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你我共享一片云

2014-04-25本刊综合报道

创新时代 2014年2期
关键词:无锡市无锡信息化

本刊综合报道

随时随地打开电脑或手机,登录“云”中的英语学习平台,在存储量浩瀚如云的数字图书馆内阅读资料、观看视频,使用在线词典来辅助完成作业,用即时通讯工具与老师、同学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在几年前似乎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是现在,一切皆唾手可得。与传统的“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的学习模式相比,这种新的智慧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而在这场学习方式的变革当中,“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的功劳最大。

“我们运用云计算技术打破地区和学校的界限,整合全市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了优质资源共享体系,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教育教学提供有效支撑。”无锡市副市长华博雅说。在无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正是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新技术的加入,让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脚步更快、也更加稳健。

云降雨露,恩泽大地。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指出的那样,“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变革是在整个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的变革,因此,无锡的智慧教育建设不是为了拥有新技术而去探索技术,也不是为了实现变革而去强迫变革。从始至终它都以发展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力求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实践领域当中,推动观念与方法的更新,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教育教学乃至整个社会服务。

技术改革创新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提到“云计算”这个新技术,无锡市夹城里小学校长朱荣贵称赞说:“这项技术既节约,又高效,帮我们省了不少事。”

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的夹城里小学,是一所办学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朱校长介绍说:“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多,以前学校不得不经常更新设备,这无疑增加了学校硬件购买和维护的成本。对于我们这种学校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2009年,夹城里小学与无锡市电化教育馆签订协议,成为无锡云计算教育数据中心入驻用户之一,现阶段免费使用云计算教育数据中心的各项服务,原本专业繁琐的工作一下子变得简单有效。

“现在我们只需让电脑接入互联网就行了。学校师生使用原有的电脑接入云服务器,就可以享受云计算提供的各种服务,为我们省了不少钱。”朱校长开心地说。

除此之外,“云计算”还为学校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服务。在这个病毒猖獗的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在为能否安全存储数据而头疼。而在学校里,特别是一些办学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鲜有人才、有条件对数据进行日常维护和监管,所以这个问题显得特别突出。而在“云计算”的管理之下,学校再也无需担心由于病毒的入侵和硬件的损坏而导致数据丢失或网站瘫痪的问题了。

“这就像是买房子和租房子。”无锡市电化教育馆资源网络中心主任钮新颜打了一个通俗的比方,“同样是住,买和租的价格差别很大。对于全市的几百所学校来说,加入云计算数据中心后,他们不用再自己搭建机房、不用再派专人看管维护,无疑是最经济有效的。”

无锡云计算教育数据中心实施全市学校“外网服务器”专业集中托管、教育信息资源集中存储,构筑高容量数据存储空间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网络安全隐患。目前,该中心拥有的教育城域网接入用户和云计算入驻用户遍布无锡,其中不乏很多像夹城里小学这样的薄弱学校。让所有学校在新的平台上同步提高,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是无锡教育信息化建设追求的目标之一。

改变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

可以说,在“云计算”的支持之下,大量的信息存储和处理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除此之外,在无锡,还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当中。

在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的教室前方,可以看到这样一块电子触摸屏:老师可以直接用手指在上面写字、画画、作标记,还可以直接上网,点击播放视频。现在,这种被叫做“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新设备,已成为许多老师的得力助手。

据该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陈叶舟介绍,学生特别喜欢老师用电子白板上课。除了新奇有趣外,电子白板还能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易学易用。课后,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回放功能,重新展现学习过程,重温教学脉络,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再学习或者复习,也对构建自主课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那么,为什么要将如此高、精、尖的新技术放到基础教育当中?这会不会有些大材小用?面对众多质疑,无锡市教育局局长陆卫东解释说:“这和我们现在的教育生态问题有关。”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国民的竞争压力、生活压力也在逐步增大。而原本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也逐渐被“分数”、“升学率”等取代。如何修复这样的教育生态,唤回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运用新技术或许是一条有效途径。

以宜兴市太华小学的“小小竹子节节高”感知生长项目为例。在进行这项研究时,学生首先要运用信息工具搜索与竹子有关的知识,找到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随后,在数字农植园里,学生会运用物联网技术工具,对竹子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独立完成竹子具体高度的测量工作。最后,通过小组协同作业,得出研究结论。而这个项目也最终获得了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2010年秋季创新教师竞赛一等奖。

“这整个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无锡市教育局局长陆卫东认为,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科书和老师的教案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而新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找到了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而这种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关注弱势群体 普惠所有受教人群

如果说,像电子白板、感知生长这样的新技术项目是为无锡普通中小学生开启的探索之旅,那么无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内涵就是要关注更广范围的人群。

在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里,你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十几个二年级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大声地朗诵课文。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们是一群原本在听说能力上有障碍的孩子,你会相信吗?

