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疑研读研字见功

2014-04-17林秀红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语文教学

林秀红

摘 要:“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可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勇于质疑、深入思考至关重要。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认真思维和积极参与,将“研趣”、“研思”、“研疑”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趣研思;问题意识;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33-01

课堂结构,改变以往单一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认真思维和积极参与,是现今提高语文科课堂效率的探索方向。而“独立寻疑走进课堂,合作解疑共生效应,领悟深化学法移用”,能促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创造性的学习。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发掘教材的内涵,引导学生研读,以“研”促讲读,浅谈几点看法。

一、研趣入文,定向目标

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针对所学材料本身获得的乐趣。”因此,教学伊始,教师给予学生展示生活情境、板画勾勒情境,装拌角色演情境,语言描述生动情境等信息,唤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激情,成为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一种强烈的学习改革内在动力,在学生获取已有信息的基础上敢于质疑。如教《囚歌》,课前我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反映革命烈士事迹的材料。引入新课时,配乐播放学生熟悉的革命英雄形象,引导学生谈感受;背诵匈牙利诗人裴多芬诗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学生顺着教师的教学步骤,自觉地参与研读课文,学生质疑:叶挺将军为什么不要“自由”,他对自由怎么看?教师顺势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沿着这一目标研读。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捕捉学生“兴奋点”,研之以趣,诱之以情,学生寻疑入文,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激学研思,凸现主体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索、自主研读。教学中教师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敢于大胆发言,敢于自由争辩,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学生质疑:“周瑜的30万军队为什么能打败曹操的80万大军?”我马上肯定学生爱动脑筋,然后引导学生:1、转换角度:黄盖提出用火攻的凭据是什么?2、交流评点:曹操的船“接”和“连”的利和弊是什么?3、启发思考:画出体现黄盖诈降时曹操的心情的语句。4、定向点技:说说曹操当时的心情。5、组织讨论:曹操还用哪种做法酿成败局?围绕疑点合作解疑。学生在读、疑、思、议、评中深入理解,体会悟文。这样激发学生自能读书,做到以研促读,共生效应。

三、研议求悟,明理悟情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受着思维方式的影响。求异思维能使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不少的文章,由于表达的需要,文中隐含着不少“矛盾”,初看不合情理,其实是作者的潜心之笔。在教学中,教师善于捕捉“矛盾”进行巧妙设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在对立统一中理解课文。这样,既发散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以达到更深刻领悟课文的教学效果。如《伟大的友谊》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学生质疑:“宁愿”和“厌恶”不是自相矛盾吗?学生就此切入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达成了共识:文中的“宁愿”和“厌恶”是统一的,统一在恩格斯与马克思浓厚的情谊之中。这样,激疑研议,深化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研议解惑,学法移用

俗话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从有疑到无疑正揭示学生求知规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课文的重难点,引导、诱发、鼓励学生自己读中有思,思后发疑,以研解惑,培养学生自己发现疑难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当学生领略了圆明园殿堂的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的小巧玲珑,欣赏园中热闹的街市,幽静的山乡,看到汇聚天下风光的圆明园的迷人景色后,启发学生:你想说什么?而这么一个集中反映我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在园林建设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万园之园”却被侵略者残酷毁灭,你又想说什么?结合理解课文的第一句,以激发学生勿忘国耻,为振兴中华作贡献的情感。再以“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旧址重建圆明园,恢复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为小练笔,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整个“研疑解惑”的过程中,教师“以疑为线”,让学生在研疑中释疑,从语言内容,到思想感情都得到内化和升华。同时也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研趣”、“研思”、“研疑”有机结合起来,以“研”见功!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语文教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