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的开发策略

2014-04-17梁英慧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主题开发内容

梁英慧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丰富广泛的课程资源为内容源泉,以“主题”为内容呈现形式,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和方式。在教学中,我通过激发学生兴趣、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巧设问题等方式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获得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关键词:主题;内容;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32-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丰富广泛的课程资源为内容源泉,以“主题”为内容呈现形式,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和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主题的开发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一、依托兴趣,开发主题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愿望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设计了“有趣的动画”、“探秘七巧板”、 “影子游戏””一日三餐巧安排”等丰富多彩的的主题活动。在“一日三餐巧安排”这一主题活动中,我首先出示一组图片,告诉同学们,“假设今天中午老师请你吃大餐,你会选择下列哪些食物?” 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美味的食物,同学们垂涎三尺,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根据同学们选择的食物,师生进行分析与评价,引入本课主题:如何科学合理搭配饮食。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又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一日三餐食谱。整个活动内容的设计,都调足了学生的胃口,学生始终在喜欢、关注的状态中开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着眼生活,开发主题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这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主题内容。

在四年级,我和学生一起开发了《走进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活动,在这个大主题活动下设计了一系列小主题探究活动,如《话说春节》、《浓情端午》、《月下中秋》、《爱在重阳》等。在《月下中秋》这一小主题活动中,第一阶段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围绕中秋节进行了专题探究:中秋节习俗、与月亮有关的传说、描写月亮的诗词歌句等。第二阶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整合资料、汇报交流,通过这一环节的展示,同学们对中秋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第三阶段,是课堂的延伸在中秋节晚上,学生深入自己的家庭,或为父母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或高歌一曲《十五的月亮》;或与家人一起共赏明月,庆祝团圆。并用视频或照片形式记录下来,教师进而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与评价。又如在《爱在重阳》这一主题实践 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活动了解了重阳习俗,受到爱老敬老的思想教育,我又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巧设问题,开发主题

研究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教师要从这些一直在学生身边或身上发生、演变的问题入手,选择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问题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比如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向学生展示了一组拍摄于学校的照片,学生看了照片立刻发现了问题,校园中的角落里有很多垃圾,垃圾桶被塞得满满的,掉下来的垃圾弄得满地都是。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们的校园这么漂亮,这些垃圾真是大煞风景。”有的说:“我看到其中一张照片拍摄于我们班中,垃圾桶内的废纸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有的说:“我们在校园里看见垃圾该主动捡起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请你们讨论一下。”

之后,有的小组提出应该查找一些资料,把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还有的小组建议调查垃圾的来源,了解垃圾产生原因及数量。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我们确定从垃圾的来源、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活动的实施中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获得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猜你喜欢

主题开发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