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活动?大工程

2014-05-10董金旺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4年2期
关键词:全县中学师生

董金旺

近年来,易门县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遵循“面向农村、立足实际、拓宽门路、提高效益、服务育人”的原则,着眼于唱好“农”字歌,念好“山”字经,做好“地”文章,坚持探索开展学校勤工俭学活动,把学校勤工俭学这一“小活动”做成了“大工程”,走出一条思想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路子。

立足实际,统一认识开展勤工俭学

易门县隶属于玉溪市,县城距昆明95公里,距玉溪中心城区145公里。辖4乡1镇2个街道办,有58个村(社区)居委会。县域面积1 571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7%。总人口1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县内居住着汉、彝、哈尼、回、苗等23个民族,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和养殖,是一个典型的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农业县。全县现有中小学63所,在校中小学生22 248人,寄宿生15 638人。

多年来,由于地处偏僻,经济欠发达,很多寄宿学校的家庭贫困孩子,每周上学时从家里能带走的大多就一瓶腌菜。加上不少学校远离集镇,学校从市场购进的蔬菜及肉类食品成本高,加之食堂设施有限,久放不新鲜,学生很难吃到新鲜时令的蔬菜和必要的肉食。面对学生清苦的生活,如何既能改善学生就餐质量,让他们吃上新鲜蔬菜和肉类食品,又能降低他们就餐的成本,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有效地巩固“两基”成果,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易门县教育局深入各乡镇(街道)和中小学调查研究,在吃透县情,问计学校,听取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后,开始探索依托小菜园、小猪圈、小卖部和小基地,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新路子。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刚开展勤工俭学时,部分领导、校长、教师、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认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有的担心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安全难保障,等等。为此,全县教育系统围绕“勤工俭学与农村教育”、“勤工俭学与学校发展”、“勤工俭学与学生安全”等问题开展大讨论,将发展学校勤工俭学的认识统一到“五个需要”上。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二是救助贫困学生,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的需要;三是弥补教育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的需要;四是践行“三生教育”的需要;五是推动教育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通过宣传学习和开展大讨论,全县师生坚定了大力开展学校勤工俭学活动的信心和决心。

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实施勤工俭学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县政府于2007年2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意见》,全面安排和部署勤工俭学工作,要求财政、发改、农业、林业、畜牧、科技、人事、工商、税务等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扶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县财政每年投入5万元启动资金,扶持学校种植、养殖基地的建设。乡(镇)政府、街道办和村(社区)居委会主动支持配合学校,进村入户,耐心细致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低租金出租或无偿划拨土地给学校,协调集体荒山、废旧池塘给学校,帮助学校搭建勤工俭学的平台,加强“菜篮子工程”。

县教育局成立了勤工俭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勤工俭学发展规划,协调、指导、服务、督促学校勤工俭学工作。坚持每年召开两次勤工俭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每年初都与各中小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组织考核,兑现奖惩。各学校把勤工俭学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表,与新课程计划方案的“社会实践课”一起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有效推动了勤工俭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发展特色种植。各校利用小基地、小菜园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如:浦贝中学年产蔬菜15吨;小街中学年产蔬菜、苞谷11吨;六街中学种植桉树4 000多棵,有计划间伐,每年收入4 000多元;张所小学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种植塔拉4 000多株,实现退耕还林20.7亩,同时套种粮经作物,年创收3万余元;易门一中承包板栗园65亩、种菜9亩,年收4万余元。茶树小学、旧县小学、十街小学等学校季节性蔬菜自给有余,还低价供应给周边学校。

二是大力发展养殖。易门县村完小以上的学校均建盖有猪圈,学校利用剩汤剩饭菜和菜园中的废菜叶做饲料,大力发展养殖,每年都饲养几头到上百头不等的生猪。部分学校还养鸡和养鱼,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生活。

三是认真经营学校小卖部。为方便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各校都开设了小卖部,小卖部内的所有生活用品都由卫生监督部门查验检审,低价薄利卖给师生,既方便了师生,又使师生得到了实惠,不同程度地减轻了学生的家庭负担。

四是开展捡废采摘活动。多年来,各校坚持开展收捡废书、废纸、废饮料瓶、废地膜、废酒瓶、猪毛、鸭毛等活动,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一些山区学校开展挖药材、兰花,采集松果、野生食用菌等活动,每年创收20余万元。

五是开展支农打工活动。由于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多、在乡务农劳力少,农忙季节,学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把支农活动安排到劳动课中,有偿为农户挖田、栽烤烟、栽秧、抢收抢种,既帮了农民的忙,又切实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仅此项活动,全县学校每年可获得6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易门职中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打工活动,每一名学生在假期中结合个人所学专业由学校联系到企业打工,回校后交一份社会实践报告,同时每月还能攒下1 000元左右的生活费。

六是创建经营小作坊。小街中学、浦贝中学、六街中学等均建有豆腐坊,为本校和附近学校食堂提供经济安全可口的新鲜豆腐,每天还为全校教职工和毕业班学生免费供应一杯原汁原味的豆浆。

七是抓好学校大宗食品的采买。为确保学校粮油安全,节约学校开支,各校所需的大米、面条、面粉、食用油等大宗食品都进行招标选择、索证采购,既让学生吃到放心食品,又为学校节约开支,大大减轻了学生的生活负担。

成效显著,收获“五赢”的喜人成果

通过几年的努力,易门县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取得了“办学、实践、育人、创收、服务”五赢的喜人成果。

全县63所中小学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开展面达100%。有养殖基地56个,小猪圈166间、1 413平方米,每年出栏生猪700余头,鸡5 000余只;有种植基地54个,面积499.8亩;鱼塘2个7.6亩;小卖部51个。2007年来年均收入160余万元。

开展勤工俭学带来的收益,为改善办学条件和学生生活提供了支撑。一是弥补办学资金不足,改善办学条件。2010年来全县年均用勤工俭学收益101.93万元,用于修建学校田径场、围墙、厕所,硬化泥路,安装路灯,购置床铺、课桌椅、厨具、锅炉、图书、电脑,实施绿化美化校园工程等。二是扩大勤工俭学再生产。学校投入部分勤工俭学资金,改造、新建猪圈,改造果园,改良菜园,购置优良种苗,保证勤工俭学持续开展。三是资助困难学生,确保控辍保学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全县学校年均投入10余万元用来救助困难学生,使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四是改善师生福利。每年中高考期间和儿童节、教师节、新生进校和毕业聚会时,学校都为师生免费提供丰富美味的营养餐。同时,每年为学生购置蚊帐100多顶、床单600多条、棕垫500多个、洗漱用具1 000多套,部分学校还坚持为入学新生定做一套校服,不需学生交一分钱。五是有效平抑饭菜价格。近年来,油、肉、菜、米市场价格快速上涨,易门县充分发挥勤工俭学的作用,加大种植养殖力度,提高产出率和供给能力,在食堂菜价不涨的前提下,使学生饭菜数量不少、质量不降,确保了教育的和谐稳定。勤工俭学的成果,让学生共享,真正体现勤工俭学“取之于劳动,用之于学生”的原则。

通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又让学生学到了一定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能,为学生的生存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培养和锻炼了师生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意志,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改善了后进生与老师们的关系,促进了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易门县将中小学勤工俭学这项“小活动”,做成了一项“大工程”。截至目前,易门县六街中学、小街中学、浦贝中学、十街张所小学四所学校被命名为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蔡营小学被命名为玉溪市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

猜你喜欢

全县中学师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麻辣师生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