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识别技术理论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

2014-04-18郭伟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电子标签应用研究

郭伟

摘 要: 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其可以使物流信息和资料的采集更加迅速、精准,并且能够实时了解物品运输动态。为了达到促进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科学合理的应用,更好地保障物流质量水平的目的,采用先通过对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进行介绍,再对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射频识别技术; 物流领域; 电子标签;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TN92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7?0129?04

Theory of RFID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ield of logistics

GUO Wei

(Shaa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Xian 710100,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RFID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wide in China, which makes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and data acquisition more rapid, accurate, and can make real?time dynamic state of goods transportation understood. To promote the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RFI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logistics, and keep the logistics quality level, the theory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logistics is elaborated, and the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ethod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and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were achieved.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logistics field; electronic tag; application research

0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行业这样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迅猛,使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变得频繁,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对物流信息和资料进行处理是物流行业重要的一个步骤,其处理的质量问题关系着物流整体作用的发挥。

射频识别技术是在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相较于以往传统的物流领域信息和资料收集方式,其具有非常多的优势,比如其具有很大的储存空间、而且使用周期非常长、可以用于多种条件下,这些都使得射频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物流领域的青睐。

1 射频识别技术理论概述

1.1 射频识别技术的结构

射频识别技术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会有不同的类型,但是其工作系统一般都遵循着固定的工作程序,具有较为普遍的结构。射频识别技术在结构上一般包括发射信号的设备、接收信号的设备以及在发射信号或者接收信号时连接二者的天线三部分。

发射信号的设备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子标识,这个也叫做射频卡。设计者以编码的形式将大量的数字和字母储存在射频卡上,在无线电信号发射到射频卡上的时候,射频卡立刻就会产生感应,并将存储在其之上的数字和字母发射出去。这个射频卡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存,其不仅可以将存储的数据和资料保存很久,对于这些数据和资料一般都不得进行修改、添加或者删除等操作;其也可以存储不用永久进行保存的数据和资料,对于这部分的数据和资料是可以进行相关的操作的。射频卡本身不仅包括存储芯片,还包括所需要的线圈。射频卡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根据是否可以进行修改操作,可以分为可修改和不可修改两种类型;根据其发射的主动性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以及或主动或被动型三种类型;根据工作时所需要的无线电频率分为较低频率、较高频率、超高频率和微波等四种类型;根据存储设备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只能读数据、能够读数据也能够修改数据以及只能一次修改数据但是可以多次读数据等三种类型[1];根据其是否需要电源,可以分为需要电源和不需要电源两种类型,不需要电源的这一类型主要是依靠电磁场来进行相关操作动力来源的。表1是需要电源和不需要电源两种射频卡类型的比较。

由于安装在射频卡上的芯片价格比较昂贵,而且每次安装所需要的成本也比较高,因此使用无芯的射频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表1 需要电源和不需要电源两种射频卡类型的比较

[相关指标\&需要电源的射频卡类型\&不需要电源的射频卡类型\&电源\&需要\&不需要\&使用周期\&短\&长\&识别远近\&远\&近\&质量\&大\&小\&体积\&大\&小\&价格\&贵\&便宜\&]

第二部分是接收信号的设备,俗称为阅读器,这一部分主要是先向射频卡发送无线电信号,然后待射频卡作出反应,将信息和资料反射回来的时候,阅读器负责接收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信号,并通过处理器进行处理了之后得到最后的数据信息和资料。阅读器的功能有很多种,不仅包括了控制射频卡的操作,还具有对错误数据进行分析、更改,在发生错误的时候进行提示等高级功能[2]。

对于既可以读数据,也可以写数据的射频卡,还需要一个设备进行编制程序,一般不需要上网即可以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在射频卡上输入相应的数据和信息资料,然后在应用的时候直接应用到所需的项目系统之中。

天线在射频卡和阅读器之间起着一个连接的纽带作用,天线的安装含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因为天线各项具体的指标、天线的形态和安装的地点对数据和资料的发射以及数据和资料的接收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1.2 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程序

