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灌输环境意识

2014-04-17杨文彬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意识

杨文彬

摘 要: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了贯彻这一基本国策,我国在中小学开展了环境教育课。地理学科包含有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地理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渠道。那么在地理教学中,该如何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灌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57-01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双重性质。”因此,身为一位地理教师,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让我们的国民特别是年青一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境内容,从理论上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虽然中学以前学生都或多或少接触过有关环保的教育,但这些教育课都是零散、薄弱的,并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而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则比较系统地涉及了众多环境问题,既有陆地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等,这些有关环境的教学内容为环保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教师可以挖掘相关的教材内容,从理论上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水资源的有关水污染的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到水资源污染的严重性,我引用《1996 年中国环境状公报》数据:78%城市河段不适宜饮作用水源,50 %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1997年深圳市年鉴》数据:宝安、龙岗后备水源污染严重,深圳市水库有机污染有所加重,河流严重污染,1997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数据:1997 年深圳市污水排放量约56155吨,而其中城市污水处理率却只有25.1%,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水污染状况的了解,改变了以往误认为水资源很多,且自认为随着科技文化水平高,水资源可循环使用,故而对水资源利用保护不重视,存在着对水浪费的态度和行为。通过挖掘这些环境内容,从理论上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环境意识,做个爱护环境的好公民。

二、结合生活中的环境现象,从事实上警醒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质,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但是对中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对环境的关注,往往使他们忽略了基本的环保意识。因此,地理老师除了从课本上相关内容入手,还必须从身边活生生的环境现象入手,用铁的事实警醒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大气运动这一教学内容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可以引出近几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范围不断扩大,危害也越来越大的雾霾天气的环境现象。为了能警醒学生,还要特别指出:就连李克强总理都专门出席空气污染治理会议时都指出:“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环保执法和其他相关工作方面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让学生明白,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一部门的事,更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所存在的环境污染现象。例如,室内装修材料引起的家居环境污染:地面装修若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面漆的使用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有害有机物等问题,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淮河水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让学生了解事实,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关爱地球、保护环境。

三、通过实践中的环境探究,从原理上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更能燃起学生对环境现象的探究,所以,我们还应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以及对环境污染应采取的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为了使学生从原理上明白环境恶化的原因,可以专门提出课外实践主题学生对这种别开生面的探究题目自然充满兴趣,于是有到污水处理厂的、有到工厂的、有到公路上考察的等。通过他们的实践探究,他们得出生活中环境污染主要有如下: (1)作坊和工厂排出的废气、废烟、废水、废渣和噪音;(2)人们生活排出的烟、气、噪音、脏水垃圾;(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流出的水;(5)矿山的废水和废渣。

根据坏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得出结论,环境污染是可防可控的。对以上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

(1)节约能源,调节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2)加强环境管理,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的生产和使用。

(3)回收可利用的旧物品,制造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如可光解的或微生物降解的塑料。

(4)寻找新材料,提高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催化效率等。

(5)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6)强化环保执法,严格控制“三废”排放,做好“三废”的处理和综合利用。通过以上活动,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使学生得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相关措施,明白了环境问题并不是必然的事,而是人为的。

总之,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不是把环境科学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通过环保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绿色人才”,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