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学生幸福感探索

2014-04-26王敏

学理论·中 2013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幸福感大学生

王敏

摘 要:当今,幸福感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幸福感不仅关乎着他们个人的成长,也关乎着祖国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目前仍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机融入幸福感教育,不仅是大学生的需求,也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保障,更是关乎“中国梦”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如何在让高校思想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生命的“诗意栖息地”的同时,增强其幸福感是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感;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68-02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幸福感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2年3月5日胡锦涛在参加江苏代表团会议时提出,“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同步提升”。大学生是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特殊年轻群体,他们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幸福指数如何,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如何

对“幸福”的追求是人们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呼唤,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一项全球性的大学生调查结果表明,生活满意程度和幸福感被排在特别重要的位置”[1]。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有着非常丰富的物质生活,在很多大人的眼里,他们是“幸福的一代”,然而,大学生自己又是如何认识幸福感的呢?近年来,江苏、安徽、辽宁、北京等地高校的一些学者都对大学生的幸福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幸福感处于中等或稍偏上的状态。其中,田芸等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636名年龄在18~24岁的大学生作为问卷对象调查后指出,大学生中7.71%的人感到生活极不幸福或不幸福,45.13%的人感觉较幸福,15.09%的人感觉很幸福,39.78%的人持中间态度[2]。严标宾等人从48个国家和地区选取了10 01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后指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3]。

曾有媒体进行过一项高校流行语调查,“郁闷”一词以55%的得票率高居榜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90后”大学生有了太多的迷茫:学习的迷茫、生活的迷茫、交友的迷茫、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迷茫、人生价值如何实现的迷茫、求职的迷茫……这些迷茫让他们感到茫然,不知道幸福在哪里?正因为如此,曾被评为三好学生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个人后因故意杀人罪被执行死刑,从而结束了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开车撞伤人后又连刺数刀致对方死亡,最终也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还有一些菁菁学子们,也各种理由,离开人世,当代大学生的自杀率在不断上升……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泄愤、诚信缺失、疯狂拜金等形式不断出现,大学生早已经不再生活在象牙塔之中,那么大学生的幸福感在哪里?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的幸福感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作为最富有活力的青年群体,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国内改革的深化,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上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产生许多新的思想困惑和认识问题。

2008年教育部在全国200所高校10万名大学生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测评,结果显示,85%的大学生对教学“满意”或“基本满意”,近91%的学生对教师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4]。但从课堂教学情况和师生的实际感受来说,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热情,甚至“厌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缺少吸引力原因是多方面的,然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忽视了对教学对象的幸福感教育。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真正成为当代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就必须立足于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要求大学生把知与行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践行德行,要有伴随着品德的愉悦感,因为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其内心的体验有关。

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使其成为学生生命的“诗意栖息地”,学生的幸福感自然流淌

(一)以大学生幸福感的获得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时代渴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曾指出,“幸福必须是生活的,生活必须是幸福的,生命本身就是幸福”。“教育活动的展开当以生命为原点,任何偏离原点的教育,都不是真正的教育或是对教育的异化。”[5]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幸福感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带来更多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幸福的体验,而不是那种填鸭式的教学。

教师应当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化“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如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学时可以在课前播放学生喜欢的歌手汪峰的歌《存在》,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思考既然我存在,那么我从哪里来?根据教学计划每年给大一新生讲授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在11月份,这个时候恰逢感恩节,我们要求学生感恩自己的父母,通过自己的行动如一封家书等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并要求学生记下自己的心理感受。学生坦言,自己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给自己无尽的爱,且那种爱是不求回报并一直在给予的,自己是非常幸福的。一些学生还感恩了自己的老师、同学和朋友,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待生活,很多同学表示,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回报父母、老师、朋友对自己的爱,这样学生就在老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基础上,感觉到生活是美好的,而这样的活动也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活了起来。

(二)以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确实是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表示“压力太大,心情郁闷”,在“真的假的”、“郁闷”、“你确定”、“无聊”、“神马都是浮云”、“鸭梨(压力)好大”等词语成为“90后”大学生口头禅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真正实现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不断增强主体意识,通过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提升和自我教育来增强其幸福指数,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自觉的学习主体,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达到“入耳”、“入脑”和“入心”。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灌输,诚然,教师对学生而言,是灌输的主体,居于主导地位,但是,教师的决定权要受到学生的思想状况、理解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制约。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中心”作用的统一,既符合“两点论”也符合“重点论”,更合乎教学规律。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转变,现在我们要更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教学,不能进行满堂灌。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又该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积极地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呢?这就需要教师真正地去关心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道德选择和学生的幸福指向,教师应当将幸福观教育作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基础性教育,唯有如此,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才能感到充实和快乐,才能乐学。

(三)以大学生幸福感的保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迫切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调查结果表明,学习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第二大因素”[6],事实情况是,部分学生乐学,上课的时候总能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而,也有相当多的学生却没有很好地对待学习,上课迟到、早退的现象虽然在考勤的压制下,有所改观,然其在上课的时候确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打瞌睡、玩手机、打游戏等现象不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时常发生,在专业课上也是屡见不鲜。他们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参悟不了生命的意义,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创造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参与式、情感体验式等方式能够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观看《辛亥革命》《五四风云》等一部部历史剧,写观看心得,还可以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完成情景剧《天京变乱》、《重庆谈判》等。在教学实践中,参演《西安事变》的学生说:“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很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些历史人物如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爱国热情,我不禁为张杨两位将军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所折服,也让我对自己担负的历史使命有了新的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确实要不断优化学生的情绪,强化其内心积极向上的情感,通过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获得幸福的心理体验。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增强他们感知、享受和提升幸福的能力,使每个人都能找到对应的幸福点,学生的幸福感自然流淌。思政课不仅要成为学生的“美学散步”地,更要成为学生生命的“诗意栖息地”,也只有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幸福的底座才能被不断抬高,每一个人的未来才能更幸福。

参考文献:

[1]吴淑凤.多元视野中幸福理论及其对主观生活质量研究的现实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2004,(3).

[2]田芸,李增庆.青春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6,(2).

[3]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报告[J].心理科学,2003,(5).

[4]倪光辉,赵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魅力从何而来[N].人民日报,2008-07-17.

[5]冯建军.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J].教育研究,2006,(3).

[6]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幸福感大学生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大学生就业趋势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