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者良心!

2014-05-01蒋志洲

质量与标准化 2014年5期
关键词:瑞金医院卓越医生

文/本刊记者 蒋志洲

胡翊群

1962年4月出生,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市委常务委员,医学本科学历,公共卫生硕士,主任医师。现任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副总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检验系副主任。

在近三十年的从医生涯中,胡翊群获得了无数荣誉,近三年内就先后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科技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等一系列奖项。

不是发财和赚钱工具

“做医生首先要有兴趣,而且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发财和赚钱的工具,也不能完全把它当作一种就业的途径。”

在瑞金医院有一个陈列室,里面有很多医生照片,从建院开始到现在,很多人在参观完以后都会问他同一个问题:“胡医生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以前的医生跟现在的医生不一样,以前的医生看上去像个医生,现在的医生看起来不像医生。”

“其实,我的感觉也是一样的,因为老一代医生大多数是为了理想和兴趣,而现在的医生已经不单纯是为了这些,掺杂了其他的东西。当然,这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造成的,而不是某些个体的单独行为。”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胡翊群有些感概,也有些无奈:“我儿时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医生,像我爷爷一样的医生,可现在整个社会对待医生这个群体的态度,让我很无奈。”

胡翊群的爷爷、父亲,还有他儿子都是医生,而且都是西医,可以说是四代西医世家。受益于家庭医学环境影响,胡翊群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爷爷应该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西医了,他内外科都学过,后来做法医。我父母也都是医生,所以大家在家里谈论的都是医学方面的问题。他们谈论的时候,我就在一边听,从来不会觉得枯燥。”

胡翊群在政协讨论会上

浓厚的个人兴趣和良好的家庭氛围,奠定了胡翊群成为一名出色医生的基础。

“我是一颗螺丝钉”

胡翊群1985年参加工作,已在血液学研究领域执着奋斗了近三十年。在此期间,胡翊群经历了几次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十分艰难,在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冲突时,胡翊群一次次放弃小我、成全大我,为医院的全局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卓越奉献。

1994年,经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遴选,胡翊群被任命主持制定与其研究领域相关的血小板疾病诊治国际通用标准。这是首次由中国医学专家主持制定血液学疾病国际标准,至今在国内尚无第二例。

2005年,为提升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的整体实力,胡翊群毅然放弃了已有多年积累的血小板领域,转攻尚属薄弱环节的血液红细胞研究。如今,他领导的红细胞缺陷诊断中心已经成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血液红细胞研究中心。

2007年,交大医学院力推教学改革,决定让兼具丰富科研与教学经验的胡翊群任教务处长。从科研转向管理,这让胡翊群的导师王振义教授感到颇为可惜,但胡翊群再次从大局出发,重新站到了新的起跑点上。在新的工作中,胡翊群克服重重阻力,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力推OSCE(客观化、结构化临床评估方式) 等改革,带活了整个医学院的教育,整体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与大局利益相比,个人得失可以忽略不计,我就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胡翊群如是说。

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

“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是胡翊群秉持的工作作风。面对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胡翊群将“卓越绩效管理”与二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相结合,在医院等级复审和已开展的绩效管理基础上,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卓越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并将其在医院等级复审中进行实践,为确定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医联体模式下的定位和“患者最安全医院”目标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医患关系为什么紧张?很多其实是沟通上面存在问题。以上海一家三甲医院为例,一个医生每天要看120~150个门诊病人,有的可能超过200个,医生哪里有时间来一个个跟患者充分沟通呢?”

胡翊群在中美医学论坛上

平均每个患者普通门诊的时间只有5分钟左右,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它真实发生在上海的各大医院里。

胡翊群调任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做院长时,开始从管理的角度考虑,是否能够在标准和评估上面做做文章,以此促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随后,他组织了10多位专家,共同分析2012版美国健康卫生行业卓越绩效管理规则,结合医院实际,编制了可能为国内医疗行业开展“卓越绩效管理”提供参考的标准和进行相应“卓越绩效评估”的方法。

“我所做的这些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患者在这里能够得到安全!”

通过在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卓越绩效管理”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医院的定位、目标更明确,医疗服务质量逐渐提高,患者安全理念初步建立。医院各部门和科室,将持续改进的绩效管理方式应用到年度工作之中,直至民主管理和医院文化建设,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中国的医生和国外的医生最本质的区别在哪里?是选拔的机制。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做医生必须要有兴趣。在中国,学生高中毕业就面临学科选择,更多的人会听从父母的安排。但在国外,想学医的可能要先拥有一个学位才行,这时候学生的思想比较成熟,能够按照自我的想法和兴趣选择。”

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框架下面,现在还做不到像国外那样,毕竟他们已经发展了100多年。胡翊群认为,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也许就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

在胡翊群的带领下,医院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了医疗质量、病案管理、药事、院内感染、输血管理等委员会,积极推行与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建立和完善了质控体系和质控网络,严格执行专业技术岗位准入制,加强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控制力度。相关医疗部门还积极探索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质量,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努力的过程是艰辛的,结果是可喜的。从2010年起,医院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数据连续四年提升,2013年的满意度达到99.8%,创造了一个奇迹。

如今,胡翊群仍然在医者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支撑的动力是他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正如他所说的:“医者,良心!”

猜你喜欢

瑞金医院卓越医生
瑞金医院多学科合作救助跌倒老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嘉定区马陆镇在新型冠状病毒筛查工作中建立合作机制的开展情况
最美医生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110年,瑞金医院创新之路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