年的工作时,列举了我国航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系列重大的科技成果。在这些项目的后面,承担这些任务的科技集团大多数都是由科研院所转化为企业的集团,它们在承担国家科技任务的同时,把自己的技术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

科技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起着支撑作用,科技资源的配置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所以在技术创新的领域,我们更加注重它的市场导向资源配置的作用。比如说我们用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对一些产业化目标明确的科研任务,由企业作为主体来承担,他们在承担的过程当中也就实现了产业的发展。我们对高技术企业用税收优惠的办法,对中小企业采用科技金融的方法,对新产品采用市场拉动的办法。这样就使技术创新更加适合市场需求,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科技企业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