射频识别技术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工作程序才能完成:首先,由信息接收设备将信息通过一定的编码程序进行处理之后,运用一定频率的无线电信号通过天线发送给射频卡,负责相应区域接收信号的射频卡对信号进行接收之后,再进行具体的解读编码和密码,对内容进行判断和分析之后,如果是要修改资料的信号,则通过提高电流压力的方法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修改,如果不属于射频卡的权限范围,则将这些信息再反射回阅读器,在将相应的内容进行处理之后,通过天线再发送给信息接收设备。当然,射频卡和阅读器之间需要保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天线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信息发送到各个设备之中[3]。

虽然各种型号的射频识别设备在数据和信息资料的传送方面以及需要的无线电的频率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工作程序和模块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例如,所有的接收信息的设备都可以包括发射信息的设备和接收信息的设备,其都用于对发射和接收的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二者之间的距离都非常重要,影响了双方反应的敏感程度和功率的消耗。

1.3 射频识别技术的标准

射频识别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需要符合特定的标准,才能保证系统工作的正常运行,这其中有很多标准,具体包括对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所需要达到的标准,射频卡同阅读器之间进行交流所要达到的标准以及无线电所需要的频率标准,最后一个是其他一些具有应用性的标准。

现今射频识别技术的标准体系有三种,一种是欧美国家制定的标准体系,一种是日本等国使用的技术标准体系,还有一种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体系。我国还没有制定相关方面的标准。

1.4 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

射频识别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识别技术,其可以应用到非常广泛的领域中,而且识别设备同需要识别的对象之间不会产生摩擦或者其他各种类型的接触,这样可以防止需要识别的对象对其造成不必要的干扰[4],并且工作效率也非常高,每秒可读出非常多的数据信息和资料,而且便于携带、使用的周期也非常长久、和磁条等识别技术相比较之下,能够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非常多的便利。

2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具体应用

2.1 物流配送及其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分析

所谓物流配送中心,是指物流配送过程中主要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产所和组织,其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物流配送的任务,其一般会设置在各个物流节点上,且以经营组织或实体的方式存在,设立该种配送中心,能够达到提高物流配送服务水平和营业额,减少配送成本以及增加物流配送收益等优点。从理论上看,物流配送中心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很多类,譬如,按照其功能划分,可以分别存储型配送中心,加工型配送中心以及流通型配送中心,按照其服务的范围大小,又可以划分为城市配送中心以及区域配送中心两种,此外,它还可以按照属性、设立者等标准进行划分。尽管其种类很多,但基本的作业流程却是一致的,具体的流程如图1所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流中所配送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因此,如何把握物流配送产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成为物流配送中心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往的出库方式相对较传统,无法实现信息间的高速流转,面对现实需求的压力,建议在物流配送中使用电子标签进行拣货,这种拣货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无纸化作业,还可以实现信息的高效、准确流通,大大减少用户产品的出库时间,且已被许多发达国家所应用,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拣货方式[5]。

图1 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业务流程

2.2 传统物流配送中心存在的一些问题

传统的物流配送中心主要存在着五个问题,首先,其订单填写方式很不规范,不仅存在着许多未正确填写的订单,还存在这遗漏填写的情况,以至于经常出现无法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的情况;其次,在存货统计中无法实现准确统计,因为存储的条码存在着一些人为的错误,使得数据统计变得很麻烦,常出现无法准确获知数据或者获知数据不准确的情况,这种统计失误会大大影响配送中心做出正确的配送决策;配送过程中清点货物的效率低下,会出现无法及时清点的状况,且在人员和物资的配备上,往往会占用大多资源;货物的损耗相当严重,在配送中心进行货物运送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货物被偷或者货物放置错误等原因造成货物损耗;最后,物流配送人员的成本较高,占整个配送成本的30%左右,增加了行业负担[6]。

2.3 射频识别技术的具体应用

要解决传统物流配送中心存在的这些问题,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刻不容缓,其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具体运用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2.3.1 进行货物的入库与检验

在使用射频识别技术时,先将货物贴上射频标签。在贴有该标签的货物进入配送中心入口时,入口的阅读器会对货物上面的标签进行自动识别,并将识别到的信息即使更新到存货清单中,再根据清单的具体需求,将货物自动派送到指定的发货地点,该种方式实现了货物验收程序的精简化,一改过去的复杂检验和清点程序,省时省力。

