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旅游者与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关系

2014-04-26曹娜娜

学理论·中 2013年12期
关键词:旅游产品旅游者真实性

曹娜娜

摘 要:20世纪60年代“本真性”成为旅游学研究的核心概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旅游领域。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下,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真实性的感知并非我们想象般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活动是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合谋。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产品;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066-02

伴随着旅游大军的日益壮大,最近三四十年间旅游活动中的“真实性”讨论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旅游作为一项游客离开惯常地到另一地寻求异体验的活动,旅游产品的真实性是旅游行为中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现代文化的冲击和旅游活动的涵化中,真实性在旅游活动中的存在程度、游客对真实性的要求如何,这都是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反过来讲,如果在旅游活动中,游客不再需要足够的真实性,旅游地东道主可按经济、社会的标准肆意打造自己的文化,那么对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将是一种毁灭性的破坏。所以讨论旅游中的真实性,有助于辨别现代生活中的真实性特征与资源的传承,使旅游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一、概念阐释

“真实性”,源出拉丁语系,译自英语“Authenticity”,有“原初的”、“真实的”、“可信的”三层含义。对于“Authenticity”的翻译,在我国为使用方便、通俗易懂通常将它称为真实性,有些学者专门针对这个词译作“原真性”。原真性概念最初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中发展的,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中首次提出“原真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古代遗迹看作共同的遗产,为后代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将它们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职责”[1]。关于旅游产品的概念定义,由于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较权威的说法,所以这里采用了一种狭义的解释“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①

二、旅游中的“真实性”现状

(一)勐巴拉纳西

勐巴拉纳西是“光之城”的意思,这是一台以西双版纳民族风情为题材的超级歌舞晚会,也是当前云南旅游歌舞晚会中投资最大的。全剧共分为五场:《版纳神韵》、《孔雀吉祥》、《泼水欢歌》、《圣洁祝福》、《一江春水》。游客可在晚会中观赏西双版纳的热带风情、傣族民众的风俗、信仰……

这台集观赏性、娱乐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超级歌舞秀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了西双版纳的民俗风情还有待商榷。晚会中演员们穿着形式各异、甚至有些夸张的“傣族”服装进行表演:头顶房屋造型的头饰、透过支离破碎的布条在走动中露出女性的大腿、整体服装造型像塔状……这是真实的傣族服装吗?除去版纳街头随处可见的展现女性曼妙身材的筒裙,即使有其他服装样式应该也不至夸张于此吧。就民族服装来讲,如果着装只是为了良好的舞台效果,沾了点民族服装的边角进行夸张的改造,那么打造这台晚会的意义又在哪里?纯粹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吗?

事实上,勐巴拉纳西歌舞秀的现状是有它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整台歌舞秀以不菲的门票卖给游客,进行商品交换,在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必然要以吸引游客为卖点,从而对舞台展演做出一定的改动;其次就是晚会制作者受自己艺术感知力、民俗认知的影响出现对真实性感受的偏差,对晚会所要展现的文化内涵上可能并不到位;另外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也会有政策性引导,出现无可避免的偏差。但是,总而言之,把少数民族文化打造成时间限定的经济娱乐项目,其文化本身所蕴含的传统与意义已经被舞台展演中的表演成分所超越,成为经济规则的牺牲品。

(二)泼水节

西双版纳有一处每天都过泼水节的地点——橄榄坝上的“傣族园”,这是一个傣族村寨的旅游景点。每年四月是傣族真正过泼水节的时间,也是傣族最盛大的民族节日。旅游的开发使泼水节有了一个每天都过的空间地点:作为旅游景点的傣族园,每天三场泼水节表演。在活动开始前游客可以在景点的服装租赁处租一套傣族服装和一个水盆,收费并不低廉。然后大家排成圈伴着傣族音乐围着中间的水池转几圈,之后随着主持人的指令进入水池,当激荡的音乐响起,主持人便煽情地引导大家过“快乐的泼水节”。

从民俗文化本体的原真性来讲,这场二十多分钟的泼水狂欢已经完全失去了作为民俗节庆本来的文化意义,而是旅游与经济的结合体。这种商品化导致了对文化空间的转换,成为了一种文化展演,一种麦坎内尔所称的“舞台化的真实”。更重要的是,此情景下的旅游者属于“明知故犯”状态。民俗节庆一年只有一次,规定时间内旅游者不一定有时间的空闲,而且节庆期间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承载力有限,有需要才会有市场,所以旅游者默许了这种方式的存在。

(三)丽江古城

丽江自199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传媒宣传等手段对丽江的渲染让旅游者趋之若鹜。现在在这个旅游者建构的“天堂”里,林立的商铺、喧闹的音乐、灯火阑珊的夜生活、小资情调的食街……已经占据了这个水乡山城的主流。

