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米TiO2种子乳液聚合包覆的研究

2014-05-05李道玉

四川化工 2014年2期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聚合接枝

李道玉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攀枝花,617000)

纳米二氧化钛是具有屏蔽紫外线功能和产生颜色效应的一种透明物质。由于它透明性和防紫外线功能的高度统一,使得它一经问世,便在防晒护肤、塑料薄膜制品、木器保护、透明耐用面漆、精细陶瓷等多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1,2]。但未经表面处理的纳米TiO2具有易团聚及因颗粒表面具有亲水性,不能很好地分散在有机基质中[3,4]的特点。为了提高纳米TiO2颗粒在有机基质中的分散性,扩大其使用范围,需要对纳米TiO2进行有机表面改性。有机表面改性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表面活性剂法、偶联剂法和高分子聚合物包覆法[5-7]。其中高分子聚合物包覆法是通过在TiO2粒子表面包覆聚合物分子层,而产生了一种空间位阻斥力,从而减小了粒子间的范德华力的方法。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更有利于提高TiO2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增强无机颗粒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容性[8]。

本文在普通搅拌分散条件下,采用TiO2/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 TiO2/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乳液聚合技术,在 TiO2的表面包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实验发现,所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在经过乳液聚合反应后均可包覆在TiO2表面,且可以发生部分的接枝包覆。利用该聚合方法可以使纳米TiO2得到纳米数量级稳定的分布,同时其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能得到改善。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和试剂

纳米TiO2,金红石型,粒径为20~40nm,攀钢集团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苯乙烯,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十二烷基磺酸钠,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过硫酸铵,分析纯,成都金城化工试剂厂。

1.2 检测仪器

TEM:HITACHI H-600ELECTRON MICROSCOPE

IR:TENSOR 27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1.3 实验具体操作

1.3.1 原位聚合方法对纳米TiO2包覆

称取纳米TiO2,在常温下低速搅拌,然后用分液漏斗滴加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混合物),滴加速度为1.2d/s,制成 TiO2、反应单体的混合液;恒温水浴锅加热水,升温至86℃,滴加引发剂,滴加速度为1.0d/s;滴加完后,在中速搅拌条件下,于86℃反应半小时后,再升温至90℃保温2小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产品。

1.3.2 乳液聚合方法对纳米TiO2包覆

称取纳米TiO2,加水低速搅拌,然后称取乳化剂(SDS)加水完全溶解后,加入反应器中速搅拌15分钟。然后在常温下加大搅拌速率,用分液漏斗滴加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混合物),滴加速度为1.2d/s,将单体乳化,制成TiO2、SDS和反应单体的混合乳液;然后倒出2/3混合液,将剩下的1/3做为种子乳液;称引发剂(过硫酸铵)加水搅拌均匀;恒温水浴锅加热水,升温至86℃,滴加1/2的引发剂,滴加速度为1.0d/s;滴加完后,在中速搅拌条件下,于86℃反应半小时后,滴加剩余单体和剩余引发剂,再升温至90℃保温2小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产品。

1.4 接枝率、产率及接枝情况的测试

接枝率、产率的计算参看文献[9]。接枝情况的测试为将制备后的乳液产品烘干成细粉后,用丙酮进行24小时抽提后放置于烘箱在100℃下烘干后用TENSOR 27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检测。对分散程度的测试,使用HITACHI H-600ELECTRON MICROSCOPE透射仪进行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聚合方法对聚合收率及接枝率的影响

在单体含量使用数量和种类(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同,反应温度、时间一致的情况下,使用乳液聚合方式和原位聚合方法,比较两种聚合方法的收率和接枝率的差异。

由图1可以看出,种子乳液聚合和原位聚合相比较,二者的收率相差不大,但乳液聚合方法在收率上比原位聚合略高。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单体含量15%时可以达到最大收率,但随着单体含量的增加收率却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单体含量过高,反应在相同引发剂下不能完全反应,而部分挥发出去的原因造成。

由图2可知,乳液聚合比原位聚合在相同的单体浓度下有较高的接枝率。

由图1、图2可以看出,在相同反应条件下,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得到的产物在产品的收率和接枝率上较原位乳液聚合方法高。

