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玉萍:家和业兴

2014-04-28

商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孝亲道德文化

单玉萍,一位慈孝的贤妻良母。她出生在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从小是听着爷爷讲二十四孝等圣贤故事长大的。

她嫁到一个传统的农村大家庭,在这个大家族中,她不仅百炼成“水”,成为家中的“磨芯子”,还成为了令人敬佩的女企业家——青岛亨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她用实际书写了自己平凡而动人的故事,诠释了什么是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

在母亲的倡议下,单玉萍和丈夫以及兄弟姊妹,在1984年以860元创业亨达。她和丈夫相濡以沫32年,既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得和睦美满,又把企业的“大家”发展得红红火火。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亨达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大型的民营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皮鞋企业之一,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单位。

亨达股份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真皮领先鞋王”、“全国消费者满意产品”、“国家出口商品免验企业”等称号;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皮鞋行业首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单玉萍夫妻双方的老人和祖上,都是虔诚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法善人。小的时候,他们就是在听老人讲古代二十四孝等故事中成长起来的。就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家中还藏有许多古代圣贤经典。其父母的姓名中的“辈分字”,也都是按照“仁、义、礼、智、信”来排序的。单玉萍还没出嫁前,老母亲就教导她:男人是天,女人是地,男人主外,女人主内;要助夫尽孝,相夫教子,助夫成业。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因早已浸淫和流淌在她的生命血液中。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结婚32年,单玉萍从进王家门的第一天,无论是当年住在农村简陋的房屋,还是今天住进青岛的别墅洋房,无论走到哪里,她总是带着自己的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尽心尽孝。聪慧节俭的单玉萍从结婚的第一天,就把工资交给公婆,她不仅给婆婆洗脚,还学会了给公公理发。公公晚年重病行动不便,她还亲自给公公搓背擦澡。

一个好女人,兴旺三代人。王家是个大家庭,单玉萍进王家门时仅大小姑子就有5位。多年来她孝悌为上,和她们恩爱相处。当时最小的小姑子才10岁,单玉萍关心备至,直到她结婚,帮助她渡过了许多人生难关。在一次亨达大讲堂上,小姑子听完单玉萍的分享后,非常激动,会后给她发了一条短信:“嫂子,有几句话我要跟您倾诉,否则我今晚会失眠的。嫂子,谢谢您这些年对咱娘的包容和照顾,您绝对是一位贤妻良母。非常感恩您对我们这一大家人的照顾和帮助。尤其是我从小就不听话,是您帮我很多。家里没有钱供我上学,您把从自己牙缝里省下的几块钱给我交学费,我们冬天没有棉鞋,您连熬几个通宵给我们姊妹几个做棉鞋,这些我都记得。我替我们全家感恩您。感恩您孝顺父母,感恩您体贴我哥,更感恩您为我们家生了一双好儿女!您绝对是一位有智慧的女人!”

她的丈夫王吉万说,兄弟姊妹们在一起做生意,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单玉萍夫妇看来,兄弟姊妹的情谊和事业要远远高于钱财。在家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他们兄妹4人本来应该各占1份,而单玉萍和王吉万商量后决定按家庭分股,他们夫妻两人只要了一份。这令妹妹和小弟特别过意不去,他们说:“大哥大姐出力最多,特别是创业之初,我们还小,有的还在上学……”亨达兄弟姊妹团结一心干事业,在中国皮革行业被传为佳话。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永曾经感慨地说,“王董,在中国众多的皮鞋企业中,从创业到现在还没分家的企业,据我了解只有亨达一家”。董事长王吉万说:“分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不分家肯定是好事。”

“九修太子,十修佛,十一世修来女子德。”单玉萍在单家兄妹排行中是大姐,在王家是大嫂,她恪守五伦尽妇道,处事先人后己,谦卑忍让。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儿女。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一家人像一个大磨盘。有事大家都愿找她商量,她成了这个大家庭和谐美满的“磨芯子”。

