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源泉永奔流

2014-04-21罗德宜

源流 2014年4期
关键词:笔友源流梅州

罗德宜

《源流》,这传达老区人民心声、宣传推动老区事业的杂志,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已走过了20个春秋。省老促会的老前辈选定该杂志的刊名,其意在于决不忘记革命之源,而且要让革命优良传统像不尽之水一样,永远奔流。我在加入老促会之后结识了《源流》。“源流”两字,一开始就让我心底称妙,让我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想到今天的幸福日子来之不易,自然地也想到我们肩上的一份继续奋斗的责任。我豪情涌动,拿起了笔与《源流》结下不解之缘,希望在这个老区的宣传平台与阵地上尽点应尽之力。

近几年来,我本人或与笔友合作,先后在《源流》发表过史实、书评、心得、政论文章、老区建设人事物通讯等10多篇稿件,收到了较好反响,个人也在寻求收集、现场采访、深入思考和社会反响中受到了教育与熏陶。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省老促会在中山召开了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在会上我作了《坚守岗位,忠于职守》的发言,按十八大的精神,以我党和祖国坚持社会主义特色、决不改变颜色为基调,集中谈了我们《源流》必须以红色宣传为永恒主题的根本观点,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会后此发言刊登于《源流》,我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与舒畅,这发言实际上也表达了老区人民共同的心声。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半个多世纪,梅州这块聚居着数百万南迁人的世界客都厚重土地,一直喷涌着追求进步的革命焰火,一批批革命志士和民众先后参与了几大革命和战争。本人与笔友曾撰写出《赤址照日月,梅州别样红》和《故道存浩气,英雄步不停》两篇史实文章,代表梅州参加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由中组部老干局主办的全国征文大赛,均获二等奖。后一文由《源流》刊出,反映了当年土地革命时期,梅州市大埔汀江沿岸地带成了当时全国从上海中央机关与赣南中央革命根据地最紧密最安全的红色交通线,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红色交通最重要工作,以至让中央机关安全迁往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及中央临时政府。文中详述了当地党组织与民众赴汤蹈火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直至献出生命的大量惊天地、泣鬼神故事,包括今天革命后代把“此线”建设成了绿色长廊等事迹。此文反应甚为强烈,许多老同志和民众都说,故日赤史红情再现天日,今时英雄土地绽放绿彩,实实在在告慰了先烈,激励着年轻后代。

当年土地革命时期曾驻扎过朱德等5位开国元帅的丰顺县马图村,是梅州市老促会挂钩扶持点。我们与村支部共上党课、忆历史、励豪情,看今天、思责任、展宏图。几年间,由于地方党政重视和省、市、县老促会关心,使这个山村传统小茶业发展成了远近闻名规模大、品质优的股份公司大茶业,各种茶叶分获国、省级金奖、银奖,茶叶种植面积已达8000亩,年人均茶叶收入超过5000元,户户过上好日子。被汪洋同志表扬为“通富饶”的村支书饶富通当上十八大代表,回乡投资的乡贤企业家选为省人大代表,年轻的回乡大学生、茶业股份公司总经理成了全国妇代会代表,可谓多喜临门。几年间,我参与组写或提供殷实资料,在《源流》发表了数篇关于马图村的稿件。当其中的《“通富饶”与马山茶的佳话》一文刊出,市老促会还组织增订当期《源流》1200份发至全市各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源流》是全国老区名刊,这20年的历史和现实作用不容低估。对此我体会甚深,也由此与该刊结下了更深厚的情谊。近段时间,《源流》坚定办刊宗旨,越办越好。我每每拿到刊物,爱不释手,一再阅读,不时赞叹。我深信,在省老促会的高度重视和杂志社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刊物生命力、影响力、吸引力一定会变得更强,对广东老区建设的推动也一定会变得更大,我们各地老促会一定与《源流》同舟共济,不断创造《源流》的新辉煌。endprint

猜你喜欢

笔友源流梅州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啸”的源流
本帮菜之源流考
“干” 字源流浅析
我想和夏天交个笔友
梅州,“美州”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s 1—2重难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