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埋针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综合征98例临床观察

2014-04-18高广忠马小平

江苏中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耳穴中风疗程

高广忠 马小平

(海安县中医院,江苏海安 226600)

耳穴埋针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综合征98例临床观察

高广忠 马小平

(海安县中医院,江苏海安 226600)

目的:观察耳穴埋针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中风后睡眠觉醒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埋针治疗,每2~3d更换1次;对照组口服奋乃静,每次3mg,每日3次。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采用PSQI计分法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8%,优于对照组的43.33%;治疗组PSQI计分为(9.10±4.37)分,优于对照组的(13.97±5.65)分。结论:耳穴埋针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奋乃静。

中风 睡眠觉醒综合征 耳穴埋针 PSQI积分

多年来,笔者运用耳穴埋针为主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综合征9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8例均来源于本院针灸科门诊,按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8例:男性59例,女性39例;年龄45~82岁;病程3d~2年;脑出血31例,脑梗死59例,脑栓。塞8例。对照组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44~81岁;病程3d~2年1个月;脑出血8例,脑梗死19例,脑栓塞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分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CT检查确诊为中风,其检查符合1983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中风病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取耳穴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肝、肾等。每次治疗前先用探棒探压上述穴位,结合耳区的痛点作适当标记,以碘酒消毒上述耳穴,再以75%酒精脱碘消毒,以无菌镊子夹住无菌揿针埋于上述耳穴,在揿针上覆盖胶布,以手轻压固定,每次埋针选一侧耳廓,两耳交替使用,每2~3d更换1次,15d为1个疗程。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埋穴位处3~4次,每次每穴按压20次左右,禁止揉搓,以耳廓产生酸、胀、热、痛等感觉为度。

2.2 对照组口服奋乃静,每次3mg,每日3次,15d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方法睡眠时间、睡眠觉醒程度及觉醒后的精神状态采用PSQI计分,按照患者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临床痊愈者停止治疗7d后各记录1次。

3.2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进行判定。临床痊愈:夜晚入睡轻松,每晚可睡6~8h,烦躁不安、焦虑等伴随症状消失;显效:夜晚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达6~8h,但易惊醒;有效:夜晚睡眠改善,但夜晚睡眠时间较前增加小于3h;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3.3 治疗结果

3.3.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3.2 2组PSQI总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PSQI总积分比较(±s)

表2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PSQI总积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差值治疗组对照组98 30 18.15±3.75 17.32±4.05 9.10±4.37-9.64±5.78*13.97±5.65-8.11±5.13

4 典型病例

周某,男,62岁。2012年9月11日初诊。

患者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5d,由门诊收入针灸科病区。头颅CT提示“左基底节区梗死3.1cm× 2.8cm×2.0cm,高血压三期”。入院时面色萎黄,右上肢肌力I级,下肢I+级,右侧病理征(+)。经中西药治疗后病情稳定,肌力逐渐恢复,但自发病后1周患者即出现入睡困难、易惊、睡眠差、心烦易怒、纳呆、大便不调,夜晚入睡仅3h,天亮后即感头昏不适、乏力。曾于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2mg,可入睡4~5h,但仍易惊醒,早晨起床时仍感头昏、嗜睡无力,故要求耳针治疗。证属肝肾亏虚,痰瘀阻络,为虚实夹杂之证。给予耳穴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肝、肾等穴位埋针治疗,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入睡快,每晚可睡8h以上,晨起后无明显不适。同时肌力明显改善,生活、饮食、排便也明显有规律。出院后随访1年,睡眠倒置症状未复发。

5 讨论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睡眠觉醒综合征为其常见并发症,表现为白天特别是早晨昏昏欲睡,夜晚难以入眠,或仅入睡1~2h,易惊醒,伴有烦躁不安、焦虑等症,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康复。本病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睡眠为心神所主,当阳气由动转静时,则为入睡状态;反之,当阳气由静转动时,即为清醒状态[3]。中风后阴阳失调,夜晚因阳不入阴则失眠,白天因阴不出表则嗜睡。现代文献研究表明,脑血管病变患者的睡眠障碍与病灶部位、大小和预后有一定关系[4],脑内具有多个部位与睡眠相关并且直接调控睡眠的各个阶段,当脑实质受到损害时,可直接引起相应睡眠阶段发生异常改变,最终导致睡眠障碍。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是治疗中风后睡眠觉醒综合征的基本大法。《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于阳,调阴于阳,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与经络、脏腑关系密切,通过刺激相应耳穴可有效改善失眠症状。本研究取耳神门、皮质下以醒脑益聪,调整精神情志状态;取心、肝、肾以调整相应脏腑功能,宁心安神,交通心肾。本研究中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证实耳穴埋针治疗睡眠觉醒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64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95

[3]黄文东.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346

[4]游国雄.脑血管病与失眠和睡眠呼吸障碍.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5(4):63

编辑:华由王沁凯

R743.305

:A

:1672-397X(2014)12-0067-02

高广忠(1968-),男,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耳针疗法及针药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2014-06-02

猜你喜欢

耳穴中风疗程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