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工党的崛起分析

2014-04-23苏祖安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工党

苏祖安

摘 要:英国工党迅速崛起的原因有很多。英国工党自正式诞生之日起,就把夺取议会席位作为上台执政的基本奋斗的政治目标。英国有着悠久的议会传统,为工党实现其目标提供了理想的社会条件。在长期的政治探索和政治斗争实践中,其政治目标或政治纲领不断得到强化和具体丰富完善。要扩大工党的政治影响必须借助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传播。默默无闻的英国工党成为英国政坛上的一颗新星,最终成为唯一可以与保守党抗衡的政党,并于1924年1月22日成功组阁第一届工党政府。

关键词:英国政党;工党;崛起分析

中图分类号:D731 文献标识码:A

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英国工党成为英国政坛上的一颗新星,最终成为唯一可以与保守党抗衡的政党,并于1924年1月22日成功组阁第一届工党政府。这在英国政党政治发展史是一个奇迹,其中发生了怎样地曲折?本文将揭开这一个神密的盖子,还原英国工党奋斗的历程,剖析其崛起的内在的逻辑。

一、英国工党崛起的历史进程

(一)政党的“政治尾巴”

1867年英国第二次议会改革后,虽然议会向城市熟练工人开放了选举权,但面对财政的困境和高昂的竞选费用,工人阶级的代表仍然止步于议会的大门口。议会大院里面,人来人往的还是有产阶级的议员。另外,工联主义者流行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以及倡导的不对抗的妥协谈判的政治斗争目标,严重削弱了无产阶级的战斗力,阻碍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与此同时,一些工人选民和一些工会团体成为成为资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尾巴”,在政治上沦为资产阶级的附庸。绝大多数工会团体支持自由党,被称为“自由党劳工派”。1868年“劳工代表同盟”成立后,“劳工议员”的数目缓慢地增加着。名义上,“劳工议员”有了自己的组织,宣称保持独立。实际上,他们也很快被称为“自由党劳工派”。他们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建立工人阶级政党。

(二)政党的“政治探索者”

1881年至1890年间,工人阶级还先后探索组建了社会民主同盟、社会主义同盟等政治组织,这些组织只重视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忽视政治组织的建设和社会工作的开展,导致分化最终自行瓦解。另一个具有社会主义团体性质的费边社不断地进行“政治探索”,费边社的改良主义性质的政治主张——费边主义理论,与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态势大致相吻合,容易在有产阶级中产生共鸣。在以后数十年中,费边社会主义的影响和作用超过其他改良主义,成为未来工党的指导思想和20世纪社会福利国家建设的基本理论。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建立全国工人政党的任务提上日程。北方工业区最有影响力的政治组织—苏格兰工党领导人哈迪在1892年作为独立的工人代表当选议会议员成为当时工人运动史上轰动一时的政治事件。工人阶级在“政党政治探索”的道路上,又大大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英国新工会运动促进和坚定了英国工人阶级在政党“政治探索”征程中的道路自信和自觉,它的出现为独立政党的建立拓宽了组织基础。新工会运动在工人阶级的组织成分方面,大力吸引非熟练工人和普通工人加入组织;在指导思想方面,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影响;在斗争策略方面,号召工人阶级开展罢工斗争。在政治实践探索方面,各地先进工人纷纷建立新的政治团体,如1890年成立的的布雷德福劳工联合会和曼彻斯特独立工党等。新工会运动还领导了声势浩大的伦敦码头工人10万人大罢工和庆祝第一个“五一劳动节”的20万工人大示威的活动。1893年影响较大的工人政治组织苏格兰工党和布雷德福劳工联合会等宣布合并成立新的政党---独立工党。与会120名代表,多数来自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工业区,其中约克郡的代表多达48名。社会民主同盟派了6名代表,费边社也派了10名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独立工党设立了党的专门机构“全国管理委员会”,提出了通过议会斗争以实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中实现民主政治的政党纲领。独立工党的建立是英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使英国工人有了一个脱离资产阶级两大政党的组织。工人阶级经过长期的政党“政治探索”和追求,终于剪掉了资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尾巴”的标签。独立工党实际上是“一个残缺不全的政党”,它仍然不是一个全国性的工人阶级政党,存在一系列问题,所以难以在议会选举中扩大战果。

