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疗效分析

2014-04-26吴传明王洪超袁海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加速器放射治疗生存率

吴传明 王 锋 王洪超 袁海营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疗效分析

吴传明 王 锋 王洪超 袁海营

目的 探讨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放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40例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 采用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DT 3~6Gy/次, 3~5次/周, 10~20次为一疗程, 平均62Gy为一疗程。 结果 治疗后3~6月CT复查, CR11例, PR28例, 总有效率97.5%。所有病例KPS评分均提高,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治疗技术治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 具有疗效可靠, 正常组织损伤轻的优点, 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腹腔肿瘤;淋巴结;放疗;三维适形

随着国家医保范围的扩大, 使更多的肿瘤患者有条件进行正规治疗, 生存期明显延长, 临床上可观察到越来越多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对40例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实施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5年9月~2009年9月收住本院的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40例, 原发灶均手术或放射根治治疗。男性28例, 女性12例, 年龄45~82岁, 中位年龄68岁。其中:食道癌转移20例, 胃癌转移7例, 肺癌转移11例, 结肠癌转移2例。均采用电子胃镜、肠镜、支气管镜或细针穿刺,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原发灶手术或根治放疗后到确诊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时间为2~30个月, 1例患者有外院的PET-CT诊断, 其余39例为CT或增强CT诊断。其中单发淋巴结转移15例, 直径3~5 cm, 多发淋巴结转移25例, 多个淋巴结融合22例, 直径6~9 cm, 伴有腹痛35例, 伴有腹胀26例, 伴有黄疸5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采用山东新华6MV直线加速器, 北京大恒公司STAR-200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电动多叶光栅治疗。采用适当的仰卧体位, 负压袋固定, 以不易移动的骨性标志标记体表标记点, 尽量减少因皮肤移位造成的定位和治疗摆位的误差。患者平静呼吸, 采用美国GE公司螺旋CT5 mm层厚, 连续扫描病变区域, 获得定位图像, 将图像通过网络传输系统输入到STAN-200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勾画体表、GTV、CTV、PTV、敏感器官轮廓, 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显示。利用电动多叶光栅生成5~7个射野, 进行非共面照射, 90%剂量线覆盖PTV, 3~5Gy/次, 3~5次/周, 总剂量60~70Gy。

1.2.2 观察指标 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为: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消退>50%, 且无新病灶出现;无变化(NC):肿瘤消退<50%或增大<25%;病变进展: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以CR+PR计算有效率。

2 结果

2.1 症状改善 40例中有35例腹痛症状改善, 26例腹胀症状缓解, 4例黄疸症状改善。

2.2 近期疗效 腹腔转移淋巴结放疗结束后3~6个月, 通过CT复查, 发现11例转移淋巴结消失, 达到完全缓解, CR为27.5%;27例部分缓解, PR为67.5%;仅2例无变化, NC为5%。有效率R+PR为95%。

2.3 生存率 放疗结束后中位生存率为11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7.5%(15/40)、15%(6/40)、2.5%(1/40)。

2.4 急性放射反应 40例中Ⅰ度胃肠反应发生率75%,Ⅱ度胃肠反应发生率25%;Ⅰ、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7.5%;无明显肝肾功能损伤。治疗过程中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均完成治疗计划, 无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

3 讨论

随着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全面实施,直线加速其在基层医院的普及, 使农村大量的肿瘤患者得到及时医治, 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临床上晚期肿瘤患者大幅增加, 腹腔淋巴结作为最常见的肿瘤转移好发部位之一, 得到了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用普通放射治疗技术, 由于腹部缺乏骨性定位标记, 且皮肤标记移动度较大, 造成定位不准确, 容易遗漏病灶, 靠扩大照射范围弥补, 又加重了如胃、小肠、肝、肾等放射线敏感器官的损伤。如何提高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局部控制率, 又能降低周围正常组织放射反应, 是肿瘤科医生需要解决的难题。三维适形放疗也称立体放射治疗, 从体部放射治疗发展而来, 目的是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 使得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的三维形状的适合度比常规放疗大有提高[1]。这种放疗技术能使病变部位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 进一步减少周围正常器官和组织照射剂量,从而为靶区的增量创造了条件。

本组40例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获得了较好的症状缓解率, 缓解率达到97.5%,与李耀洲等[2]报道相似;近期疗效显著, CR+PR 95%, 高于王炳平[3]报道的89.4%, 可能与本组病例多为对放射线敏感的鳞癌、小细胞癌有关;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7.5%、15%、2.5%, 与苏景伟[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9.1%、15.6%、5.3%相似, 两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放射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局部的治疗增益, 即最大限度地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概率, 和减低周围组织的放射并发症概率[5]。腹腔淋巴结转移癌位置较深, 临床症状出现的晚, 多为腹痛、腹胀、腰痛, 没有特异性, 常被误诊、漏诊, 一旦发现, 多为晚期病例, 且多已经进行了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 体质较差。如何选择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法,是肿瘤科和放疗科医师面临的难题。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提高肿瘤局部治疗增益, 对提高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发挥了重要作用, 是否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还需观察更多病例和更长时间。相信随着直线加速器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普及, 会为更多基层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1] 王迎选,王所亭.现代立体放射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101-102.

[2] 李耀洲,蔡晶,吴志军,等.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立体定向放疗.河北医学, 2002,8(12):1095-1096.

[3] 王炳平.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腹腔转移淋巴结癌临床观察.山东医药, 2007,47(1):69.

[4] 苏景伟,祝书钗,王玉祥,等.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腹腔转移淋巴结癌199例疗效分析.临床荟萃, 2011,26(9):789-791.

[5] 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184.

474500 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加速器放射治疗生存率
莫比斯加速器众创办公空间
知识快餐店 科学加速器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全民小康路上的“加速器”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