家和万事兴

小孝和家,中孝立企,大孝兴国。

作为董事长的夫人、公司副总经理,单玉萍总是在背后默默地“助夫成业”。她牢记亨达创始人、老母亲的教导:“多给工人发钱、多给国家缴税、多为社会做善事。”经过30年的发展,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大型的民营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皮鞋企业之一,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单位。

单玉萍作为著名的女企业家,有着众多的荣誉光环,她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的女企业家论坛。以女企业家特有的敏锐,洞察国内外社会发展,在2010年末,她首先提出把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础,以德孝文化为核心,在公司推行化心育人的亨达“家文化”,单玉萍成为亨达导人中华传统文化“第一人”。

董事长王吉万在公司成立27周年的庆典上,曾经感慨和深情地说:“我的太太是一个善良有智慧的太太,27年来每当公司遇到重大转折和决策时,总是她先提出建议,然后我们兄弟姊妹再去具体实施,早在多年前我就送给她一个雅号——‘亨达的总设计师。”

董事长王吉万还深刻地指出:“21世纪是人类社会道德回归的时代。一个企业,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只有企业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为此,亨达制定了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五年规划”。

亨达“家文化”,倡导的是一种由“孝”入门,升华到“爱”,再落实到“家”的“孝爱”文化。亨达的“家文化”的外延具有三个层面:员工幸福之家、企业和谐之家、祖国昌盛之家。三家融合,表达了亨达人“爱党、爱国、爱社会、爱己、爱家、爱企业”的大爱之情。

亨达践行“家文化”的目标是: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把员工当家人;健全民主参与机制,视员工为主人;强化教育培训机制,助员工成能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塑员工做贤人。

概括起来,亨达的传统文化践行之路,主要有以下五方面:领导带头、环境育人、教育化心、典型示范、目标落地。endprint

“感恩父母,从洗脚开始”。王吉万和单玉萍率先示范为母亲洗脚。在全公司掀起“感恩父母,从洗脚开始”的大签名活动。

亨达工业园规划有序地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环境氛围建设。亨达斥巨资兴建了2万多平方米的圣贤园,孔子圣像、亨达书院、道德墙、孝亲文化墙、文化长廊、圣贤广场;《论语》、《弟子规》等经典雕刻石书、可容纳3 160人的文化大讲堂……在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场所,遍布人生经典格言,使广大员工置身于传统文化典雅温馨的氛围中。

单玉萍率先垂范,亲自组织开展以德孝为核心的化心育人活动。2011年至2012年亨达月月举办全员参加的道德大讲堂,自2013年以来进入格物修身、长期熏修阶段后改成每季度一次,期间每年还举办一次面向社会为期3天的公益大讲堂。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道德大讲堂22次,参加人数多达8万多人次。期间,高昌礼、李宝库、凌孜、张发、吕明晰、靳雅佳等20余名全国著名的大德老师都先后在亨达道德大讲堂上讲过课。与此同时,亨达还天天例行“特色”班前会;举办德孝学堂小班培训;在亨达书院举办“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发展研讨会”。自发成立的亨达义工团,走向社会献爱心。截至目前,开展义工活动已达1万余人次,成为了亨达无形的道德丰碑。

单玉萍既是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导人者,还是模范的践行者。带头参加义工活动,捐款捐物总是走在最前面。她先后被评为“亨达十大道德模范”和“十大孝子”,还被青岛市委宣传部聘为青岛市首批道德大讲堂讲师。自2011年以来,她结合自己的家庭、企业的发展,应邀自费义务到祖国大江南北讲授道德文化,其授课题目有《笃行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精神文明家园》、《敦伦尽分家和业兴》、《修好女德和谐家庭》、《人生第一课伟大的母爱》等。其授课足迹北到黑龙江的漠河市、南到广西的北仑港。先后在云南省政府举办的道德大讲堂、辽宁省海城法院系统、吉林省梅河口市女德班等处授过课,累计200余场,听众达20余万人。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和好评。