随着当时英国国内的一些越来越不利于工人阶级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经济的因素影响,同时,残酷的政治实践斗争使工会领袖们认识到:必须建立一个独立于两大资产阶级政党的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统一的工人政党性质的劳工议会党团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为此,各社会主义团体以及工会的政治精英们开始了加快建立全国性的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探索”的筹建工作。1900年2月27-28日,129名来自各地工会和社会主义团体的代表宣布成立劳工代表委员会,提出了促进和协调争取劳工代表进入议会的政治主张。劳工代表委员会共12人,包括工会代表7人,社会民主同盟和独立工党代表各2人,费边社代表1人。独立工党代表拉姆塞.麦克唐纳当选为书记。1900年劳工代表委员会成立之时,正是工党诞生之日。劳工代表委员会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足够的活动经费。到1901年初,其会员共37.6万人,在全国202万工会会员中仅占18.5﹪。在议会下院,“自由党劳工派”依然占据着劳工议员的多数,在议会外,仍有许多工会组织没有参加劳工代表委员会。1901年的“塔夫.维尔案”的判决事件以及1903年的劳工代表委员会的纽卡斯尔年会所采取的具有变革性的巩固政治组织的措施增强了劳工代表委员会的实力和独立性,这在工党早期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到1903年劳工代表委员会的会员增加到86.1万人,在全国工会会员中的比例上升到43.3﹪。同时,麦克唐纳和自由党领袖赫伯特.格莱斯顿达成秘密协议,在三党鼎力的格局中,工党和自由党采取的私下勾结的政治韬略对保守党执政构成一个长期的潜在的威胁,并在1906年的大选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劳工代表委员会有29名当选议会会员,组成自己的议会党团,选出了自己的干事和督导员。1906年下院通过的《劳资争议法案》,成为英国政界的一个标志性的政治事件,从此劳工代表委员会正式采用“工党”的简称,工人阶级的政党的“政治探索”获得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会罢工和纠察行为完全合法;工党成为英国政党政治竞争的主要生力军,站稳了脚跟。

(三)政党的“政治大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党在政治上迅速完成了一个“三级跳”:1918年成为议会第三大党;1922年末成为保守党的最大政治对手,成为议会的最大的反对党;1924年1月22日,工党领袖麦克唐纳成为第一任工党执政的政府首相。至此,英国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在崛起时期越过了政党的“政治尾巴”阶段、政党的“政治探索者”阶段,最后进入政党的“政治大腕”的第三个阶段。英国政党政治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从此两大政党的“政治大腕”们—保守党和工党,在英国政坛书写轮流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历史。

二、英国工党崛起的内在逻辑剖析

英国工党迅速崛起的原因有很多,本文试图主要从其崛起的内在逻辑进行剖析,将梳理工党的政治主张演进的历史脉络;还原其在1867—1924年在历次政治探索和政治实践中所采取的政治斗争策略和组织建设的措施,洞悉政治斗争策略变化和组织建设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政治代表人物在工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介绍社会主义思想及其他进步思想的传播在工党理论的完善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政治主张的演进

工联主义盛行时期,工会领导人在政治斗争目标上,热衷于谈判协商,反对采用激烈的对抗行动,不许会员参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劳工代表同盟”成立后,他们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建立工人阶级政党。在1881年至1890年间,社会民主同盟、社会主义同盟等组织提出了一些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色彩的理论主张,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他们对政治斗争认识不足,不善于使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费边社提出了具有改良主义性质的费边主义政治主张,他们断言:社会进步的变革只能是渐进的、温和的、合乎宪法的;旧制度应该逐渐演化为新制度。所以不必诉诸于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只依靠现有的民主的国家机器逐渐消灭土地和工业资本的私有制,使之属于国家,再通过各种机构逐步进行改革,最终改变社会的资本主义性质。同时,费边社还提出了“政治渗透”政策,尽力扩大费边主义的影响。在政治策略上,反对依靠无产阶级和其他下层群众。主张知识精英承担领导民众完成社会改造的重任。在英国北方工业区,苏格兰工党是一个最有影响的政治组织,它的政治纲领规定:党的任务是从政治上教育人民,力争本党同志进入议会和各类地方团体,促使实施政治改革,制定劳工立法和确定八小时工作制。

