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激趣

2014-04-17杨文建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学习兴趣

杨文建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的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恰当使用趣味性课堂语言、巧妙设计趣味性课堂情境、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性课外阅读、有效组织趣味性实践活动。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趣味性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90-01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有很强的综合性。语文课本的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

如何将普通的课堂化为神奇的世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所有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

一、恰当使用趣味性课堂语言

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生动的形象在学生大脑中仍占主导地位,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故事情节的意义及转义较难揭示,因此,小学语文课本很注重直观形象性、生动有趣性,文章的主角也多选用年龄相仿的儿童或熟悉的小动物,贴近儿童生活的实际,易于让学生接受,增强趣味性。教师在研读教材过程中要善于提炼“愉快”因素,引导学生体味,激发其求知欲。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如在六年级上学期的《诗海拾贝》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自己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中,学得兴味盎然。

二、巧妙设计趣味性课堂情境

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景,就能激发出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并显示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面对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转移的低年级小学生,传统教学那“一支粉笔加黑板,一本教材加嘴巴”的灌输模式是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更别说让他们领悟汉语言的魅力了。而多媒体技术综合了视听与计算机的优势,可以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产生活泼、生动的效果,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使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生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讲,脑子思考,才会使书上的知识融会到他们的思想中去。此外,还可以开展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说与课文的作者或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可以辩论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文学作品相通的经典歌曲;可以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共同探讨一下戏剧表演,感受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性课外阅读

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针对小学生具有好胜心强、不服输、积极上进的特点,教师可多开展与学生课外阅读为主题的趣味性比赛活动,如每周抽时间进行的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看图说话比赛等,学生为了争取在班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都会主动地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准备,每次比赛后教师即时点评、反思和发奖状鼓励表彰,以赛促学,在无形中培养和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的同时更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面,而学生也乐此不疲。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四、有效地组织趣味性实践活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教《“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一课前,经过再三斟酌,我觉得活动方式单调空洞,脱离实际,便决定采用“走出去,看一看”的办法,让学生亲眼目睹身边的环境问题和发展状况。由于是真实调查和感受,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感触较深,提出了种种改进方案。教师也可以采用语言交流、气氛渲染、观察调查和动手实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活”“动”。

五、布置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趣味性作业设计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弥补了传统作业死板、机械、枯燥、乏味的缺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课文的同时,布置趣味性作业,引导学生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作业,既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领会,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学习了课文《赵州桥》后,我布置了以下作业:请根据课文的描写,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喜欢制作的同学也可以制作桥的模型。第二天,有的学生用铅笔画出了示意图,两边的“栏板”上还画上了图案;有的学生为“大作”涂上了颜色;有的学生做出了实物模型,虽然比例不太谐调,甚至还有些歪斜,但不难看出,件件都是“倾力”之作。通过画画和动手制作,学生不仅提高了创造性技能,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只有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学习兴趣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