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济阳:“惠农行动”惠及瓜果之乡

2014-04-22中国农资徐骞

中国农资 2014年16期
关键词:天脊瓜农惠农

□《中国农资》记者 徐骞

山东济阳:“惠农行动”惠及瓜果之乡

□《中国农资》记者 徐骞

明后雨前,杨花落地,草长莺飞,神州大地尽显勃勃生机,在和煦的春光中,华北地区的农事更趋繁密。一方面,是大田作物的追肥和管理,另一方面则是蔬菜瓜果的采摘和收获。谈到果蔬之乡,国内承誉者甚多,但如齐鲁大地般遍地开花则不多见。先有烟台水果珠玉在前,后有寿光蔬菜、莒县蔬菜、聊城蔬菜等名品紧附骥尾,而若是把目光投至县乡一级,以某种果蔬产品惠及当地乃至闻名于世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果说莱阳“因梨而贵”的背后夹杂诸多历史因素,不能一言定论,那么仁风西瓜这样的后起之秀既没有声名传承,也没有全国范围的宣传营销,发展到今天,靠的是水果品质的坚挺和始终如一,其成因更为单纯,作为典型也更有说服力。

此次,借活动观摩之便,记者深入山东济阳县农业生产一线,先后在仁风镇、曲提镇等地采访调查,对当地农业经营模式、发展规模,农资市场现状等方面情况作了了解,并随之发现当地农民在具有较高的农技素质的同时,在选用农资产品时也十分谨慎,尤其是对于化肥产品,既要求肥效强劲持久、水溶性好、吸收快,更要求具有一定的环保性能,减少对温室土壤的破坏。对于果蔬作物而言,“全靠肥当家”的俗谚虽不全中,亦不远矣,而也就是从果蔬用肥角度着眼,记者对建设现代化、规模化的“菜篮子”、“果篮子”有了一次全新认识。

支农:专家答疑农民走出用肥误区

怀着对“中国西瓜之乡”、“中国黄瓜之乡”的好奇,本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原则,4月12日,记者跟随天脊集团惠农活动团队来到济阳县仁风镇姜家村农业生产合作社一探究竟。在我们进入合作社西瓜棚区的时候,恰逢许多外地游客前来现场品尝、采摘,场面一时十分热闹。

据当地农户介绍,仁风西瓜大棚在正常情况下一年种植两季,一季西瓜、一季甜瓜。从目前来看,今年国内西瓜行情良好,品相一般的西瓜到户收购价8元/斤,品相好的在9元/斤左右,而如果是向外地直销,价格能够达到12-13元/斤。我们当时进入的大棚种植面积在7分地左右,预计西瓜产量可以达到7000-8000斤,纯利润更是达到3万元以上。

如此高产值的效益与仁风富硒西瓜出色的口感、品质是密不可分的,其中瓜农扎实的种植技术和严格的田间管理更是居功至伟。同行的天脊集团特聘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精勇在进入大棚的第一时间就表示,目力所及的区域,没有发现瓜叶出现斑痕枯烂,棚内温度湿度适宜,仅此就能证明姜家村合作社在种植技术和改良施肥方式上的成绩可圈可点。但在赞誉之外,王教授也指出了瓜农在管理上的一些不足。

温室土壤使用频率高,为保证土壤健康,在施肥中必须坚持提高利用率、控制施肥量的原则。从种到收的4个月间,当地瓜农的习惯施肥方式是在打好底肥之后,不断根据植株表现追加冲施肥。王精勇教授提出,在瓜农的施肥中,重复施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无机肥料使用过度,地表出现苔藓,这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前兆。目前来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底肥中有选择的加入生物有机肥,调节土壤盐分。

而对于瓜农普遍关注的植株早衰问题,王教授表示,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水溶肥含有大量激素,含量高且难以检测,前期肥效优异,但是早衰现象明显。目前很多厂商在宣传中提出新型水溶肥效果优于常规复合肥,其实是一个误区。只要肥料养分配比科学,水溶性能满足农民冲施需求,老产品依然值得信赖。对于早衰,目前最安全可靠的办法就是选用含腐植酸、海藻酸的大厂冲施肥代替。而由于海藻酸肥料可能存在脱盐不完全的隐患,相比较之下,选用含天然腐植酸的肥料更加稳妥。

