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资讯]

2014-04-21

环境技术 2014年3期
关键词:耐蚀强磁场试验装置

行业动态

[新闻资讯]

中国空军在三沙市成立南海海洋环境装备试验基地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海南省三沙市出席“空军装备南海海洋环境试验基地”授牌仪式。本次活动是落实军民融合战略,扩大工信部与空军军民融合合作的重要体现。空军装备部、海军西沙水警区主要负责同志出席活动,部电子五所主要负责同志陪同。

“吐鲁番干热大气环境材料腐蚀试验研究平台建设”项目顺利验收

“吐鲁番干热大气环境材料腐蚀试验研究平台建设”项目近日顺利通过验收,并获专家组高度评价。

吐鲁番干热大气环境材料腐蚀试验研究平台项目自2012年3月开始实施,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282.28万余元。该项目主要开展常用材料在干热大气环境中长期暴露试验和自然环境因素监测,共积累了4950条检测、环境因素、腐蚀图片数据,收集和整理相关检测标准100余份,并制定符合干热环境条件下的相关材料腐蚀试验方法的DB 65/T 3603—2014《新疆干热大气暴露试验要求》等5项地方标准,填补了我国干热大气暴露试验方法的空白,发表《干热大气环境中涂层材料失效行为研究进展》等3篇专业论文。静态暴露试验区挂样2万余片,450余批次试样,储存试样外观腐蚀形貌照片200余张,整车静态暴露试验累计70辆车次230小时。

项目验收通过,将使新疆吐鲁番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研究水平、试验和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试验项目得到扩展,为国内乃至国际大气自然老化材料干热试验研发提供可靠平台。

“质量与可靠性研究院”在京成立

由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清华大学共建的清华大学质量与可靠性研究院5月29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据介绍,该质量与可靠性研究院将围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需求,开展高铁、核设施、商用大飞机等行业的可靠性攻关研究。该院将秉持开放式建院方针,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国务院参事、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张纲和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任院长。

2014年我国流致振动试验取得重要进展

CAP1400堆内构件流致振动模拟试验装置在四川成都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顺利通过可用性检查,标志着该试验装置可正式交付使用。它是我国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重大专项系列的重要试验装置之一。

由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和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组成的专家组,对堆内构件流致振动模拟试验装置的质保体系、试验过程文件、试验件状态、试验装置、测量仪表、试验记录等9个大项、42个小项的内容进行了检查,并现场检查了试验装置情况。检查结果表明,试验所用文件资料齐全,试验装置及系统联调所测数据正常,传感器安装数量满足试验目的和相关文件要求,试验所用仪表经检定合格,获得的预试验数据合理可信。

CAP1400堆内构件流致振动模拟试验是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承担的CAP 1400六大关键试验之一。该试验采用比例模型模拟方法,获得CAP1400堆内构件的水力激励力与流致振动响应,了解CAP1400堆内构件的流致振动行为,为评价堆内构件设计在流致振动方面是否满足规范提供支撑。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初步建成极低温测试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将尾部直径30.2毫米的低温杜瓦成功安装在32毫米孔径的水冷磁体上,这标志着极低温测试系统初步建成。该系统可进行325毫开尔文至室温温度区间的电输运、热输运、磁性测量。这一系统也是国内首次可同时获得强磁场和极低温两种极端条件的测试系统。

极端条件主要指人为创造的、达到或接近目前技术极限的物理条件,如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等。通过极端条件下的试验,可以拓展科学研究的空间和手段,为解决当前许多重大科学技术中的疑难问题,以及创造新物态、合成新材料、发现新现象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极低温系统上视图

极低温系统总装配图

目前,极端条件下的科学研究正变得越来越深入,甚至需要多种极端条件综合在一起,但是想要同时获得强磁场和极低温却非常困难。这是由于可获得高场强的水冷磁体孔径通常设计得很小,在狭小的空间获得极低温,对方案设计、材料选择、器件加工及安装等都是很大的挑战。为了克服已有技术手段存在的缺陷,中科院强磁场中心的科研人员通过借鉴国际上强磁场实验室的经验,最终确定设计方案,方案使用了五层薄壁不锈钢管,在6.6mm的空间内,可实现由室温到325毫开尔文的过渡。