图1 种子乳液聚合与原位聚合收率曲线

图2 种子乳液聚合与原位聚合接枝率曲线

2.2 第三单体引入对接枝率的影响

在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下,引入的第三单体(苯乙烯)。在反应方法相同,聚合时间、温度、单体的总含量相同(15%)的条件下,研究苯乙烯的加入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分别做了不同单体浓度配比乳液聚合实验,并分别计算了它们的接枝率,得到图3。

由图3可看出第三单体(苯乙烯)的引入可以提高产物的接枝率,比较不同MMA/St值下的接枝率可以看出St/MMA=2/8时有较大的接枝率。

2.3 接枝后产品的红外图

将纳米TiO2颗粒与经过与MMA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制备,并干燥成粉体,最后用丙酮进行24小时抽提后制备的产品分别进行红外测试。

图3 不同ST含量在种子乳液聚合下的接枝率

图4 TiO2的FTIR谱图

由图4可见,在550cm-1处为TiO2的特征吸收峰;在3450cm-1处为羟基的吸收峰。这是因为纳米二氧化钛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表面形成了羟基。

图5 抽提后的TiO2/PMMA的FTIR谱图

将利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TiO2/PMMA用丙酮抽提24小时后,其红外光谱图如图5所示。由图5可见,在1448.52cm-1处出现的峰为 COO-Ti的吸收峰,这说明在未使用任何偶联剂的情况下,纳米TiO2能够与高分子单体在聚合反应中形成化学键。

2.4 接枝产品的TEM图

将纳米TiO2颗粒与经过与MMA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制备,并干燥成粉体,最后用丙酮进行24小时抽提后制备的产品分别TEM测试。

图6 原位聚合产物的TEM图片

图7 种子乳液聚合产物的TEM图片

由图6、图7可以看出以钛为核聚合物为壳的核壳结构粒子较明显,分散也较均匀,其粒经大约在60nm左右。通过比较两图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种子乳液聚合制得的产品要比原位聚合制得的产品分散均匀。

3 结论

(1)通过乳液聚合表面接枝聚合的改性方法,实现了对纳米TiO2的表面有机化改性,得到TiO2/PMMA复合粒子,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可知有机物成功的包覆在纳米TiO2表面。

(2)利用普通机械分散及乳化剂的预分散能力,可以实现TiO2的纳米级分散,实现了对纳米TiO2的纳米包覆,为纳米TiO2的纳米包覆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行方案。

(3)通过对比发现种子乳液聚合比原位聚合有更高的接枝率和收率,乳液粒子均匀,纳米TiO2在乳液中的分散程度高。

(4)第三单体的引入可以提高产物的接枝率。

[1]朱燕萍,徐连来,李长福.纳米颗粒团聚问题的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2):338-341.

[2]李建芬.纳米二氧化钛的特性及其在环保方面的应用.武汉工业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3]丁延伟,范崇政.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包覆的研究[J].现代化工,2001,21(7).

[4]徐存英,段云彪,张鹏翔,等.纳米二氧化钦的表面改性研究.云南化工,2000,27(5).

[5]谈定生,严年喜,薛青,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改性TiO2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4).

[6]李国辉,李春忠,吕志敏.纳米氧化钛颗粒表面处理及表征[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26(6):639-641.

[7]王焕冰,李春忠,姜海波.亚微米级无机抗菌剂的有机湿法改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28(6).

[8]界面活性剂研究.界面活性剂分析法[M].东京:幸书房,1975:106,220.

[9]张良均,程菊兰,赵仲宇.纳米TiO2/甲丙烯酸甲酯原位乳液聚合研究[J].涂料工业,2003,8.

猜你喜欢

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聚合接枝
丙烯酸丁酯和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水相悬浮接枝PP的制备
悬浮聚合法制备窄尺寸分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微球
SBS接枝MAH方法及其改性沥青研究
可在线施工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物压裂液
微乳液聚合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及性能
高接枝率PP—g—MAH的制备及其在PP/GF中的应用
聚合物乳液的合成及其在钻井液中的应用
乙酰丙酮钕掺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光学光谱性质
K/γ-Al2O3催化丙酸甲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