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高校德育内容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4-04-26潘虹

学理论·中 2013年12期
关键词:启示

潘虹

摘 要:我国和日本由于共同的地理位置和相似的文化渊源,两国高校的德育内容也有相似之处。日本高校德育教育中形成的丰富的内容体系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高校德育也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贯穿历史,将课堂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高校要创设各种条件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供支持;找准自我认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加大创业实践力度。

关键词:日本高校;德育内容;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95-02

日本高校的德育是其整个德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非常丰富,产生的教育作用也是非常瞩目。日本把德育看成是关系日本21世纪命运的关键,德育课程被放在了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

一、日本高校德育主要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包括宣扬忠于天皇、敬爱国家、热爱乡土,增强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培育建设日本的热情、勤劳肯干的精神、高度的智力水准、出色的工作技艺等国民性。

在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始终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强国的重要手段,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国民勇于舍身奉献、效忠天皇、忠精团结。日本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充满着深厚的情感气息,在校园里营造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纯正的爱国心,关注国家实力的增强,具体通过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日本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等相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建设公益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同时,在具体教学中,高校为了贯彻政府新的基本教育法精神,将乡土教育融为高校选修课程的一部分,将爱国主义教育由热爱家乡上升到热爱祖国,由具体到抽象,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个性教育

所谓个性教育就是要尊重人,尊重人的个性,强调发现、珍惜、发掘学生的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的教育。日本历来都重视个性教育,并且为个性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日本教育改革机构临时教育审议会在1985年的第一次咨询报告中详细论述了“个性教育”的问题,它指出:“希望能在现实的教育中实现以尊重个人的尊严……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存在着,而有个性的个人团结起来就构成了有生气的集体”[1]。指出重视个性教育是此次教育改革中最主要的,也是贯穿其他改革的基本原则。1996年7月,日本第1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在第一次报告中,同样提出了学校德育(特别是高校)应该以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生存能力为基本方针,力求严格筛选教育内容,重视基础,并推进学生的个性教育[2]。21世纪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乃至塑造个性的时代,个性教育是当今日本所奉行的重要原则之一。日本高校非常重视个性教育,日本在大学入学考试之前还要考察学生的个人特长以及增加推荐入学等形式,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日本通过给教育委员会更大的自主权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个性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已俨然成为日本德育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际意识教育

在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且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日本整个民族发展的单一性。随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而逐步认识到融入国际社会的重要性。如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迫使日本加快融入国家社会的步伐。日本在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咨询报告中指出:“迎接国际化时代,站在国际化角度来进行教育改革,是关系到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大事。”①日本在高校中积极开展国际意识教育,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

所谓国际意识教育就是人们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世界各国之间以及世界各国有关的事物的反映,是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而构造的一种民族的、国家的思想意识。日本是第一个设立专门的学习时间进行国际意识教育的国家,他的德育逐渐符合实际需求,内容体现时代化与民族化,是日本迅速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高校全面改善外语教育,既加强外语学习,同时又对外普及日语教学,加强文化比较、教育比较,强化学生对国际交流重要性的认识,大力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日本能够迅速地在国际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的是能够很好地稳固自己的国际地位,离不开对日本国民的国际意识教育。

(四)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素质,形成创业能力的教育,高校的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技能和敢于开拓的精神,为大学生未来的创业提供学术训练和知识准备,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后高速发展,日本相关部门及高校研究机构对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日本高校重视创业教育的程度逐年增加。日本高校相继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且纳入大学的选修或必修课程,甚至有一部分高校专门设置了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同时,企业也进入到日本高校内,为高校学生提供创业建议和实习基地,甚至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并联合学校编写创业教材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日本在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尤为注重创业精神的培养,同时在创业精神教育的基础上,结合经营企业方法的教育,深入开展创业知识、技能的教育。通过这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为日本的国强民富奠定基础。

