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肺泻热汤”治疗中重度肺胃积热型痤疮30例临床观察

2014-04-18陆素花

江苏中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热型热汤清肺

陆素花

(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海门 226100)

“清肺泻热汤”治疗中重度肺胃积热型痤疮30例临床观察

陆素花

(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海门 226100)

目的:观察自拟“清肺泻热汤”治疗中重度“肺胃积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自拟“清肺泻热汤”;对照组予头孢克洛缓释胶囊、维胺酯胶囊口服,外加阿达帕林凝胶外涂。2组均治疗45d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结论:“清肺泻热汤”治疗中重度“肺胃积热型”痤疮有较好的疗效。

肺胃积热 痤疮 清肺泻热汤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清肺泻热汤”治疗“肺胃积热型”痤疮,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0例均为2006年8月至2012年8月本院中医科门诊就诊,且均确诊为中重度“肺胃积热型”痤疮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3~35岁,平均年龄21.6岁;病程1个月~20个月,平均病程11.5个月。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4~38岁,平均年龄22.9岁;病程1个月~21个月,平均病程11.9个月。2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1]的诊断标准拟定,并符合中医“肺胃积热型”辨证标准。发生于颜面、胸、背等皮脂发达的部位,初起为针头大小的毛囊性丘疹,有的为黑头粉刺样,周围色红,用手指挤压有小米或米粒大黄白色脂栓排出,或顶部发生小脓疱,有的形成结节、脓肿、囊肿及疤痕等。新疹不断继发,病程缠绵,此起彼伏,面部皮损面积达1/2以上,甚至累积胸背等处,患者自觉患处痒痛,伴有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按照西医治疗痤疮抗菌消炎、调节免疫的原则,给予抗生素头孢克洛缓释胶囊(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240,0.1875g/粒)口服,每日2次,每次2粒;维胺酯胶囊(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0021842,25mg/粒)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阿达帕林凝胶(江苏中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20064230)外用,每日1次,涂一薄层于皮肤患处。

2.2 治疗组予自拟“清肺泻热汤”口服,基本药物组成:黄芩10g,桑白皮12g,石膏20g,知母12g。若过食辛辣肥甘,导致胃热炽盛者,佐以清胃泻热药,加黄连10g;如有脓肿表现,酌加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12g、连翘12g、乳香10g、没药10g;如有便秘者,酌加火麻仁10g、郁李仁10g。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

2组均以治疗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相关标准拟定。临床治愈:皮损全部消退,或仅面部有少许色素沉着及疤痕,症状消失;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改善;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见表1。随访2个月,治疗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除1例出现痤疮轻度反弹外,其余均未发现复发,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中有5例出现明显痤疮再生现象。表明上述中药汤剂的远期疗效优于西药。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痤疮是发生于颜面、胸、背等处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又称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等,俗称“青春痘”、“暗疮”,是青年男女的常见病。此病病程长,易反复,易形成色素沉着及疤痕结节等,影响美观。造成此病的因素较多,主要是患者正处于青春期,生机旺盛,阳热偏盛,加上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及辛辣之品,湿热瘀滞,阻滞气机,郁久化热化火,进而形成痤疮,故临床青少年患者中“肺胃积热型”最为多见。

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抗菌消炎、调节免疫的方法,但较易复发且会产生耐药性,长期使用有一定毒副作用。我们本着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针对此症的病源乃肺经热盛,或伴胃火炽盛,拟“清肺泻热汤”治疗。方中黄芩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桑白皮泻肺消肿;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5]。以上诸药皆归肺经,清肺经之热。胃热配以黄连清胃泻火;脓肿佐以金银花、连翘散痈消肿,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便秘佐以火麻仁、郁李仁等润肠通便。

近年来,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精神压力等也成为了痤疮发生的因素,故在采用中药调理的基础上,还应嘱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好自我调整。例如要注意患处皮肤的清洁,少使用对皮肤有刺激、容易阻塞毛孔的化妆品,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睡眠充足等,如此才能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

[1]陆德铭,谭新华,张绚邦.中医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3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

[3]梁秀宇,朱世博.维胺酯胶囊治疗痤疮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4,31(7):589

[4]杨捷,李景蓉,方锐华,等.阿奇霉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17(6):426

[5]李珊,曲剑华,杨岚.痤疮清热合剂治疗肺胃蕴热型痤疮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美容医学,2012,21(2):304

编辑:吴宁

R758.733.05

:A

:1672-397X(2014)12-0048-02

陆素花(1979-),女,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妇科临床研究工作。1024363208@qq.com

2014-05-29

猜你喜欢

热型热汤清肺
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蓝状菌病发热的临床特点分析
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思考
清肺排毒汤为什么要配大米汤
冬清肺火用橄榄
法“奶奶团”常年为流浪汉煲汤
为小事烦恼
“开四关”为主针刺治疗肺经风热型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活血清热汤治疗湿热瘀阻型结节性红斑36例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
热型连铸单晶金属的断口形貌与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