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用药规律分析

2014-04-18刘嘉辉何洁茹邓金凤韦志辉黄春莲

江苏中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汤剂频数肝郁

刘嘉辉 何洁茹 邓金凤 韦志辉 黄春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080)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用药规律分析

刘嘉辉 何洁茹 邓金凤 韦志辉 黄春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080)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汤剂数据库,对药物进行功效、性、味、归经等描述性统计。结果:共纳入文献365篇,涉及方剂365首,药物239味,共计4138次。239味药物按功效可分为18类,按频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甘、苦、辛;归经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肝、肺、脾。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在益气健脾基础上,常辨证施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和疏肝理气等。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药疗法 用药规律 文献分析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部分患者病情可发展为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癌,是主要的死亡因素之一[1]。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来清除乙肝病毒(HBV),治疗总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在我国,中药治疗CHB应用广泛,据统计约有80%的CHB患者在使用中药[3]。并有多项研究表明,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通过多环节、多靶点、多途径治疗CHB,并较纯西医治疗方案有较大的优势[4-5]。为此,通过收集和整理近10年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以中医汤剂用药频次为切入点,探析其组方规律,以供临床借鉴。

1 文献资料

1.1 文献来源及检索方式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2004年1月~2014年1月收录的治疗CHB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以主题词“慢性乙型肝炎”并含“中医”或“慢性乙型肝炎”并含“中药”检索,并根据选择标准提取方药信息录入。

1.2 文献纳入标准①文献类型为临床研究;②治疗采用中药汤剂(包括中药颗粒剂);③主方有完整药物组成。

1.3 文献排除标准①个案报道、理论探讨、经验总结、综述进展;②一稿多投的或同一研究从不同角度发表的多篇文章而药物相同者,只取其中1篇。

2 研究方法

药名和性味、归经、功效分类以《中药学》[6]为标准进行规范。如大黄、川军统一为大黄。不在《中药学》收录内的药物,则参考《中华本草》[7]予以规范。应用Excel 2007按格式(编号、方名、药名、性味、归经、功效等)建立数据库,并应用软件SPSS 16.0对药物按性、味、归经和功效分别进行频数分析。

3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65篇文章,方剂共365首,药物242味,其中药物“水子、黑蚂蚁和三姐妹”在《中药学》和《中华本草》均未记载,均予以排除,故纳入研究中药有239味,共计4138药次。

3.1 药物功效分类情况239味药物按功效可分为18类,前10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消食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收涩药和化湿药,累计频率达到95.22%;其中排名前三类药物累计频率已达67.11%。见表1。

3.2 高频药物使用情况由表2可知,239味中药中使用频数>35的药物共有30味,结合功效来分,在这30味药物中补虚药出现最多,其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活血药、收涩药和化痰药;前3位排名与功效频数结果相同。

3.3 药物性、味情况由表3可知,在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为寒、温、平,其中寒性和微寒药物累计频率达40.80%;在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甘、苦、辛,包括微苦、微甘,累计频率达到85.04%。

表1 中药汤剂治疗CHB药物功效分类情况

表2 中药汤剂治疗CHB高频药物使用情况(频数>35)

表3 中药汤剂治疗CHB药物性、味情况

3.4 药物归经情况在药物的归经频数统计中,以肝、肺、脾和胃为主,频率依次为23.80%、14.70%、13.40%、13.20%,累计频率已达65.16%;其次有入肾(10.72%)、心(9.88%)、大肠(4.69%)、膀胱(3.85%)、胆(3.18%)、小肠(1.68%)、三焦(0.50%)、心包(0.34%)各经。

4 讨论

4.1 深究病机,脾虚为本中医学在防治CHB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古代医籍虽无肝炎、肝病等病名,但有关本病的内容散在记录在“黄疸”、“胁痛”、“肝着”、“鼓胀”等篇章中。如《素问·刺热论》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胁满痛”;《幼幼集成》曰:“脾土强者,足以捍御湿热,必不生黄。惟其脾虚不运,所以湿热乘之”。

对于病机的认识,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脾气亏虚是其发病的内在基础[8-10];湿热疫毒内侵是发病的外在原因;肝郁血瘀是病情发展的最终趋势。其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中,正虚以脾虚为突出;标实为湿热疫毒、气滞、血瘀等。

4.2 治病求本,辨证为要由于先天禀赋、年龄、性别、体质、地域和病程等相异,CHB患者之间可能表现出同病异证现象。从近10年医家用药可以看出,辨证论治仍是目前中医药治疗CHB的主要手段和特色。

