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石峁水库大坝截渗墙设计

2014-04-26

陕西水利 2014年3期
关键词:山梁砂砾基岩

雷 庆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18)

大坝坝顶总长度386m,最大坝高46m,顶宽5m,在坝顶设置防浪墙,墙顶高程为1124.0m,坝体上游边坡均为1∶3;下游坝坡坡比均为1∶2.75,坝体采用排水棱体排水。

根据地质报告,右坝肩为一单薄山梁,沿坝轴线正常高水位1118.41m处的山梁宽度为200m,且地下水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11.41m。坝肩砂页岩产状近于水平,且层理极发育。另外,基岩顶部分布有Q2al砂砾石层,砾石层厚度3m~7m,K=20m/d,属强透水层,且分布基本连续,为集中渗漏通道,故存在近坝段邻谷渗漏的地形及地质条件。

1 截渗方式选择

目前,对于深层砂砾石层基础防渗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垂直铺塑、灌浆和截渗墙等方式。由于右岸单薄山梁地形陡峭且有2#滑坡体位于其前缘,垂直铺塑仅可适用于上部砂砾石层但对于下部基岩无法进行处理;对于灌浆,主要适用于深层砂砾石层的为高喷灌浆,由于处理轴线位于2#滑坡体范围,工程完成后会有一部分变形,因此要求材料需要有一定的适应变形能力要求。本次设计截渗墙采用塑性混凝土,且墙体内布设钢筋笼。

2 截渗墙稳定计算

截渗墙计算模型如图1示。

计算边界的约束条件为:模型的左右侧边界施加法向约束,底部边界施加全约束。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软件为ANSYS软件。

2.1 计算假定条件

(1)假定材料为均质弹性、各向同性的连续体,不考虑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重分布。

(2)荷载主要考虑结构自重。

(3)假定问题为平面应变问题,分析时取出某一截面进行分析。

2.2 荷载主要考虑自重和水压力

计算参数详见表1。

应力计算结果详见图2、图3。

从图中可以看出,拉应力最大位置出现在防渗墙下部背水侧,为1.33MPa,主要由于土体挤压产生,最大拉应力区出现在底部X正向;压应力最大位置出现在截渗墙下部迎水侧,为1.33MPa。

2.3 变位计算结果(见图 4、5、6)

从图中可以看出防渗墙整体位移max=0.11m,min=0.009m此位移也是因为周围土体不均匀沉降产生。

从图中可以看出防渗墙X向位移max=0.109m,min=0.0051m此位移也是因为周围土体不均匀沉降产生。

从图中可以看出防渗墙Y向位移max=0.0054m,min=0.0142m此位移也是因为周围土体不均匀沉降产生。

3 截渗墙设计

本次工程设计采用防渗墙与帷幕灌浆结合处理。防渗墙顶部高程1120m,底部以基岩顶板控制,高程为1100m~1105m,防渗墙高15m~20m。基岩以下进行帷幕灌浆,灌浆底部以防渗底线控制,灌浆孔为单排,孔距为1.5m,灌浆深度30m~35m。为了防止与坝轴线夹角处出现拉裂现象,在该处对截渗墙进行加固,加固范围为结合点至周围5m的距离,具体加固措施为对结合部位增加0.5m厚度。

表1 截渗墙稳定计算采用的物理力学指标

防渗墙采用两条轴线进行比较。方案一:防渗墙长266m,防渗墙由坝轴线上游230m处开始,于B0+375处与大坝衔接,夹角100°,与坝轴线重合部分长度为35m。为了防止集中荷载变形影响截渗墙防渗效果,本次设计在与大坝衔接的丁字位置5m范围内进行加强,该处墙厚1.2m。由于该轴线1120平台已经形成,不需在进行大开挖。方案二:防渗墙长259m,开挖量大并且施工完成后还需进行回填。经综合分析比较,本次采用方案一。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山梁砂砾基岩
缺水基岩山区蓄水构造类型划分及其属性分析
一种基于胶结因子谱的砂砾岩胶结程度的判定方法
再写北山梁
风,掠过山梁
薄基岩工作面开采覆岩运移规律*
走过山梁
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技术创新
低头看路
河北省基岩热储开发利用前景
浅谈天然砂砾石路基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