2.3.2 对货物进行整理并及时补充货物

移动阅读器及时对运动车中的货物进行整理,且根据计算机管理中心的要求将货物摆放在正确的地点,在摆放好货物后,还可以将货物清单进行更新,将货物最后摆放的位置更新到计算机管理中心中去。该识别技术还有一个存货补充系统,能够将存货不足的情况及时向管理中心发出,提出补货申请,再根据管理中心反馈的信息,及时将货物补齐。在对货物进行整理时,该浏览器如果发现货物摆放位置出现错误,会及时想管理中心发出警报,管理中心立即会给出指示,浏览器在派送运送车将货物摆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去[7]。

2.3.3 及时填写订单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实现了管理中心和存货的密切联系,在管理中心填写好订单后,会将订单中的发货信息,出库信息等内容联合成一个整体,及时更新在存在记录中,这可以有效降低发送错误存货的可能性。

2.3.4 货物出库运输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货物运输实现了自动化运输,在货物离开配送中心时,设置在配送中心出口的阅读器可以对其标签上的信息进行阅读,省去了扫描步骤,这样便能够将货物直接送到零售商那里[8]。由于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化管理,因此可以整个货物运输流程简单化,且可以实现高效率的运输,此外,由于省略了扫描步骤,从而避免了条码不可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物流配送中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可能性。

3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途径

3.1 射频识别技术的成本较高

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技术,现今价格仍然比较昂贵,其成本不仅包括射频卡、阅读器和发射或者接收信息所需要的天线的成本,还包括对这一软件系统进行升级换代的时候所需要的费用,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软件和硬件的配套措施以及人员培训、系统维护的费用,每年物流企业需要投入进去的费用不菲,而条码纸虽然可以换做用其他的条码技术进行操作,但是其他的条码技术产生错误读写或者遗漏、添加读写信息的概率非常大,不能完全代替条码纸。

因此,应当不断进行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实行技术革新,大幅度降低射频识别技术所需要的成本,促进射频识别技术的普及化。

3.2 射频识别技术标准不够统一

射频识别技术的标准由于各国字母或者数字编码上的差异以及使用频率的不同而存在着不统一的现象,各国之间订立的协议虽然很多,但是已经呈现泛滥的趋势,而且专业术语上难以达成统一意见,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特点也阻碍了射频识别技术标准的统一化。

根据我国现今发展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应当参照各个标准中最为科学合理的部分,制定出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标准,从而使射频识别技术规范化,也使我国能够在国际新兴产业中占据主动地位[9]。

3.3 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射频识别技术需要各个方面进行统一的配合和合作,实现信息资料和数据的共享平台,但是,政府并没有在这一方面进行宣传和倡导,没有投入一定的成本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建设,因此,一个完整的射频识别技术系统并没有在物流领域有效地建立起来。

我国应当加强高度重视起来,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促进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这样才能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3.4 企业自身没有积极性

企业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性的思考,只看到先期的投入过多,成本过高,没有看到在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物流领域将会带来的巨大的利益,而且对于这种新兴的技术产业不敢进行尝试,始终处于观望的状态,同时也没有积极引进相应的技术人才对系统进行严格的操作,对已有技术人才也没有通过培训或教育的方式更新其原有知识结构和体系[10]。

企业应当具有更为长远的眼光,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对人员投入一定的培训和教育费用,增加企业的软实力水平。

4 结 语

射频识别技术若要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政府、企业和人员自身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保证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长立于市场之林。

参考文献

[1] 刘斌,平锐,孟德良.RFID的潜在问题初探[J].中国无线电,2013(1):10?12.

[2] 慈新新,曾荣仁,王韬.2013年RFID应用情况回顾[J].微电脑世界,2013(12):123?126.

[3] 闵骐.RFID技术在集装箱运输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3(2):14?18.

[4] 李根柱,杜潇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物流实体全程实时跟踪系统探讨[J].物流技术,2013(1):24?25.

[5] 王志刚,马雪鹏.物流系统分析及技术发展综述[J].邮电设计技术,2012(7):16?18.

[6] 侯凌燕,尹军琪,祁庆民.神州数码上海物流配送中心[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7):61?62.

