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FID在口岸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2014-05-09宫晓鹏沈志端彭小凤

物流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收货人霍尔果斯通关

宫晓鹏,葛 炬,沈志端,彭小凤

(新疆农业大学 机械交通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2010年俄白哈关税联盟建立并开始运作之后,清关的计税方式由原来的从量计税改为从价计税,要求中方口岸必须严格实行单一货类通关,所有的货物都必须按照税率分类之后才可通关。霍尔果斯口岸作为一类口岸,公路口岸出口的货物以日用百货杂货类为主,要求严格按照税率分类之后,同时国际客货运车辆进行限载、限重,使得通关物流受阻,作业效率低下。

霍尔果斯的口岸虽然是一类口岸,但其物流服务仍然局限于装卸等简单的配套服务,还没有专用于通关物流的分拣作业平台及信息系统,导致物流作业的分散以及各环节的相互脱离,从而增加物流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成本,阻碍口岸物流业的发展,制约口岸通关效率的提高。

1 霍尔果斯口岸物流现状

1.1 进出口小额贸易以百货类为主

霍尔果斯口岸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三种运输方式,其中边境小额贸易通关主要依靠公路运输。据海关统计,2011年霍尔果斯口岸出口过货量52.52万吨,2012年为59.9万吨,主要是国产机械、纺织品、机电类、果蔬等。物流作业对象大多是日用百货及民用为主的杂货类,种类繁多,并且近两年的百货类过货量呈现增长趋势,因此单一货类通关的背景下,口岸通关物流的压力增大。

1.2 口岸信息交流不畅

目前霍尔果斯口岸及新疆其他边境口岸报关清关系统、口岸检验检疫系统与其它环节信息系统的联网不算通畅,并且中哈双方报关凭证的格式、内容不统一,容易出错,影响了海关的工作效率。

1.3 货代公司的物流水平有待提高

从事涉外运输的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还仅仅局限在运输、仓储、搬运等范畴,现代物流观念没有形成。现在日用百货的通关基本要通过这些公司来中转,货物分类的工作是完全靠人工完成,由于货物种类繁多,所以效率较低并且易出错,一旦被检出同一车中装有不同类别的商品,将对通关时效造成很大影响。

2 RFID口岸物流系统的应用研究

2.1 RFID的技术简介

RFID(Radio Frequency D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阅读器、天线。射频识别的标签与阅读器之间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者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标签存储信息的识别和数据交换。

RFID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术:第一,可以识别单个非常具体的物体,而不像条形码那样只能识别一类物体;第二,其采用无线电射频,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而条形码必须依靠激光来读取信息;第三,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而条形码只能逐一识读。

2.2 拣货策略——人工与RFID相结合

在霍尔果斯口岸通关的百货类商品,由于通关数量不够大,采用高效率的RFID自动分拣装置进行作业,设备会有较长时间的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再者是自动分拣设备的组建成本相对较高,组建时间也长,造成较高的成本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口岸采用结合RFID技术的人工分拣,比原始的面单扫面分拣作业效率高、精读高,完全满足现有的口岸分拣作业需求,同时节省了相当的开支和系统的组建时间,就目前的通关量增长情况,新疆的口岸在较长时间内适用RFID技术结合人工分拣的作业方式。

2.3 口岸通关的物流流程

新疆海关的电子口岸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以电子口岸系统为基础,将RFID技术与通关物流流程进行结合,总体作业流程如图1:

图1 通关物流流程

该作业流程分成三个部分:公司收件作业,霍尔果斯口岸物流作业,哈方口岸物流作业。

公司收件作业:相关公司收件的时候面单的信息填写要完整,然后将面单信息与RFID标签绑定,RFID标签的信息写入要对应面单上的信息,信息录入完成后,要适当的进行包装,统一包装内物品不可有混装,公司可以将收取的物品信息传输至海关数据中心提前进行电子报关。

霍尔果斯口岸物流作业:通关公司将货物交到口岸后,与口岸有关部门交接并查验,然后运用RFID技术进行对物品的信息进行总体识别,与之前提报到数据中心的物品信息核对,确定无误后转送到分拣平台统一进行分拣作业,完成后缴纳税费,结关放行,运送至哈方口岸。

哈方口岸物流作业:查看相关手续并查验货物后放入关内,然后将原来的总包拆包后运用RFID技术批量查验核对货品信息,然后将货物按照货主分别进行分拣。

2.4 中方口岸物流平台的分拣作业

分拣过程中采用手持超高频RFID读写终端,将RFID阅读器靠近包装,读写终端读取其中的字段信息,通过无线协议(如WIFI或者GSM/GPRS/EDGE/3G)进行信息传送,将采集的信息传送给中间件服务器进行处理,中间件服务器对信息做出筛选处理,然后做出响应,发出对应指令,按照指令分入对应的分类。海关按照税率的分类(约有30种),当一次性处理的货物种类较多时,采用订单分割的形式进行分拣,可以借助多条流水线或者传送皮带进行分拣,最后进行种类汇总,以提高作业的精度和效率。分拣的结果会录入本地海关系统的数据中心,一批分拣完成后,按照货物种类建立总包,很明显这个总包是包含很多货主的但是属于同一类别的货物,进行货物税费的处理,整个操作都可以在本地海关的平台中记录和执行。

清关的货物装入海关监管车辆后用RFID密封条施封,在运往哈方口岸的过程中对货物进行实时的心跳注册并监视密封条的完整性,出现意外及时触发汽车上的警报装置,同时系统中做出警告反应。