惠农:形式活泼降价并非唯一选择

在来到济阳之前,记者就对当地的现代化“蔬菜经济”、“水果经济”有所耳闻。仁风镇的冬暖式蔬菜大棚达2万个,仅蔬菜一项,全年人均收入就达9500元,而曲提镇占地350亩的曲堤黄瓜批发市场,蔬菜年交易量更是达到5亿公斤。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为了实现规模化农业和科学化管理,农业合作社数量增加并在农业经济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济阳,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与常见的合作形式不同,姜家村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并非是缴费制,而是通过管理者对产品统一收购,为农民统一采购肥料,并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来将许多独立的生产者联系在一起。从合作社的角度来看,盈利与否尚是后话,其担负的责任绝对不容有失,一是在肥料选择上不能贪图便宜,二是农民在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需要合作社的技术员来解决。为完成这两项任务,合作社在选择农资经销商时必须提高合作门槛。

在济阳县农资市场上,兴农生产资料有限公司颇具影响力,在合作社之间口碑卓著,公司总经理任传华也是圈中名人。任传华认为,现在的农资经销商早已不是单纯的商人,而更像是一个协调者,负责在厂家、代理商和生产者之间寻找利益的平衡点。厂家的产品和农化服务通过经销商的渠道在基层打包销售,而经销商自身也需要借助企业支持提高自身能力,把现有的销售人员培养成集推广与服务能力于一身的精兵强将。所谓的惠农活动,其实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慢功夫”,降价促销虽能获利一时,却不是长久之计。

曲提镇活动现场,王精勇教授甫一上台就受到热烈欢迎,台下或坐或立的农民代表多是他的支持者。以前,农民只能在山东农科频道看到王教授的身影,而近两年,更多的农民能够在现场与老专家面对面交流,收获颇丰。天脊惠农活动不止带来了优惠的价格,还让农化界的权威声音进入基层,对于这种支持,任传华大为感动。在他看来,农民对品牌的信任建立在产品品质之上,而公益性的专家讲座则是与农民建立感情的最有效手段。

除此之外,适当的有奖促销也是不可或缺的添花妙笔。在天脊惠农活动中现场订货达到一定数量后就有机会参加抽奖活动,超高的中奖率让抽奖变得更像是赠送,为的就是让农民在购肥后还能得到一份惊喜。天脊集团副总经理高义表示,未来企业在与经销商合作组织活动中,可以探索由企业提供经费、奖品以及部分人员,经销商单纯负责区域内的组织宣传和产品投放的创新模式,这样一来厂商间分工明确,经销商负担减轻,活动影响有望提升,企业优惠政策也能惠及更多农民。

助农:创新产品满足多种用肥需求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对农民而言,掌握先进的耕作理念,勤做不休,收入不难提高;而对企业而言,即便握有先进技术,始终生产一种产品,不思变通、不图变化,难免要被时代抛下。近年来,国内化肥市场风云突变,肥料价格下行、品种增多,缓控释肥、测土配肥、微生物肥、有机肥、水溶肥,种种概念,你方唱罢我登场,市场竞争陷入胶着。

面对厂家间的概念之争、价格博弈,基层农民未必真的获利,反而是陷入更深的迷惑:信任多年的产品还要不要继续使用,与市面上的新型肥料相比,传统产品的优劣在哪,要如何提高?这样的思考,不只存于基层,同样存在于农业专家、化肥研发机构之间。对于长年施用的品牌肥料,农民在施肥技术上比较成熟,心理上也有一定依赖性。像天脊集团硝酸磷系列产品这样销售近三十年的产品,在国内拥有大量忠实用户,其中更以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老用户居多。为了满足老用户的新需求,企业必须改变。但客观而言,像天脊这样的老国企,多年来在设备引进、改造上投入的资源已经难以计数,所生产的硝酸磷系列产品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声誉,可以说在硝基复合肥的生产水平上达到了一个高峰。如果还要在这一套设备上做文章,难免强人所难。

船大掉头,不如另辟蹊径。天脊集团根据农民用肥特点,将天脊产品与新型生物有机肥进行科学搭配,取得了喜人的实验数据和新老用户的广泛欢迎。王精勇教授介绍,目前天脊集团代理的“沃丰康”生物有机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开发出的代表我国微生物肥料先进水平的新型肥料,该产品兼具微生物肥料、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的功效,在改良土壤微生态、避免土壤酸化、预防土传病害方面效果显著。

改善土壤、减少用量,这两大优势对于经济作物种植而言不啻于天降福音。而天脊硝酸磷系列产品与“沃丰康”生物有机肥的组合更可称得上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将新老产品搭配销售,农民作为最大的受益人能减少负担、提高收益,生产企业也能随之巩固市场份额、打开销路,可以预见,这将是未来农资市场上的一个新潮流。

猜你喜欢

天脊瓜农惠农
瓜农春管忙 错峰上市“抢”市场
科普惠农 晋农优选
惠农直播间 美好在身边
退休干部的惠农情怀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守信
墨香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