在德孝文化的洗礼下,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脱颖而出。亨达近年来先后涌现出“十大孝子”、“十大道德模范”、“传统文化100佳”等先进个人和团队典型1019个。其中,昔日网吧青年今日十大孝子迟升杰的事迹,已在中央电视台专题播放。这些闪光的典型在悄然影响和改变着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在当前沿海企业“用工荒”的形势下,2013年春节后,亨达员工的返厂率达到了99.3%。为此,日本《读卖新闻》记者一行3人专程来亨达采访了两天,其刊发的新闻和照片被国内200余家媒体转载,新华社记者为此采访的一组照片新闻——“新春开工忙”被中央级媒体发布。

单玉萍还亲手创建和担任了亨达德孝学堂的校长,以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关爱着社会上孩子们的成长。她说,不能让孩子们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首先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道德的起跑线上。

单玉萍自2012年开始,在即墨市亨达老厂区内,组织专业队伍,成立了亨达德孝学堂,亲任校长,每年面向社会,利用学生暑假先后举办了4期、每期7-10天的全封闭、免费的暑假少儿传统文化夏令营,先后有近400名学生参加了培训学习。她先后聘请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田秀英母子、全国十大孝子王凯兄弟、当代孝子王春来警官等全国著名大德老师来授课,组织亨达和社会义工前来服务,个人累计捐款捐物10余万元投入到德孝学堂。有人不理解、有人说她傻,可她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她说:“亨达有今天,除了感恩党和政府外,就是要感恩回报社会,尤其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这样我心里才舒畅,感觉活得才有意义。”

孝心化作孝亲鞋

单玉萍作为一个大孝女,由自己母亲的膝关节手术痛苦,联想到天下父母,她发愿后半生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要集自己30多年的制鞋经验,为天下父母做一双孝亲鞋。让天下儿女都尽孝、天下父母都平安。二是走向全国,弘扬中华德孝文化。

孝亲鞋是在单玉萍的亲自设计和组织下,把亨达多年来的专利技术精华和积淀的孝亲文化移植到产品中的成功尝试。可谓万千孝心聚一鞋。

孝亲鞋一经面世,立即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响。所到之处,就刮起一股春意盎然的孝亲风。

在新的一年,单玉萍又有了自己新的梦想和规划:她决定在青岛建立社区爱心屋,免费给社区的老人们提供休息、保健场所,免费给他们洗脚、按摩,并给社区中有孝心的子女免费提供孝心鞋,让他们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亨达孝亲鞋面世的强烈市场反响,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聚焦,深度采访、连续报道不断。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等200余家媒体给予了报道。

“亨达孝亲鞋现象”还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客座教授葛树荣,到亨达调研后,认为亨达在完成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到“优质品牌”到“优质生活方式”的蜕变后,正在向为消费者提供“正确价值观”的文化输出阶段跨越。亨达不仅在输出产品,同时在输出道德文化。它正符合当代世界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从产品到顾客,再到人文精神的营销革命3.0时代”的新概念。

孝亲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超出了常规的商业逻辑。这是因为亨达人在做孝亲鞋过程中具备了与“宇宙的意志”相和谐的心性,其事业必得天助,必然成功。这个“宇宙的意志”就是“利他”。这也正像老子所言“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

单玉萍心中充满大爱,与社会各界一道,广聚善缘、共扬孝道,决心将孝亲文化传遍全国。

国家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到亨达考察后说,亨达不仅在经济领域做出了卓越业绩,而且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探索出了一条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营之路,这是建百年企业的文化保障。它代表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开创了中国民企发展的新路。

凭借一个“孝”字,亨达从30年前的小作坊发展成如今拥有5600余职工的大型企业;凭借一个“孝”字,亨达铸就了30年的企业品牌,开创了家族式企业30年不倒的奇迹。

(本刊记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孝亲道德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赡养孤老不为钱孝亲奉献整八年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