在海关监管运输车辆的过境处设立远距离RFID读写器,能同时读取一整车的货物信息和车辆的识别信息,符合身份和系统的信息记录即自动放行,节省查验时间。

2.5 哈方口岸物流平台的分拣作业

货物到达哈方口岸后,将之前按照税率建立的总包拆分,在哈口岸的百货类过货量同样也不多的情况下,也同样采用RFID和人工相结合的分拣方式,并采用手持RFID终端设备进行扫描电子标签的信息,提取收货人的信息,将提取的信息上传至中间件系统,中间件负责提取信息中信息的筛选,筛选出其中的有关收货人的信息,系统做出回馈将同一收货人的货物装入同一个储位,按照收货人建立总包,系统将分拣的结果重新创建表,记录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对同一收货人的物品形成清单,并且出具提货通知单,通知相关公司及人员提货。

2.6 采用RFID技术的应用要求

(1)面单填写。填写面单时需按照格式要求填写,写明包装内部所含物品明细,包括物品名称、数量、重量、发货人、收货人、发货地址、收货地址。不同种类、不同客户的物品不能填写在同一面单上。

(2)RFID读写器及电子标签。分拣作业系统中采用近距离RFID手持读写终端,实现一对一的读写;在海关监管的运输车辆上安装大功率天线的远距离读卡器,能同时读取上百个RFID芯片的内容,将运输车上的货物信息通过3G/4G无线协议上传到海关监管系统,随时对货物的运输状态进行监控。

根据本系统的需求及使用环境,我们选用UHF频段的电子标签,UHF频段(860MHz~925MHz)UHF电子标签具有识别距离远、识读率高、防冲突能力强、可扩展性好等特点,读卡距离达十几米,一次性可读取200多张,标签采用不干胶的封装形式,实际使用中需要将标签粘贴于包装内侧面,在包装方面建议规范化,最好采用固定尺寸的包装箱体,不干胶封装形式的电子标签,其抗压、抗折、防水。

(3)RFID信息的写入。RFID信息的写入是由收件公司(货代公司)完成的,核对货物后,用电脑终端通过客户端软件将货物信息如货品名称、类别、发货人、收货人、收货地址等以字段的形式写入,内容要与面单信息一致。

(4)口岸信息系统的支持。整个口岸的信息系统由口岸管理系统、分拣信息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及车载RFID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口岸信息系统架构示意图

口岸管理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组成,分别在系统中担任各自的任务。应用服务器搭建以用于对内部的客户端提供应用程序予以调用,应用服务器搭建为C/S访问模式做硬件基础。数据库服务器提供关键信息的逻辑及存储,供应用程序服务器予以调用。Web服务器组建了网络服务系统,适用于B/S的浏览模式,便于为internet用户提供查询检索等相关服务,该系统用于与口岸以外的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用户往往是国内外的货运公司、物流企业等,也可通过网络接口为对方口岸提供信息服务,对方可通过账号密码的形式登陆设定权限的口岸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对方口岸的最新通关信息,便利工作交流及信息共享。

建议中哈双方采取相同形式的信息平台,这样信息可以直接复制和对接,减少口岸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及提高信息准确度,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哈双方由于内容和格式不统一造成的难题。

分拣信息系统用于RFID分拣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并且将处理信息存入数据库以备管理系统进行调用。

车载RFID系统随时采集车内物品信息,通过无线传输协议将采集的信息上传服务器进行注册,以便于在运输过程中对货物进行监视。

2.7 采用RFID技术的成本分析

RFID技术使用资金的投入除了RFID标签的投入是可变成本,其他可以视为一次性投入的固定成本,本文针对实际情况使用手持终端结合人工的方式进行货物分拣,这种技术改造节省了劳动力的投入,相对节省的人工成本,固定成本的占比是较少的。考虑到跨境贸易的复杂性,本文建议不考虑强制回收,所以采用低价的封装形式。不干胶封装形式的RFID电子标签需0.5~0.8元就可以在市面上买到,在口岸的使用中,每个包装单元使用一个,相对货值来说成本微乎其微,当然这种标签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中方发过去的货物所带的标签,哈方可以用在对中方的百货类出口中,这是自然回收,长远看来标签的成本是非常低的。

3 结 论

RFID在口岸分拣系统中应用具有明显的可行性,根据霍尔果斯口岸的过货量情况分析,人工结合RFID的半自动分拣方案是目前适合的应用方案。将RFID技术投入到口岸分拣系统,使得物流信息交流更为精确和迅速,提高了单一货类通关的效率,为国际货代物流企业实施通关提供了一种简单且成本低廉的方式。随着中哈贸易的进一步扩大,霍尔果斯口岸的过货量会日益增多,RFID技术的使用,需要双方口岸相互配合,结合RFID技术并建设口岸公共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平台化操作是确保口岸通关顺利的重要前提。

[1]吴晓峰,陈大才.射频识别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夏火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2.

[3]高连周.基于RFID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3,14(1):28-29.

[4]外力·依米提.新疆口岸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区域经济,2013(7):165-166.

猜你喜欢

收货人霍尔果斯通关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由电放提单显示多个收货人引发的思考
通关英雄榜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霍尔果斯百年口岸展新姿
通关游戏
海上运输货物收货人的权利与义务论析
——以交付的“可能”与“现实”为切入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对运输单证载明的“收货人”的效力
边境旅游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霍尔果斯为例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发展环境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