“其实有的孩子不会说话,并不是大家想当然认为的‘哑。”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倪波主任介绍说,“其实是因为他们听不见,无法模仿,所以才不会说话。我们把这种孩子叫听障儿童。”为了让这些听障儿童能发声说话,无锡特殊教育学校在全省率先全面建立了无线调频助听系统,成为无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一大成效。

据倪主任介绍,这套无线调频助听系统由发射机、接收机和助听器三部分组成。教师配戴发射机教学,教师的语音会放大并通过接收机和助听器直接传送到听障儿童的耳朵,无论学生坐在教室的哪一个位置,都相当于和老师面对面说话。同时,这个系统还可以跟电视、电脑、英语学习机等设备相连,音频信号可以被直接传输到助听器中,让听障儿童和普通学生一样“听”到这个大千世界。“当听到儿子唱儿歌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一位听障儿童的母亲激动地说。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能仅仅关注基础教育领域,像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对于信息化工具的渴望度其实会更高。”无锡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徐伟东说,“我们常说,教育要均衡发展。那么在关注正常学生的同时,更不能忘了这些特殊的孩子。所以,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会把受众范围放得更广,务必让教育做到公平。”

服务社会 搭建市民终身学习平台

不仅仅只有孩子,校长、教师、退休工人、企业家、现代农民等全是无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受益者。

自2009年起,为了搭建终身学习平台,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无锡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实施建设。这个平台由公共服务教育、三网融合运行、云计算教育数据中心、教育信息共享、教育公共服务保障等五大工程组成,力求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终身教育服务贡献给广大市民。

这个大平台的效果好不好?用过的人最有发言权。家住无锡市滨湖区水秀社区的张老伯说:“每周二我都要到活动室去会会‘老朋友,风雨无阻。”张老伯口中的“老朋友”不仅仅是指跟他一起聊天的那些老伙伴,还有一个叫做“社区教育高清播放系统”的数码机顶盒。这个高清播放系统是由无锡教育电视台、无锡市电化教育馆共同研发的一种专门为社区提供教育学习的终端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无锡市民在社区活动中心内就可以免费观看到“亲子学堂”、“教子成才”、“手机党校”、“职业进修”、“空中老年大学”、“社区影院”等各种精品节目。谈起现在的退休生活,张老伯颇有感触地说:“以前退休在家找不到事情可以做。现在好了,有了高清播放器,我每次去活动室和老伙伴们一起边看节目边聊天,还可以跟着节目一起学学字画、做做养生操,寓教于乐,这个退休生活过得才叫有意义。”

目前,这种社区教育高清播放系统已经免费发放到无锡全市的众多社区。无锡市电化教育馆还会定时派专人上门对视频内容进行更新,为市民终身学习搭建有效载体。

而社区教育高清播放系统其实还只是无锡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一个组成项目。除此之外,无锡还打造了以网络为载体的市民终身学习平台。该平台目前拥有公共管理应用服务57项,注册用户67万人,累计访问量1600余万次,成为信息化时代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

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无锡市电化教育馆还积极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合作,以“三网融合”为特点,重点开发了基于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终端学习的大平台。原来需要在课堂上完成的课程,现在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原来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工作,现在在手机上同样可以实现。“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已然成为现实。

为民惠民 构建高效优质的教育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服务于基础教育到终身教育,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样,它也被应用到教育为公众提供的服务上。

曾有媒体记者对部分政府部门网站的服务效能进行了一次暗访。当记者下午6时即下班时间,登录“无锡教育网”,点击“在线咨询”栏目,提出了“非师范生能否报考教师资格证、条件为何”的问题后,当晚10点04分,也就是4个小时之后,教育网就给予了答复。

记者随后联系了无锡市教育局宣传处,他们介绍,教育局由专人负责网上咨询、建议的搜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严格在规定时限内回复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问题。与此同时,无锡市教育局还成立了江苏省首家“教育惠民服务中心”。“对网络上发布的咨询、投诉等问题,都给予及时准确的答复。”无锡市教育局宣传处的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发布更多贴近群众需求的权威信息。”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无锡正面向广大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加快构建和完善“全方位、一站式、快捷便民、高效优质”的教育惠民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促进教育服务效能的不断提升。

千帆竞发万象新。无锡教育信息化建设仿佛不断地在与发展中的新技术赛跑。从物联网技术到云计算数据中心,再到三网融合,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征途上,无锡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

相约长风冲巨浪,敢立潮头唱大风。2014年,无锡将继续以“感知教育、智慧学习”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综合试点项目,加快实施“六大工程”建设,全面建成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与无锡教育现代化水平相适应的智慧教育建设新局面。

猜你喜欢

无锡市无锡信息化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
无锡市刚柔并济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无锡市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