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云志 首席小提琴家的草根情怀

2014-04-30王海珍

中华儿女 2014年8期
关键词:交响乐团交响乐大庆

王海珍

眼睛微闭,身体稍稍前倾,弦在手中上下滑动,有时仿佛凝聚了全身的力,有时仿佛又很轻,头轻轻地靠在琴身上,在音乐声中,人与琴如同一帧油画一般交融在一起,直到一曲终了,台下掌声雷动,他才仿佛从小提琴梦幻般的声音中苏醒……这是刘云志在中国交响乐团中常见的剪影。小提琴与刘云志,一起成为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的一道风景。

“小提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她是我身体中的某一个器官。”中国交响乐团的琴房中,刘云志看着沙发上那把跟随他多年的小提琴,眼神中有无限的神情。

琴房应该是刘云志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在不出差的日子里,每天他都会在琴房拉琴至深夜十点以后,没有演出任务的时间,他基本上一天保持在八个小时以上的练琴时间,如果有大型演出或者其他事务,他也会将拉琴的时间保持在四个小时以上,每天。自21岁考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27岁任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至今,他一直不曾停歇对自己的要求。或者说,他自己也沉醉与小提琴的约会之中,那优美的乐声,那熟悉的琴弦与琴身,都带给他心灵无限的慰藉与妥帖。小提琴是他安放心灵的地方。

27岁的年轻国交首席

刘云志,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指挥大师索尔蒂曾经说过:“代表一个乐团水平的是那八九名各个声部的首席。”而首席小提琴家又是“首席”中的领军人物。因此可见,刘云志在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的重要位置。自1985年毕业后考入前中央乐团(现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1991年任乐队首席至今。他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缘分即将有30年了。

几十年来,刘云志作为乐队首席,始终活跃于国内及国际音乐舞台,除经常在国内巡演外,还随团出访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如: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荷兰、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朝鲜、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我国的港、澳、台等地区。他还与世界著名音乐家、指挥家小泽征尔、梅纽因、迪图瓦、斯特恩、潘德列斯基等有过令人难忘的合作,大师们不止一次地惊叹中国有如此出色的乐队首席,他们赞叹刘云志是他们所见过的优秀首席之一。著名作曲家陈纲先生曾经如此评价他的音乐:“云志云志,志在云间,声响云端。”

2000年,刘云志赴德国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习,师从德国著名的小提琴家塞巴斯提安,同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学院在给刘云志的结业证书上写到:“他是个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具有超群的领悟力和技术水平,在他所任职的任何一个音乐团体中,他的演奏和参与都会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一个享誉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家,与小提琴的缘分,竟然有着戏剧性的开幕:刘云志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正当盛年时,遇上文化大革命,被打为右派,从城里下放到农村,1964年出生的刘云志也赶上了那一场浩劫,年幼的他跟随父母亲下乡到了农村,因为受音乐之累而戴上右派帽子的父亲觉得自己走上音乐这一条路是错误的,因此,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儿子再走音乐的道路,但是遗传和天赋是无法更改的,当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给刘云志的父亲说起儿子的天赋以及对音乐的敏感时,当朋友们都在劝他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小提琴以免贻误孩子时,父亲动摇了,不妨试试?父亲让小云志学琴的想法一旦确定,便迫不及待地帮助孩子创造学琴的环境,或许,在父亲的心底,热爱音乐的那烛火苗从未熄灭吧——但家里已经没有琴了,那场浩劫,让学画的人烧画,让写字的人撕书,让拉琴的人扔琴——没琴,怎么办?父亲准备了两根木棍,当作琴弦,“一根粗的,一根细的。”刘云志至今记得,就是那两根木棍让他熟悉拿弦的姿势。琴身呢?用一个扫帚代替,那一年,刘云志才四岁,肩膀上扛着一个大扫帚,手上拿着一根木棍,寻找拿小提琴的感觉,直到很多天以后,从妈妈的一个要好的同事那里,才找到一个小提琴,“没有什么八分之一琴,四分之一琴之分,哪有现在的条件?”很大的琴身,很小的个头,刘云志开始了与小提琴的缘分。

15岁那年,父亲平反调回城,刘云志是继续留在当地做一个工人还是回城当待业青年?几番思量,回,之后备考音乐学院,他赶上了好时候,经过一年多备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音乐学院。1983年,学校接到了一个通知,可以选派学生去参加全国小提琴比赛,刘云志被选中作为吉林省的代表参赛。当时学校并没有在名次上有太多期望,只让他做了一轮和二轮的准备,三轮决赛轮都不敢考虑。第二年,刘云志来到北京参加比赛,赛完第一轮后觉得自己有望参加决赛轮的比赛,紧锣密鼓准备第二轮曲目时,熬夜为第三轮比赛做准备,背下了柴可夫斯基协奏曲。果然,那一年的比赛,成为刘云志生命中的转折,他获得了优秀表演奖,优异的成绩引起了很多评委的关注,上海音乐学院郑石生教授问他愿不愿意读他的研究生?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林耀基问他愿不愿意来北京跟着他学琴?很多选择的机会摆在年仅二十岁的刘云志眼前。众多的橄榄枝中,当时中央乐团的杨秉荪老师的建议让他最为心动,杨秉荪老师建议他考虑来中央乐团工作。在年轻的刘云志心中,中央乐团那是音乐家的殿堂,如此神圣如此高不可攀。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央乐团。