二、日本高校德育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爱国主义教育受历史影响带有深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日本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发展至今天仍然保有战前以死效忠天皇保卫国家的极端爱国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和日本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及军事色彩融合在一起成为了教化国民的精神武器,导致了在高校学生甚至是全体国民中形成了一种偏执的优越感,污蔑其他国家和民族,从而走上侵犯他国利益确立本国霸权地位的一条道路。近年来,日本通过各种借口极力回避侵华战争的事实:有意篡改教科书教育学生战争的正义性、逃避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罪行、参拜靖国神社使战争神圣化,日本这种狭隘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其他国家的利益,终将会为日本国带来不利影响。

(二)个性教育的发展由于受到日本社会传统价值观念影响而受到一定限制

日本传统社会价值观念主要包括集体意识和应试制度下的学历观,因此在这两种观念的影响下,日本高校的个性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1.集体意识对个性教育的影响。在日本的传统民族文化中,集体意识思想深厚,极其缺乏对个性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高校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因此,在德育工作中,高校为了快速实现这一目的,实现社会整体的发展,大部分还是采取大班教学为主,学生个性发展很难充分实现。

2.学历观对个性教育的影响。日本社会极其重视学历,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学历。一个人拥有的学历会直接影响到其职业的好坏和薪水的高低,即使学生进入满意的大学,也会为了拿到一张有分量的文凭而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自身其他方面的发展,造成空有一张好文凭而无一身技能的后果,所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很难充分实现。

(三)日本的自我定位不准确,对高校国际意识教育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一方面由于日本是岛国,因此他的岛国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日本国民偏狭固执、狂傲自大的特点,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日本认识到融入国际社会的重要性,这两者结合起来使日本在高校的国际意识教育中出现了自我定位不准确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资产阶级革命走上强国行列,其后日本也借助美国的帮助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进而谋求政治霸权,而此时同处于亚洲的其他国家还处在落后的状态,因此在这个追求霸权的过程中日本出现了这样的倾向:将自己融入西方国家阵营,与东方国家撇清关系,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讨伐相对落后的东亚国家。日本的这一自我定位直接影响其高校的国际意识教育,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周边亚洲国家是劣等民族,通过侵略战争可以凸显自己民族的优越性,这对发展周边关系是极为不利的。

(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如预期设想

1.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完善。日本的创业教育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讲起步较晚,因此他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并不是特别完善。目前日本大部分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创业教育,只有少数高校将它纳为必修课并成为全校通识课程之一。同时,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并不是能够完全满足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需求,且在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学习到创业实践各个阶段也没有独立的课程体系。

2.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完善。至今,日本创业教育的评价手段比较多样化,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不能十分准确地测定学生的创业教育掌握程度,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施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与课程体系相对应的是从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学习到创业实践技能的掌握的各个阶段也缺乏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不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掌握情况有个清晰的了解。

三、日本高校德育内容对我国的启示

(一)贯穿历史,将课堂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要正确看待历史,以诚实的态度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要继续延续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在高校中同样要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将历史与课堂相结合、将校内课堂与校外课堂相结合,通过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在校外开展的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观看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打破传统高校仅注重大班课堂讲授的局限,将理论讲解和实际感受结合起来,更好地达到效果。

(二)高校要创设各种条件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供支持

在个性教育方面,我国政府首先要制定一系列政策确保个性教育能够顺利地进行。另外,在高效开展个性教育就要确保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提供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同时,开展个性教育还要因材施教,建立有弹性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发展大学生的独特个性。

(三)找准自我认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国际意识教育方面,首先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认清自己是亚洲国家的一员,树立国家平等观念,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具体来说:一方面,高校通过开设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使学生了解我国及其他各国的国情、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增进对国际社会的了解,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转变传统外语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加强国际间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意识教育,以便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四)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加大创业实践力度

我国在创业教育方面同样也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也并不都很完备,甚至多数高校只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大学最后一年的两个月左右的实习等这些内容,而发展较好的只有一些实力较强的名牌院校和发达地区。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编写相适应的教材体系并且纳入必修课中,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另外,实践是创业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检测学生创业知识掌握程度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高校要寻求社会与企业的支持,建立合作关系,同时高校也要加大对创业基地的投入和建设上,为创业教育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桂.日本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160.

[2]吴潜涛.日本伦理思想与日本现代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6.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