谭展鹏等[11]收集当代名老中医的著作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湿热蕴结、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肝肾阴虚为名老中医常采用的证型。朱蕾蕾等[12]应用因子分析与变量聚类等分析871例CHB患者证候,得出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和肝肾阴虚型3个基础证型。李知玉等[13]通过对不同年龄段CHB患者证候的研究,发现年龄在15~30岁者,以脾气虚证为最常见,肝胆湿热次之;年龄在31~65岁,以肾阴虚最常见,血瘀阻络次之;HBeAg阳性者以脾虚证型最常见,肝胆湿热次之;HBeAg阴性者的证型以血瘀阻络最常见,肾阴虚次之。杨丽莎等[14]通过对不同免疫状态CHB患者证候的研究,得出免疫耐受组常见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证、脾气亏虚证;免疫清除组依次为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免疫不全组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不足证。结合本研究中药物功效频数结果分析,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为近年医家常采用的辨证分型。

4.3 注重扶正,肝脾同治在各类药物中,益气健脾药的使用频率居第一位;在所有药物中,白术使用最多,茯苓、黄芪、党参使用频率也靠前,且均是健脾益气药。可见大多数医家都认识到正气亏虚,特别是脾虚是CHB发病的内在基础。故治疗上非常重视益气健脾,把健脾扶正放在治疗CHB的重要位置。医家常用白术、茯苓、黄芪和党参等益气健脾,使脾之运化功能正常和气血生化有源,以益气扶正,顾护其本和健运渗湿。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曰:“欲治肝者,培养中宫,以听肝木之自理。”肝郁脾虚为本病常见证型,且脾胃的健运又离不开肝木之疏泄,故健脾同时常配伍柴胡、郁金、枳壳等疏解肝郁,以达“肝脾同治”。

4.4 着眼湿热、瘀血、气滞,立法“清、消、疏”“湿热疫毒”乘虚而入,蕴伏于肝,损伤肝脾,可致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留恋等证候。故医家们在健脾基础上针对湿热、瘀血和气滞等标实之证,多采用“清、消、疏”三法。“清”即清热解毒利湿——疫毒外侵,湿热内蕴,药选蛇舌草、茵陈、虎杖、赤芍等清热解毒兼退黄功效的药物居多。“消”即活血化瘀——湿热疫毒,内蕴日久,气机阻滞,血行不畅,瘀血阻络,药选丹参、郁金、赤芍等,亦可酌加三七、鸡内金等活血软坚之品。“疏”即疏肝理气——湿热毒邪侵袭,合于肝胆,肝气失和,郁滞不畅,则选用柴胡、郁金、枳壳和陈皮等。肝病日久,或气郁化火伤阴,或湿热留恋、阴液暗耗,故本病后期可出现肝肾阴虚表现,可酌加白芍、枸杞子、女贞子、鳖甲等滋养肝阴。

4.5 高频药物分析出现频率最高的15味药物依次为:白术、丹参、茯苓、柴胡、甘草、黄芪、白芍、蛇舌草、茵陈、虎杖、当归、赤芍、党参、郁金、五味子。黄芪、党参益气健脾;白术、茯苓渗湿健脾;柴胡、郁金疏肝理气,引药归肝经;白花蛇舌草、茵陈、虎杖、赤芍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丹参、当归、赤芍养血活血凉血;白芍、五味子养血柔肝;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各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方文佳等[15]研究得出,由白术、丹参、茯苓、柴胡、黄芪、白芍、当归、党参、郁金、蛇舌草、炙甘草等组成益气活血解毒汤可提高拉米夫定对免疫耐受CHB患者的疗效,血清HBV-DNA水平均较单用拉米夫定组下降明显。

医家们谨守本虚标实的病机本质,治疗上重视益气健脾,辨证施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和疏肝理气等,用药既重视培补正气,又使邪有去路,做到祛邪而不伤正、补正而不留邪。

[1]Nguyen T,Thompson AJ,Bowden S,et al.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levels during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epatitis B:a perspective on Asia.J Hepatol,2010,52(4):475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3

[3]ZhangL,Wan G,Hou W,et al.Contemporary clinic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in China:analytical review.Hepatology 2010,51(2):690

[4]谭勇,杨静,赵宁,等.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4):232

[5]王灵台.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问题和对策.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7):583

[6]黄兆胜,李祖伦,常章富,等.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张琪.朱良春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经验.中医杂志,2010,51(12):1066

[9]刘震,刘绍能.姚乃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经验介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7):89

[10]姜德友.国医大师张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学术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13,40(8):1505

[11]谭展鹏,罗翌,李际强,等.当代名老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辨证治疗经验挖掘.辽宁中医杂志,2011,38(7):1276

[12]朱蕾蕾,孟虹,蒋健,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类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20

[13]李知玉,杨大国,邓欣,等.500例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候调查.中医药信息,2010,27(3):1

[14]杨丽莎,范剑薇,梁志清,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的中医证候特点.中医杂志,2013,54(13):1135

[15]方文佳,陈明显,黄海军,等.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ALT小于2倍正常值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4):859

编辑:傅如海

R259.123.2

:A

:1672-397X(2014)12-0080-03

刘嘉辉(1986-),男,医学硕士,住院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

黄春莲,huangchunlian126@126.com

2014-08-20

猜你喜欢

汤剂频数肝郁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从肝郁论治失眠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