[7] 陈子侠.RFID技术的应用与现代物流[J].商业研究,2012(6):98?103.

[8] 李波,刘有源.基于RFID的货场物流自动调配系统的研究[J].物流技术,2012(3):44?46.

[9] 陈榕.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2(9):108?110.

[10] 张尧辰.射频技术在仓储运输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2):54?55.

2.3.3 及时填写订单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实现了管理中心和存货的密切联系,在管理中心填写好订单后,会将订单中的发货信息,出库信息等内容联合成一个整体,及时更新在存在记录中,这可以有效降低发送错误存货的可能性。

2.3.4 货物出库运输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货物运输实现了自动化运输,在货物离开配送中心时,设置在配送中心出口的阅读器可以对其标签上的信息进行阅读,省去了扫描步骤,这样便能够将货物直接送到零售商那里[8]。由于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化管理,因此可以整个货物运输流程简单化,且可以实现高效率的运输,此外,由于省略了扫描步骤,从而避免了条码不可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物流配送中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可能性。

3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途径

3.1 射频识别技术的成本较高

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技术,现今价格仍然比较昂贵,其成本不仅包括射频卡、阅读器和发射或者接收信息所需要的天线的成本,还包括对这一软件系统进行升级换代的时候所需要的费用,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软件和硬件的配套措施以及人员培训、系统维护的费用,每年物流企业需要投入进去的费用不菲,而条码纸虽然可以换做用其他的条码技术进行操作,但是其他的条码技术产生错误读写或者遗漏、添加读写信息的概率非常大,不能完全代替条码纸。

因此,应当不断进行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实行技术革新,大幅度降低射频识别技术所需要的成本,促进射频识别技术的普及化。

3.2 射频识别技术标准不够统一

射频识别技术的标准由于各国字母或者数字编码上的差异以及使用频率的不同而存在着不统一的现象,各国之间订立的协议虽然很多,但是已经呈现泛滥的趋势,而且专业术语上难以达成统一意见,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特点也阻碍了射频识别技术标准的统一化。

根据我国现今发展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应当参照各个标准中最为科学合理的部分,制定出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标准,从而使射频识别技术规范化,也使我国能够在国际新兴产业中占据主动地位[9]。

3.3 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射频识别技术需要各个方面进行统一的配合和合作,实现信息资料和数据的共享平台,但是,政府并没有在这一方面进行宣传和倡导,没有投入一定的成本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建设,因此,一个完整的射频识别技术系统并没有在物流领域有效地建立起来。

我国应当加强高度重视起来,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促进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这样才能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3.4 企业自身没有积极性

企业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性的思考,只看到先期的投入过多,成本过高,没有看到在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物流领域将会带来的巨大的利益,而且对于这种新兴的技术产业不敢进行尝试,始终处于观望的状态,同时也没有积极引进相应的技术人才对系统进行严格的操作,对已有技术人才也没有通过培训或教育的方式更新其原有知识结构和体系[10]。

企业应当具有更为长远的眼光,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对人员投入一定的培训和教育费用,增加企业的软实力水平。

4 结 语

射频识别技术若要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政府、企业和人员自身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保证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长立于市场之林。

参考文献

[1] 刘斌,平锐,孟德良.RFID的潜在问题初探[J].中国无线电,2013(1):10?12.

[2] 慈新新,曾荣仁,王韬.2013年RFID应用情况回顾[J].微电脑世界,2013(12):123?126.

[3] 闵骐.RFID技术在集装箱运输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3(2):14?18.

[4] 李根柱,杜潇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物流实体全程实时跟踪系统探讨[J].物流技术,2013(1):24?25.

[5] 王志刚,马雪鹏.物流系统分析及技术发展综述[J].邮电设计技术,2012(7):16?18.

[6] 侯凌燕,尹军琪,祁庆民.神州数码上海物流配送中心[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7):61?62.

[7] 陈子侠.RFID技术的应用与现代物流[J].商业研究,2012(6):98?103.

[8] 李波,刘有源.基于RFID的货场物流自动调配系统的研究[J].物流技术,2012(3):44?46.

[9] 陈榕.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2(9):108?110.

[10] 张尧辰.射频技术在仓储运输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2):54?55.