1996年丽江遭遇了7级地震,倒塌房屋35万多间,60.9万多间被损坏,原始的城市建设与房屋受到了一定的毁坏。现在的丽江古城中几乎没有了原住民,大多搬去新城居住,古城里几乎都是做生意的外地人。很多卖围巾的商铺里坐着摩梭女孩在纺织围巾,据当地人介绍那只是展示给过路游客看的,挂在店里的围巾都是机器制造。自然风景依旧,可风景中的原住民呢?最传统的纳西文化呢?大部分游客是不会探寻纺织女孩背后是一种文化的展演还是真实古老的纺织技术。所以“旅游者对本真性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场景内进行的,他们不可能体会到绝对本真的民俗文化,所谓‘眼见不一定为真、‘耳听不一定为实,即使有文化的再现,但并不等于文化本身”[2]。

三、关于旅游中真实性的讨论

旅游对旅游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猎奇,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旅游者知道了某一地区、某一种文化,受到吸引后会前往探寻它是“什么样子的”,原真性在此体现。但是旅游活动中的不“真”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旅游常常为了迎合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商业利益,为了取悦旅游者,而使真实性成为一句空话。“原生态的歌舞,按照当代肤浅时尚的审美趣味加以改造;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制作大量机械复制;古老村落成了喧嚣的闹市。”[3]

(一)旅游中真实性的界定

“真”的对立面是“假”。如果按照这种理解,一件器物的制作工艺在明朝是初创,清朝进行改进,到了现代又进一步发展,那清朝和现代哪个又是“假”的?福建地区的南音,它与蒙巴拉纳西歌舞秀的例子恰恰相反。在舞台上的南音经过专家考证最大程度地恢复了其真实性,但是泉州家庭式、不正规的南音演唱反而占据了主导。游客如果去观赏舞台上的南音,这又是真实的。以什么时间为结节点,对于真实性的厘清与辨别是一个难题。所以旅游者追求的真实只是相对的,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性并不存在。

另外旅游者大部分作为观光客,对于某种文化背后的历史了解不全面,甚至是知之甚少。游客所要寻找的真实性也许并不十分符合他们的心理期望,但是作为娱乐大众可以轻松、快速、简单接受的文化展演,游客并不排斥,这种方式无论是隐是显,文化内涵是深是浅,游客在远离现代物质文明的、相对轻松的社会氛围里不会深究下去,毕竟他们不是专家、学者,不需要为了某个仪式的某种特殊规定进行深入考察、论证。现代人不可能准确解说曾经的历史生活,所以“失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尺度。

(二)旅游者与东道主的合谋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麦康纳认为,对真实性的追求依然是现代旅游业的主要动机。尽管理论上的真实性与游客追求有较大差异,然而旅游活动还是真实的。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论旅游者是否知情,事实上他们寻找的并不是真实的体验。对游客而言,“东道主社会的‘真实性其实是根据东道主社会的现实存在和游客的期待而结合在一起的‘原型的影像。”[4]布尔斯廷也认为,“虚构事件、假货和造作的体验是旅游业的通病,因为这些都是游客想要的。”[5]

因此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为了自己的舒适度,并不会去做两种真实的辨别。例如游客在古城住宿,他不会因为房间里有配套、方便的卫生间(真实原始的生活状态是房间里也许没有卫生间)而对旅游产品的真实性产生疑问与怀疑。既要有不同于城市的风韵,又要有舒适的配套设施,这些并不影响游客对文化主体的真实性追求,可以有部分“不真实”。所以说东道主揣摩游客想要的,游客从东道主社会得到满足,二者之间是合谋关系。

四、结语

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不论出于何种目的,一项重要因素就是异域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认识、猎奇心理。旅游者把对旅游“真实性”的追求寄托于异域文化群体,而商品化进程在旅游活动中导致的结果就是:传统节日庆典可以缩短、简单复制;手工艺品可以改变形状、材料或颜色;民族文化可以加工……社会发展中东道主社会中的居民为满足旅游者对真实性的要求,在本身已经改变了原有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不得不继续扮作“职业的土著”,将“传统文化”表演给旅游者,旅游者欣然接受。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如果继续这样“合谋”下去最终将会导致旅游者对“真实”的追求走向失败。

参考文献:

[1]罗靖,章牧.保护还是破坏: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J].黑龙江民族丛刊:民族学与人类学,2010,(4).

[2]唐玲萍,马春.旅游者对民俗旅游产品本真性感知的实证研究——以新平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为例[J].思想战线,2011,(37).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7.

[4]彭兆荣.旅游人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67.

[5][英]戴伦.J.蒂莫西,斯蒂芬.W.博伊德.遗产旅游[M].程尽能,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236.

猜你喜欢

旅游产品旅游者真实性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羌族地区纺织品类旅游产品设计思路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郑州方特游乐园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
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