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书之中探寻鲸的出没与搁浅

2014-05-02撰文盖清霞杨秀英

海洋世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鲸类风暴潮后汉书

撰文/盖清霞 杨秀英

古书之中探寻鲸的出没与搁浅

撰文/盖清霞 杨秀英

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按照现代鲸类划分标准,鲸目不仅包括鲸,也包括海豚科、鼠海豚科和淡水豚总科。我国古人对鲸类的认识是根据鲸的外形特征将其归入到鱼类和鳞介之属。古代鲸的记载散见于沿海地方志,正史《五行志》对鲸的出没也有详细的记载,根据这些记载,考察不同历史时期鲸的分布及搁浅原因。

《二十五史·五行志》中把鱼类的某些不常见现象都归入“鱼孽”中,由于鲸在近海极少见,且体形巨大,因此亦被归入鱼孽类,与当时的各种凶象联系在一起。根据《二十五史·五行志》中鲸出没的记载,鲸类分布的海域范围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海域。而鲸搁浅的地区大多是海湾地区,如北海、平度县、黄县,处于莱州湾;会稽郡、海盐县、盐官县、钱塘县、平湖县处于杭州湾;临安县、黄岩县处于台州湾;莱阳县处于丁字湾口;海康县处于雷州湾。海湾地区属于近海,而当时百姓捕获的鲸大都是海湾沿岸搁浅的鲸。

鲸类的搁浅是早已引人关注的现象,元代诗人朱晞颜写过很多有关鲸的诗,其中《枯鱼过河泣》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海中鲸类搁浅在河口泥涂的情景,最后通过龙伯下雨决水道,鲸导洪水之利才重返海中。

诗云:“北溟有鲲,喷薄昆仑,气吞积石摧禹门。过河河水枯,踪迹困泥涂。垂涎向海若,能济涓滴无。中流有鲂鲤,不贷斗升水。巨口走噞喁,逆游莫若鲔。鲲兮鲲兮,尔泣何由龙伯知。决雨津,倒天池。洚水橫行,随鲲所之。扬鳍为谢鲂与鲤,还有桃花春涨时。”

鲸搁浅的数量一般是一枚、两枚,但也有两次鲸搁浅的数量较多,一次在永元元年(499年),有大鱼十二头入会稽上虞江;另一次是在绍兴十八年(1148年),漳浦县崇照盐场海岸接连有巨鱼。造成鲸搁浅的原因有很多,结合《二十五史·五行志》相关记载,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 > 地震引起海水溢

《后汉书·五行志》:“灵帝熹平二年,东莱海出大鱼二枚,长八九丈,高二丈馀。”

《后汉书·天文志》:“熹平二年六月,地震。”《后汉书·孝灵帝纪》:“熹平……,二年……,六月,北海地震。东莱,北海海水溢。《续汉志》曰:‘时出大鱼二枚,各长八九丈,高二丈馀。’”根据《后汉书》的地震史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熹平二年六月,东莱地区的北海发生地震,导致海水外溢,两头大鲸鱼搁浅岸边。

>> > 风暴潮引起的海溢

《宋史·五行志》:“嘉定十七年,海坏畿县盐官地数十里。先是,有巨鱼横海岸,民脔食之,海患共六年而平。”“畿县”是指京都近旁的县份,南宋杭州偏安一隅,那么此处“畿县”应该是靠近杭州附近的县,处在杭州湾内。杭州湾呈喇叭口形状,最易发生风暴潮,风暴潮发生时,风高浪急,破坏了畿县盐官地数十里,还导致了鲸横岸。

地方志中也有风暴潮引起海溢导致鲸鱼搁浅的记载,民国二十五年《寿光县志》卷十五:“(雍正)六年(1728年)戊申海水溢,水落,巨鱼出,长六丈。”

>> > 鲸类之间的打架争斗

《清史稿·灾异志》:“康熙元年正月朔,台州见二巨鱼鬭于江内,三日,其一死,肉重四百馀斤。”

“三十四年七月,嘉定有二巨鱼鬭于海,声如雷,其一死者虎首人身,长丈馀,腥闻数里。”“鬭”字同“斗”,有争斗、战斗的意思。《清史稿》记载了两次鲸鱼之间的打架争斗,每次均有一头受伤致死,以致搁浅岸边。

根据现代的鲸类习性研究,虎鲸性情凶猛,又被称为逆戟鲸、恶鲸、杀人鲸,经常袭击进攻其他鲸鱼,如须鲸、灰鲸、蓝鲸、抹香鲸等。据王丕烈《中国鲸类》一书中的调查资料研究表明,虎鲸获猎物中的鲸和海豚类达24种之多。

>> > 涨潮而来,退潮不下

《南齐书·五行志》:“永明九年,盐官县石浦有海鱼乘潮来,水退不得去”。这里记载的鲸是乘着潮水而来,因为退潮水位降低得很快,鲸的身躯十分庞大,来不及抽身就被搁浅岸边了。

又如《清史稿·灾异志》:“三年三月,莱阳羊圈口潮上巨鱼,长六丈馀,声如雷,旋死。”

本文以《二十五史·五行志》中鲸的记载为线索,查找了正史、地方志等历史文献,对五行志中鲸的记载进行了一番梳理,同时也对鲸之外的其他鲸类,如白鳍豚等豚科进行了一些考证,并总结了《二十五史》记载的鲸搁浅的原因,以便对现代鲸类资源的保护起到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责编:金希)

猜你喜欢

鲸类风暴潮后汉书
风暴潮灾害风险制图研究
沧州沿岸风暴潮变化特征分析
"反捕鲸"也应理性思考
海底预言家
日本“退群”重启商业捕鲸
拒做“素食主义者”——鲸类的食性进化之谜
论白寿彝先生对范晔和《后汉书》的研究
海豚
《后汉书》郭玉脉法校文
THE STONELIONS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