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疏导淘气也能变乖巧

2014-04-18李娜

亲子 2014年3期
关键词:果果小老虎爬山

李娜

总听到有妈妈抱怨宝宝不听话:你不让他做的事他偏喜欢做,不让他碰的东西他偏要去碰。有人认为这是宝宝的逆反心理在捣蛋。如何巧妙疏导,让淘气的宝宝变乖巧呢?

满足宝宝合理的独立需求

通常情况下,父母认为宝宝处于一个完全依附于自己的地位,宝宝应该在自己的完全控制下,这也是父母与宝宝产生冲突的根源。你应转变这个错误观念,宝宝虽然小,但他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心理和生理需要,对外界事物有自己的体验,需要得到你的理解和尊重。

宝宝有哪些合理的独立需求呢?

1.自由探索的需求

宝宝两三岁时,探索热情高涨,出现要求自主的表现。在这个阶段,宝宝愿意什么都“自己来”,对大人的帮助常常说“不”。为此,你理应及时感受到宝宝的合理需求。

2.自由活动的需求

宝宝的运动技能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这时,应多帮助宝宝发展动作技能,放开宝宝的手脚,让他自由活动,以便肌肉系统和协调能力充分发展。你不必担心宝宝会疲倦,或是累坏了身体,只要避免活动的单调和片面性,不断变换活动内容和方式,宝宝一分钟也不会感到疲劳的。

3.自由空间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宝宝独立的需求,还应在空间上给宝宝适当的自由,亲子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宝宝有自己处理事情的自由。你可以在家中为宝宝开辟一角,供他自由活动、摆放玩具,以避免亲子间的冲突,既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宝宝的责任心。

增强宝宝辨别是非的能力

心理学中普遍认为,3岁以内的宝宝不具有道德观,他以自己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近来有研究认为,婴幼儿也有道德观,研究者让宝宝观察两种情况下小物体爬山,有三角形推助小物体爬山和正方形阻碍小物体爬山。研究发现,婴幼儿更喜欢助人者的三角形而非阻碍者正方形。如此看来,人之初就具有初步辨别好与坏的能力。

果果最近染上一个坏习惯,见到小朋友就咬,爸爸妈妈很是苦恼。妈妈绞尽脑汁,终于想到怎样才能让果果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办法。妈妈给果果讲一个故事,大森林里住着很多的小动物,小兔子、小松鼠、大象,还有一只小老虎,他们都是好朋友。小老虎渐渐地长大,新的牙齿从自己的嘴里冒出来了,他觉得“好痒啊,我忍不住要咬人了”。讲到这里,妈妈问果果,小老虎忍不住要咬人,它这样做好不好?如果它咬了小兔子,大家还会喜欢它吗?果果很认真地回答了妈妈的问题,明白了咬人是不好的,是不被小朋友喜欢的。果果逐渐改正了这个坏习惯,妈妈也学会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教育果果的是非观。

宝宝虽小,也不能任性妄为。你应从小教育宝宝明辨是非,建立判别对错的准则。教会宝宝是非观念和行为规范,才是你们送给宝宝一辈子最珍贵的财富。

赞扬宝宝好的行为

父母要常用表扬手段,使宝宝多出现好的行为,减少逆反表现。这期间最重要的是培养宝宝的自律性、良好的睡眠习惯、大小便习惯和卫生习惯。

有位妈妈讲述了培养宝宝如厕好习惯的故事。妈妈每次牵着宝宝去卫生间都会在一旁放水,在固定的时间让他坐在马桶上。宝宝完成这些动作之后,妈妈会亲亲宝宝,夸奖宝宝好棒。刚开始,宝宝不愿意甚至有时会哭闹,但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在宝宝每次尿尿或拉完粑粑后,妈妈还会教宝宝冲水、开灯和关门,并且每次都让宝宝感觉是在玩儿。最后,妈妈会摸摸宝宝的小脸蛋,再次夸奖宝宝很乖。就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宝宝学会了上厕所,还得到了妈妈的表扬,哪里还需要哭闹呢?

越是表扬和鼓励,越能让宝宝形成好的习惯,宝宝必然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适当忽略不好的行为

要避免宝宝产生逆反心理,你可以在宝宝表现不佳的时候,采取冷处理的态度。

一味干涉可能让宝宝越发不满,从而强化他不好的行为。不如运用自然结果法,让宝宝亲身体验由于自己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来自我纠正错误的行为。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宝宝的责任感,提高宝宝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

例如,当宝宝把图画故事书撕坏时,你不是简单地批评他,而是让他继续阅读这本撕破了的图书,他一定会感到阅读撕破的图书不快乐。在宝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后,你再和他一起修补好这本图书,他一定会珍惜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果果小老虎爬山
红果果紫果果
一只小老虎住在书里
悲催的果果
小老虎
排排坐
难忘那次爬山
离家出走的小老虎
小老虎
爬山
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