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在上海举行

2014-04-23Reporter刘文元LIUWenyuan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碳化汽车产业学会

本刊记者/Reporter 刘文元/LIU Wenyuan

2014年10月22-24日,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展会以“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为主题,突出“低碳”和“环保”。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

在22日的开幕式致辞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说道:“今年的年会移师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得天独厚的产业环境,这里不仅拥有全球500强的整车厂和零部件公司,也有数量庞大的小而专的工业企业,这些都是中国工业企业蓬勃发展的力量,也是学会服务的对象。”同时,他还宣布未来几年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将继续落户上海。

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对各个产业的生产、消费、组织、管理等方式产生深刻的革命性影响。受新技术的影响,从汽车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汽车产业将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转型。国家提出了新的节能减排目标,对汽车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那么,应该如何实现新的节能减排目标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长付于武认为,传统动力汽车的创新升级,内燃机、变速器、动力总成技术的更新换代,在短时期内仍然是节能减排的主要抓手,而从长远来看,电动车的电动化是解决汽车产业面临的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重大挑战的必然选择。

在FISITA荣誉奖颁奖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同时也是此次FISITA荣誉奖获奖嘉宾郭孔辉表示,作为中国汽车工程界的代表,感到十分光荣,但是也感觉有些恐慌。因为作为具有13亿人口和5 000年文明的大国,中国对汽车工程技术方面的贡献还是太少,我们应当对世界的汽车科技有更大的贡献。

我国明确规定到2020年,汽车的综合油耗要达到百公里5 L的水平,这对汽车工业是一个巨大挑战,很多企业家、科学家包括政府的立法者都非常关心如何实现这一法规的达标。混合动力在何方?柴油机还有多大的空间?各家企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毫无疑问地说,我们已经从单一的化石原料动力走向多元化的时代。在以“低碳汽车”为议题的高层访谈中,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教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程惊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兼技术中心主任李骏博士,长安汽车副总裁兼汽车工程研究总院院长刘波,以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杜思凯,围绕“实现百里5 L油耗指标”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赵福全教授认为,由于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中国跑步进入汽车社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能源、环境、文化、交通拥堵以及汽车产业和其他产品有效健康的融合问题。其中,节能减排可谓汽车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问题。

低碳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而是牵扯到整个汽车行业、社会乃至整个消费环节的生态系统当中的全方位的工作。程惊雷院士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节能技术、轻量化和智能化这4个方面齐头并进,低碳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他还介绍到:上汽集团未来将持续改进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平台,持续优化升级纯电动汽车技术,积极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并率先在中国扩大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借此推动实现低碳汽车的任务。

汽车低碳化是中国汽车强国的重大工程。产品、制造和汽车出行这3个方面的低碳化已基本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李骏主要阐述了为实现低碳化,企业行业需要探索的新突破和发展模式。他强调,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低碳化绿色发展阶段;低碳化需要汽车技术的全面提升,是自主品牌汽车面临的重大挑战;工艺、材料、零部件等共性技术是中国汽车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刘波的发言主要从汽车行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长安汽车产品技术升级路线、长安汽车节能总体目标和技术策略这3个方面,介绍了长安汽车对低碳战略和技术路线的思考。

杜思凯则分享了大众汽车在实现“百公里5 L油耗指标”所实施的举措。他谈到,大众关注的是模块化技术,一次性投资研发的模块化技术能引入到各级别的车型。另外,提升产品技术也需要关注其他主要参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燃料的品质:中国的油品和欧洲相比有较大差距,所以必须引入一些创新技术满足中国本地油品的技术。

除了高端访谈之外,在3天的会议期间,通过主旨报告、圆桌访谈、专题研讨等形式,引领前瞻技术发展方向,讨论行业热点技术话题。另外,还有技术展示、试乘试驾以及技术参观等丰富多彩的同期活动,吸引了海内外1 600多名会议听众,以及近8 000人的展览观众,无论在专题设计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在行业、专业和企业参与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广大工程师现场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技术领域最广、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汽车技术交流平台之一。

猜你喜欢

碳化汽车产业学会
弯曲荷载对单掺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的影响
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碳化深度试验研究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一种聚乙烯/碳化废旧橡胶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学会分享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学会分享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