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重要,还是故事重要?

2014-04-24马多思

音乐生活 2014年1期
关键词:游击队员南斯拉夫伤感

★文/马多思

音乐重要,还是故事重要?

★文/马多思

近来看到一些国产电视剧自己不创作乐曲,却尽是套用南斯拉夫、俄罗斯等国的乐曲,感到诧异的同时,也觉得能理解,如果没有能力创作出好的影视音乐,借用我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英国著名音乐家韦伯曾说,音乐剧中故事是否精彩是第一位的,而不是音乐。但是笔者以为,歌剧、电影或电视虽然属于综合艺术,但是其中的音乐元素非常重要,甚至能决定一部影片的成败。有时剧作本身质量一般,但是音乐好,就会让观众难忘。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就拿30多年前出口到中国的南斯拉夫的电影音乐为例。南斯拉夫这些影片的电影音乐不仅曲调优美,而且和影片台词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至今都有着很高的含金量。

那时比较有名的南斯拉夫影片有《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临时工》以及电视连续剧《黑名单上的人》。其中《桥》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现在仍然在世界各地传唱。

由于《啊!朋友再见》出现在南斯拉夫电影《桥》中,有人误认为它是南斯拉夫民歌,但实际上它是一首意大利游击队歌曲。《桥》描写了“二战”中,南斯拉夫游击队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战斗生活的内容。这首歌为2/4拍,弱起音型的节奏生动富有动力感,准确地反映出游击队员机智勇敢、坚定乐观的大无畏的形象,但是曲调略带些伤感。《桥》整部影片电影音乐质量都很高,影片的结尾分别运用了两个分镜头表现敌我双方代表人物对这座终毁于战火的建筑精品的评价。敌将军与上校慨叹道:“多么美的桥啊!”游击队领导“老虎”与他的游击队员也发出一样的慨叹。敌我双方都表现出对毁于战火的人类文明的惋惜。这时音乐达到高潮,接着缓缓收起,最后收尾乐曲再次响起手风琴演奏的《啊!朋友再见》。

《黑名单上的人》描写的也是一群地下游击队员和德国占领军战斗的故事,这部电视剧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片子结尾的半音阶口琴演奏的乐曲,让中国观众第一次知道,原来口琴能吹得这么好听。

《临时工》讲的是一位名叫西尼沙的老师失业后的生活和爱情故事,但是贯穿影片的主题曲特别忧伤,但又不失轻快和幸福感。尤其在结尾,西尼沙和自己的学生小男孩“伊万”一起在美丽的小河边钓鱼,主题曲悠扬、幸福、伤感。小男孩幸福地讲了个笑话“哪有瞎子裁判不带狗的?”全家人都哈哈大笑,音乐也达到最高潮。笔者在影院环视周围,发现观众们也都在笑着,但是映着屏幕,人们的眼中也一闪一闪地反射着微小的光,我知道那是伤感的眼泪。这就是南斯拉夫影片和它们的电影音乐,曾经带给我们那么多微笑与眼泪。

在综合艺术中音乐和故事都重要,但是前者可能更重要一些。正如韦伯最经典的音乐剧《猫》的故事情节其实很一般,但是《猫》的主题曲《memory》却让世界音乐爱好者永远忘不了。

猜你喜欢

游击队员南斯拉夫伤感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浅析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南斯拉夫农业发展经验的学习与借鉴
告别季
公民平等还是民族特权:南斯拉夫分裂的教训
独自一个人赏月
问答录/快乐与伤感
伤感
白发满头终不悔 愿化甘霖润“蓓蕾”——老游击队员钟梅英用爱温暖新生代
突发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