据悉,该系统初步建成后,科研人员在325毫开尔文温度条件下顺利测试了ZrTe5单晶样品的输运特性随磁场的变化关系,磁场测试范围0-25T。这一试验也是国内首次稳态强磁场和极低温条件结合下的科学实验。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与空客开展科研合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和空中客车公司日前签署合作协议,称双方将在环保型金属材料表明涂层及多功能复合材料研究方面进行合作。

据悉,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和空客公司将就先进的铝基涂层进行合作研究和性能评价,以期在未来作为镉基涂层的替代产品。双方将对多种国际最新的表面处理技术进行共同研发,如采用低温离子液体电镀铝及铝合金等。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种新技术用于多功能集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造,以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抗损能力并同时具有导电功能。

项目的发起表明,双方的合作形式已经从最初的测试服务发展到新工艺开发,从单一材料扩展到多种金属材料,从单纯试样的性能检测发展到典型零件模拟使用环境的性能评价。双方的合作将有利于在新技术领域的开发,把握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推动双方表面处理技术向绿色环保、高效稳定的方向发展,并为新工艺在飞机上应用提供评价手段和数据基础,促进在飞机高性能防护技术的应用,从而保障飞机的高可靠性和长寿命。

船用耐蚀钢国产化提速首个实船应用工程项目启动

近日,中外运长航吴淞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大庆435”号油船改装工程。这标志着我国“基于IMO(国际海事组织)标准的船用耐蚀钢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已进入到实船应用阶段。

目前,货油舱用钢量每年为200万吨左右,占油船用钢总量的30%~45%。一旦船用耐蚀钢的优越性完全体现出来,未来该钢种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拓展到压载舱等领域。然而,船用耐蚀钢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基本被日本企业垄断。如果在这一战略性关键技术上依附于日本钢铁企业,不能对船用耐蚀钢进行国产化,会将大大削弱国内船企自主创新能力,给船企承接大型油船订单带来不利影响。船用耐蚀钢的研发,对我国船舶行业提升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均有重大的影响。据介绍,根据IMO通过的有关决议,采用耐蚀钢建造货油舱是唯一可替代涂层保护的技术方案,该规定已于今年1月起正式生效。

经检验分析,国产船用耐蚀钢的技术性能可满足IMO和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的规范要求,而成本增加幅度不高于20%。同时,与国产船用耐蚀钢相配套的焊接材料、型材、管材等研制工作也已取得初步成果。可见,我国钢企已经掌握了船用耐蚀钢的关键制造技术,并将进入批量生产供货阶段。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调研员陈颖涛表示,船用耐蚀钢的研制和应用,对于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内钢铁、造船、航运等行业建立跨行业“产、学、研、检、用”技术创新联盟的又一次积极尝试。

据了解,“大庆435”号油船设计载重量为3.8万吨,此次改装技术方案由中船集团第七0八研究所制订,经中国船级社审定,将采用由鞍钢公司提供的1100吨船用耐蚀钢对货油舱内底板、上甲板进行改装。同时,将进行耐蚀钢与常规船板的对比使用试验,为后续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实船数据和工程管理经验。

中国参与首次全球范围腐蚀成本调查

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主席Harvey Hack博士、首席执行官Bob Chalker先生、全球腐蚀成本调研项目经理Elaine Bowman女士于今年5月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保荣正式会晤,成功签下全球腐蚀成本调研项目中美合作协议。这表示:全球腐蚀成本调研中国地区的工作已经正式拉开帷幕。

Bob Chalker公开表示,这是第一次全球范围、系统的大型公益性腐蚀成本调查研究,将由多个国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

该项目启动后,全球将在同一时间采用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展开工作,研究成果将向社会公布,并在全球范围内免费共享。该项研究将向全球的腐蚀科学家、企业和政府的决策者提供一整套具有公信力的科学详尽的腐蚀成本数据与防腐策略,有助于提高并加强人们对于腐蚀危害和防腐重要性的认识,使相关部门的决策者们把腐蚀防护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腐蚀对经济、公共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

据参与项目的人员表示,中国的腐蚀成本调研工

猜你喜欢

耐蚀强磁场试验装置
烧结温度对料浆法制备耐蚀陶瓷涂层组织和性能影响
秋千动载性能试验装置的研制
自行车车闸的试验装置的概述
自行车前叉组件的疲劳试验装置的专利分布
带电粒子在圆形边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圆形边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直边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硫酸盐干湿交变作用下混凝土防腐技术应用对比
2MV陡前沿冲击试验装置同步技术研究
国产船用耐蚀钢焊条电弧焊接头组织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