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与实验的教学衔接

2014-04-26祁翔

学理论·中 2013年12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

祁翔

摘 要:《电工电子学》是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是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的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电工电子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73-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应用型人才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需求之一,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倍增的今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显得重要,因此不少地方性本科院校提出了 “就业至上 ”的人才培养理念,而在我国现在的本科教育中,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安排,各专业课程的学分和学时的设置、教学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为了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适应现代社会各行业的需要,各本科院校都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到了教学改革的前沿,但是若忽略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衔接,即便是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较牢固,但要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却显得力不从心,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在就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这使得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提出的人才培养理念难以贯彻与执行。

一、《电工电子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

《电工电子学》课程的开设中,由于课时的压缩,《电工电子学》课程只有32学时,其中包含8个学时的实验,一般是在前12周安排理论教学,接着是实验的教学,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上完理论课之后再上实验课,在这样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反馈的情况是,上完理论再上实践,知识点之间没有衔接好,不能融会贯通,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容易忘记或者掌握不牢固,实验动手能力必然难以提高,学完这门课程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多少东西。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问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思想和一个灵活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用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二、解决《电工电子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途径

(一)项目教学法的提出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初的原型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一直到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趋于完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想。项目法教育模式是适应于当前社会实际,着眼于现代社会的未来的一种教育形式,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技能,将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即为现代社会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新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体现出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干、教师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创造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团体合作、勇于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要反映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的效果。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的转变,是项目教学法的显著特点。

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在《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学生,通过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的改变,在宽松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的引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观念,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体现出教学本质。对学校,逐渐抛弃传统的课程理念,模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界限,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各院系的课程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

2.使《电工电子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够更好的衔接,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电工电子示范中的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实现《电工电子学》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验教学的统一,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时间脱节和内容脱节的问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效果,使学生更加容易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笔者为了解决《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问题,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电工电子学》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1.确立学习目标。通过《电工电子学》课程内容及要求,利用项目教学,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目标有:实际安全措施及现场触电急救能力;掌握基本工具和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和相关注意事项;掌握元器件的检测方法;正弦交流电路相量分析法及功率计算;电路故障的判断方法;单相变压器的参数测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检测和使用。利用项目教学,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目标有: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交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家庭照明线路配线的基本要求;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结构、原理、用途和使用方法;单相变压器的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和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

2.确定项目任务。组装简易收音机;家庭线路故障点检查与排除;三相负载功率的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正反转;单相变压器的参数测定。

3.制订实施计划。一是学生自学引导问题的设计。从教师设计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对于设计的自学问题,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展现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注重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始终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放在第一位。二是教学情境的准备与设计。准备好项目中需要的理论辅助材料;准备好项目实施的实验场地及仪器仪表等器材。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将《电工电子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项目的形式实施与教学中,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4.任务的组织和实施。由于在每个学习情境实施之前,教师都事先制定了教学目标,所以直接可以按照这样几个环节进行,任务的下达→任务的引导→任务的准备→任务的进行→任务的总结几个环节展开。将学生可以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由每组学生自己商量和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体现出团体协作的精神。

5.项目完成的结果评价。项目教学法注重的是运用何种方式来完成项目,在评价方式上就是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否融会贯通,是否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评价标准上,主要以项目教学法的目标要求来衡量学生,关注每个项目完成后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有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主体上,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

项目教学法在《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正是适应了地方性本科院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改革的这一需要。所以,项目教学法就成为了解决《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合理选择和有效途径。

三、对《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的建议

既然项目教学法是解决《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方法,那么笔者建议应该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的改革

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的管理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保证,根据实际情况,整个电工电子示范中心的实验室应该根据位置和仪器进行调整,实验内容相近的几个实验室整合为一个实验室,为提高管理效率,方便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每个整合并在一起的实验室负责人应该是专业带头人,由专业教师监管实验室,并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及专业开发和建设等工作。在每个实验室投入资金将理论教学设备安装配齐,把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专业的发展建设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专业的现代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综合教学实验环境。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当前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我校各院系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对外系公共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进行过讨论,但只是侧重于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科式设置,对理论与实验课时进行了调整,并未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整合相近的理论与实验课程,开发出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专业课程设置。因此改革课程设置,应该模糊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界限,将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以项目的形式整合成一门专业综合课程,才能够达到把该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实现专业综合课程开发。例如把《电工电子学》与《电子工艺实训》结合成一门由多个课题构成的技能操作课程。

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程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相脱节的问题。让学生在综合课程中得到系统的训练,获得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解决课题的方式来达到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专业课程在施教的过程中,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以及学生所需达到的专项能力的要求,把实验教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让学生亲手操作,强化应用,强化实践。同一理论和实验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首先在实验室讲述其理论基础知识,其次是讲完后让学生亲自去认识和操作,使理论知识更好地向实践应用转化,并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讨论,最后归纳总结。综上所述,改革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构建以学生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实践的前提,因此在《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以项目教学法认真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创新,解决其中的衔接问题,培养出能适应现在这个信息多元化时代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枫. 中职学校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马鞍山职业与成人教育网,2009,(9).

[2]张文才.技校在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扬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4,(4).

[5]焦泽昌,李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3,(4).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衔接
关于本科生纳米概念教育的探讨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