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医学在麻疹预防中的应用

2014-04-26隋巧变于雪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麻疹发病率对象

隋巧变 于雪丽

预防医学在麻疹预防中的应用

隋巧变 于雪丽

目的 研究预防医学在麻疹预防中的应用, 证实预防医学在预防麻疹中疗效确切。方法 流行区1~6岁儿童500例为研究对像, 并随机分为两组, 各250例, 预防组进行接种免疫, 并适当提高免疫力;而对照组仅做基础的综合预防。经收集其发病率、发病时间、进展速度及发病程度等数据进行流计学分析。结果 经发病率、发病时间、进展速度及发病程度比较, 预防组均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 P=0.04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医学在麻疹的预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医学;麻疹;预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 在儿童中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成人中较为罕见。此病传染性很强, 在未接种疫苗或人口密集的地区易发生, 常有大规模爆发, 且发病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一般2~3年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流行[1]。临床上麻疹通常会有10 d左右的潜伏期, 接下来逐渐出现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等症状, 发热后3~4 d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 最后进入恢复期, 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2]。同时, 其可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因此对该病的预防成是必不可少的。为研究预防学在麻疹预防中的应用, 对其效果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麻疹流行地区儿童50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32例, 女168例, 年龄在1~6岁之间, 平均年龄(3.7±0.5)岁, 研究对象均未注射过麻疹疫苗及进行相关的麻疹预防措施, 且均无呼吸道感染、皮肤丘疹等并发疾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 每组250例,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体质、年龄 、性别、生活环境等临床资料,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3>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预防组研究对象使用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接种免疫, 国药准字为20063047, 规格为2.0 ml/瓶。按瓶标签加入一定量的注射用水, 摇匀, 使完全溶解后使用。先用蘸有医用酒精的棉球擦试接种者上臂外侧三角肌处皮肤, 待酒精挥干后, 进行皮下注射, 根据接种者的体重选择药量, 一般为0.2 ml, 最大不超过0.5 ml;对于接触过麻疹患者的研究对象则采取被动免疫法, 按0.8 ml/kg的量肌内注射胎盘球蛋白, 免疫3周后再进行注射, 并通过合理膳食、提高营养以及进行体育锻炼来提高免疫力;而对照组不进行接种, 两组研究对象均通过在麻疹高发期减少外出, 减少公共活动来进行综合预防。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到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用χ2检验法进行数据统计,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数据收集 按照上述方法进行预防8个月, 恰巧新麻疹流行周期的开始, 收集两组研究对像的临床数据, 收集方法有以下几个方法:①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发病率检测。出现红疹、发热等症状者则被列为疑似对象, 并对其进行血清学鉴别, 根据鉴别结果做出诊断, 并计算发病率;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发病的进展速度, 一般麻疹病程在8~12 d之间,经预防免疫患者的疾病发展速度明显减慢, 以潜伏期延长为主, 因此以潜伏期开始时间作为衡量进展速度的数据;③以麻疹流行开始日起计算发病时间, 至患者出现症状并确诊的时间;④发病程度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检查数据进行评价。

2.2 结果 收集以上数据, 并进行比较分析, 预防组发病时间平均为9 d, 对照组为5 d;预防组发病率仅为5%, 而对照组发病18%, 发病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略轻, 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经不良反应、进展速度等临床数据的比较中,预防组均优于对照组, 将统计学分析, P=0.041<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 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 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 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 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3]。随着西方各国社会医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将成为医疗体系的主导, 而日益严重的环境卫生问题和由此引发的职业病流行病也将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4]。我国的预防医学专业创立于动荡的战争年代,随着经济收入和文化素养正在不断提高, 对疾病的认识也由被动接受治疗转向主动预防、追求健康上来。

本研究显示, 预防组发病时间较对照组长, 发病率较对照组低, 发病程度较观察组轻, 经不良反应、进展速度等临床数据的比较中, 预防组均优于对照组, 将统计学分析, P =0.041<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 应在预防医学的领域对麻疹的预防应实行有效的措施, 首先应对患者进行隔离, 其次应切断传播途径, 建议人们注意通风换气, 充分利用阳光, 最重要的要提高并维持高水平麻疹疫苗的接种率, 做好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 还要建立健全麻疹临界测网络, 提高麻疹的监测能力和水平, 并要重视医疗, 提高麻疹疫情应急处理能力, 以及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动员全社会参与[5]。

[1] 李美杰.现代预防医学预防麻疹的疗效研究.临床医学, 2012, 11(11):27-29.

[2] 魏忠君.麻疹的控制与预防策略.中外医学研究, 2010, 2(8): 234-235.

[3] 汪鑫.预防医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1-2.

[4] Alan R Himan.中国麻疹控制策略的建议.中国计划免疫, 2002, 8(2): 111-115.

[5] 韩轲.麻疹的预防与控制.华南预防医学, 2011, 37(3):77-79.

266200 山东省即墨市普东卫生院工作站(隋巧变);山东省即墨市华山镇中心医院工作站(于雪丽)

[5] 许崧杰.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外科治疗.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1, 24(2):1002.

猜你喜欢

麻疹发病率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美国新增60例麻疹病例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周围的人没有患麻疹,为什么还要给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呢?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