新工会运动在工人阶级的组织成分方面,大力吸引非熟练工人和普通工人加入组织;在指导思想方面,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影响;在斗争策略方面,号召工人阶级开展罢工斗争。成立于1893年的独立工党是一个独立于资产阶级两大政党的工人政党,它提出了在英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影响的政党纲领。主张通过议会斗争以改善工人劳动保护条件和法定八小时工作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实行民主政治。党的任务就是“争取实现生产、分配和交换劳动手段的集体所有制”。1900年2月成立的劳工代表委员会,除了提出了促进和协调争取劳工代表进入议会的计划的政治主张外,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从190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工党政治思想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工党长期缺少一个统一的党纲,不能明确地向公众表达其独立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改造计划。1918年2月工党特别大会通过了党纲,第一次明确指出:党的目标“是在生产公有制和对每一个工业或行业所能做到的最佳的民众管理与监督的基础上,确保手工与脑力生产者获得其辛勤劳动的全部成果和可行的最公平的分配”。1918年6月又通过了韦伯的《工党与社会新秩序》,提出了“国民最低生活标准”、“工业民主管理”、“国家财政状况改革”和将“剩余财富用于公共事业”的事项基本原则,补充了2月工党党纲在社会改造方面的不足。后人把“二月党纲”和《工党与社会新秩序》统称为“1918年工党党纲”,它成为以后几十年中工党政策的基础。至此,工党党纲继承了工联主义,接受了费边社会主义,发展了固有的议会道路思想,形成了以社会主义为标签、以改良主义为实质的政党政治思想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党继续宣传其“和平改造社会”的计划和实施“议会道路”的方略,是工党得以上台执政的重要原因之一。1922年末,工党领袖麦克唐纳提出了英国历史第一个社会主义改造提案,要求下院授以合法权利,逐渐改换资本主义,建立一个立足于生产和分配公有的、民主管理的工业制度和社会制度。这一提案极大地丰富了工党的“1918年党纲”,扩大了它在英国选民中的影响,在政治上树立了工党的大党形象,使之在以后的几次大选中节节获胜。1924年1月22日,工党领袖麦克唐纳终于登上了英国首相的宝座,从此政党政治的历史在英国翻开了新的篇章。

(二)政治策略的变化

工联主义盛行时期,新模范工会实行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对参加者征收高额会费。社会民主同盟、社会主义同盟等组织在理论宣传中和组织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工联主义、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宗派主义等弱点,致使它难在工人群众中扩大影响。

1903年劳工代表委员会的纽卡斯尔年会采取了具有变革性的巩固政治组织的措施:一是设立专门政治基金,筹措经费用来支持本党候选人的竞选经费和议会薪金。如规定所属工会和社会主义团体缴纳的款项从每千名会员10先令提高到5磅。这无形中加强了对本党议会党团的约束力,严肃了本党议会党团的政治纪律,减轻了党内竞选人和议员的经济负担。二是明确规定本党员“严禁参加自由党或保守党,严禁做助长自由党和保守党任何一派利益的事”,这些措施增强了劳工代表委员会的实力和独立性。1918年党纲明确规定:所有承认党纲党章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参加工党。这一政治组织建设的措施促进了工党基础组织的建立和党员的增加,到1920年工党党员人数达432万人,占全国工会会员的2∕3。

三、基本结论

英国工党自正式诞生之日起,就把夺取议会席位作为上台执政的基本奋斗目标。恰好,英国有着悠久的议会传统,为工党实现其目标提供了理想的物质条件。在长期的政治探索和政治斗争实践中,这一政治目标或政治纲领不断得到强化和具体丰富完善。这一政治纲领主要强调:一是在英国政治体制内参与政党政治活动,参与国家管理;二是通过选举获得议会席位;三是主张通过社会改良而不是暴力革命手段改善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四是改良是一个渐进有序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工党是在拥护和巩固英国议会君主立宪制的框架内开展政治活动,它的主张容易得到资产阶级政权的认可、信赖和支持,自由党和保守党都很乐意接受这个充当“政治尾巴”的工人阶级政党的某种有限的支持,这是英国工党能够快速崛起并上台执政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要通过选举获取议会的议席,必须获取大量工人阶级选民的支持才能实现,为此工党在建立和崛起阶段通过不断吸收各地的社会主义政治团体的加入,借此以扩大政党同盟的基础和工人群众的基础。同时还不断调整政治斗争策略,完善组织建设措施,强化并丰富政治纲领,追求建立具有全国性质的无产阶级政党。再次,要扩大工党的政治影响必须借助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传播。最后,改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与社会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化相结合,当资产阶级国家爆发金融危机时,也是政治斗争激烈的时刻。当自由党的社会经济政策失败的时候,工党也就趁机取而代之走到了政坛的前面,成为保守党的最大的政治对手,最终在1924年获得了第一次执政组阁的权力。

参考文献:

[1]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 K.莱伯恩,J.雷纳兹.自由主义和工党的崛起:1890-1918年[M].纽约:纽约大学出版社,1984.

[3] 亨利·佩林.工党的起源:1880-1900年[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83.

[4] 保罗·阿德尔曼.工党的崛起:1880-1945年[M].伦敦:郎曼公司,1972.

猜你喜欢

工党
科尔宾又赢了
英议会上演“抢座戏码”
险保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