1985年,经过严苛的考试,他终于从东北的一个小城迈入了中央乐团的大门,“我一般不大记日期的,但是那个日子我记住了,1985年7月13日,我第一天进入中央乐团的日子。”他仿佛看到年轻的自己踌躇满志地站在中央乐团的大门,梦想的光芒如此耀眼。

第一次演出,他就被分到了第四谱台,这在乐团还是首次,一般新人的首场演出都是坐在最末 席,首场演出结束后,前辈们告诉他,那是因为他被乐团的人看好,是乐团的重点培养对象。此后,他在乐队的位置的重要性上一次次提升,27岁那一年,他被升任为乐队首席。“我父亲27岁当了右派,我27岁时做了乐队首席。”音乐之路在父子二人身上折射出的时代的变迁充满了戏剧感。

不遗余力推广交响乐

近30年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生涯,让刘云志对音乐,对文化的思考也日渐深入。他曾经代表中国交响乐最高水准在全世界巡演,也曾经去中国地方省市为交响乐的普及做工作,并一直为此而努力。刘云志一向认为,经典的艺术属于全人类,交响乐属于所有人,“不要把古典艺术,经典艺术与大众艺术分开,我觉得有一种错误观念,不要把它划线划扛,好像在中国觉得高雅艺术就是只属于你们高雅层次,我觉得交响音乐是属于所有人的,他们之所以不懂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条件和环境。”刘云志说,“实际上音乐本身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好听的东西好看的东西到了人群当中,大家都能喜欢接受。在现代的文明当中他们不是古代人,他们不是猿人,他们应该能够接受交响乐,在交响乐当中体会很多乐趣。所以我不建议把交响乐高雅化、边缘化,应该让它深根,应该让它跟所有人见面。”endprint

刘云志并不是一个只埋首自己音乐世界的人,他更期待的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古典音乐,高雅音乐的美。尽管有时,社会大环境让他常有无力之感,但他也明白,与其坐在那里哀叹,不如站起来行动。在他身上,隐隐有一种知识分子深重的责任感,或许就是这份坚守与责任,让他在繁忙的演出之外,再去承担一份推广中国古典音乐的职责。

五年前,贵阳一对企业家夫妇慕名找到刘云志,诚恳邀请刘云志助力他们在贵州当地组建一支高水准的交响乐,在与这对企业家夫妇多次深入交流之后,刘云志看到了这位企业家的诚意,这位黄姓企业家年轻时也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后来音乐梦想没有实现,转战商场,获得很大成功,当他有了足够的财力时,又想到了曾经的梦想。这位企业家想通过组建一个高水准的交响乐团,一来是自己曾经梦想的另一种延续,二来也是回馈社会的方式。当刘云志把组建交响乐团会遇到的巨大困难以及无底洞投资等等情况都向这位企业家表明,而企业家依旧初衷不改时,刘云志也被感动了,让古典音乐走入更多人的生活不正也是他自己的梦想吗?于是,刘云志开始投入这件事情,从乐队招人,到曲目排练,刘云志在忙完国家交响乐团的演出任务后,见缝插针地飞往贵阳,为乐队做全权指导。经过几年努力,贵阳交响乐团如今已经成为当地乃至全国响当当的乐队。乐队的管理团队专业、高效、年轻、充满朝气;秉承标准化管理、职业化发展、多元化经营、综合性的艺术开拓,在贵州交响乐团里,深深地融入了刘云志的管理特色和发展思路。这支乐团也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由政府大力扶持,企业投资的董事会制交响乐团。其开放朝气的乐队风格,吸引了来自海内外几十位专业音乐人才,贵阳交响乐团已经显示出了其华贵的气质。

贵州交响乐团的成功也吸引着更多的人来找刘云志,期待他能去当地为当地的交响乐的发展指点迷津。但刘云志实在太忙了,精力不允许他再去兼顾更多的地方交响乐团的发展,但大庆当地政府三番五次的邀约,让刘云志开始了又一轮新的忙碌,“大庆和贵阳的发展模式不一样,贵阳有企业家赞助,可以有条件全世界招聘优秀人才,大庆资金没有那么充足,只能在当地发现培训人才。”刘云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两年间,大庆交响乐团已经有了开启“音乐季”的实力,今年4月20日,大庆“音乐季”启幕,为了支持大庆交响乐团的首场演出,刘云志担当首席演奏,同时,刘云志还邀请自己的朋友们去为大庆交响乐团助威,李心草担纲指挥,多位名角捧场,为大庆市民奉献了一场高水准的高雅音乐。而刘云志做这些,都是无偿的,免费的,他的最大愿望是让更多的人去感受古典音乐,享受交响乐的美好与震撼。

到明年,刘云志在国家交响乐团就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在这些年中,有音乐带给他的快乐,也有世事更迭带给他的烦忧,还好,他与他的音乐一直都在。“或许,未来有一天,我会将我所经历的事情都写出来。”他笑着说,自有一种看云卷云舒的淡然。历经世事沧桑,而挚爱音乐的心,挚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心永远不曾改变。

责任编辑 李菡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响乐团交响乐大庆
讲价
种种疼痛
送你一块砖
送你一块砖
卡内基特别支持,为青少年音乐家搭建平台
穿错了衣服
地铁交响乐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