2.3.3 及时填写订单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实现了管理中心和存货的密切联系,在管理中心填写好订单后,会将订单中的发货信息,出库信息等内容联合成一个整体,及时更新在存在记录中,这可以有效降低发送错误存货的可能性。

2.3.4 货物出库运输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货物运输实现了自动化运输,在货物离开配送中心时,设置在配送中心出口的阅读器可以对其标签上的信息进行阅读,省去了扫描步骤,这样便能够将货物直接送到零售商那里[8]。由于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化管理,因此可以整个货物运输流程简单化,且可以实现高效率的运输,此外,由于省略了扫描步骤,从而避免了条码不可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物流配送中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可能性。

3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途径

3.1 射频识别技术的成本较高

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技术,现今价格仍然比较昂贵,其成本不仅包括射频卡、阅读器和发射或者接收信息所需要的天线的成本,还包括对这一软件系统进行升级换代的时候所需要的费用,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软件和硬件的配套措施以及人员培训、系统维护的费用,每年物流企业需要投入进去的费用不菲,而条码纸虽然可以换做用其他的条码技术进行操作,但是其他的条码技术产生错误读写或者遗漏、添加读写信息的概率非常大,不能完全代替条码纸。

因此,应当不断进行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实行技术革新,大幅度降低射频识别技术所需要的成本,促进射频识别技术的普及化。

3.2 射频识别技术标准不够统一

射频识别技术的标准由于各国字母或者数字编码上的差异以及使用频率的不同而存在着不统一的现象,各国之间订立的协议虽然很多,但是已经呈现泛滥的趋势,而且专业术语上难以达成统一意见,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特点也阻碍了射频识别技术标准的统一化。

根据我国现今发展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应当参照各个标准中最为科学合理的部分,制定出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标准,从而使射频识别技术规范化,也使我国能够在国际新兴产业中占据主动地位[9]。

3.3 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射频识别技术需要各个方面进行统一的配合和合作,实现信息资料和数据的共享平台,但是,政府并没有在这一方面进行宣传和倡导,没有投入一定的成本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建设,因此,一个完整的射频识别技术系统并没有在物流领域有效地建立起来。

我国应当加强高度重视起来,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促进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这样才能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3.4 企业自身没有积极性

企业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性的思考,只看到先期的投入过多,成本过高,没有看到在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物流领域将会带来的巨大的利益,而且对于这种新兴的技术产业不敢进行尝试,始终处于观望的状态,同时也没有积极引进相应的技术人才对系统进行严格的操作,对已有技术人才也没有通过培训或教育的方式更新其原有知识结构和体系[10]。

企业应当具有更为长远的眼光,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对人员投入一定的培训和教育费用,增加企业的软实力水平。

4 结 语

射频识别技术若要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政府、企业和人员自身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保证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长立于市场之林。

参考文献

[1] 刘斌,平锐,孟德良.RFID的潜在问题初探[J].中国无线电,2013(1):10?12.

[2] 慈新新,曾荣仁,王韬.2013年RFID应用情况回顾[J].微电脑世界,2013(12):123?126.

[3] 闵骐.RFID技术在集装箱运输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3(2):14?18.

[4] 李根柱,杜潇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物流实体全程实时跟踪系统探讨[J].物流技术,2013(1):24?25.

[5] 王志刚,马雪鹏.物流系统分析及技术发展综述[J].邮电设计技术,2012(7):16?18.

[6] 侯凌燕,尹军琪,祁庆民.神州数码上海物流配送中心[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7):61?62.

[7] 陈子侠.RFID技术的应用与现代物流[J].商业研究,2012(6):98?103.

[8] 李波,刘有源.基于RFID的货场物流自动调配系统的研究[J].物流技术,2012(3):44?46.

[9] 陈榕.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2(9):108?110.

[10] 张尧辰.射频技术在仓储运输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2):54?55.

猜你喜欢

电子标签应用研究
适用于高衰减汽车玻璃的电子标签方案与应用
一种新型结构电子标签天线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4项轮胎用射频识别电子标签行业标准即将实施
探寻“千万”的背后——写在金溢科技电子标签销量超1000万之际
ETC电子标签的自由流应用
基于固定条码与电子标签比对设备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