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常见物理学习问题分析

2014-04-17赖建才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思维方法物理学习知识体系

赖建才

摘 要: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习惯性用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已有的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即老办法来“对付”这一学科,在这一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造成许多学生出现如物理不会学或者发现学习过程中“事倍而功半”——学习成绩长期不见起色等的学习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理学习;问题模型;思维方法;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82-02

在经过了一年的初中学习“新鲜期”后,升入初二后的学生普遍已经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此时当他们第一次接触到物理这一门新学科的时候,刚开始是充满新鲜感和好奇感的,但是随着课程的展开,问题也将随之而来:如何才能学好物理?

部分学生在此过程中习惯性用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已有的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即老办法来“对付”这一学科,在这一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造成许多学生出现如物理不会学或者发现学习过程中“事倍而功半”——学习成绩长期不见起色等的学习问题。以下主要对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缺乏或在建立物理问题模型的能力较弱

对常见物理问题是否能够在头脑中形象地建立其较为直观的模型,从而对其进行研究,解题,在初中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已知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无法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不会利用物理模型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等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

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如,在电路的理解和分析计算中,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模型或将之与已知模型进行类比(如水流、水压),那么也就不可能正确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后面的电路分析及计算也将无从下手。

二、已有知识体系对物理学习的影响和冲击

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从未系统接触过有关物理的学习,因此当物理在初中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二年以一种“新鲜出炉”的角色出场时,学生刚开始难免会有一段茫然期,不知如何“对付”,此时只好把原有的一些“法宝”祭出来,灵不灵光不管,反正先应应急,把在其他科目中一些方法、习惯等直接移植入物理,此时在学生平时的练习或考试中往往会出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盛况,其中以数学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明显。

由于多年数学的学习,学生习惯了单一的数量的计算。而物理中数字若离开了单位,就失去了物理意义。特别是物理解题时对公示,字母,单位等的有别于数学的规范要求,使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这从学生作业甚至中考中都可以见到的的只见数字不见公式、单位以及必需的文字说明的答案就可看出来。

三、生活中的经验与物理知识的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

学习是一种对已有经验的重组。学生原有经验有一些可能有利于学习的进行,这些经验我们常常会将他们与理论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如在学习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时可举例:风雨天气为什么雨伞容易被卷起;火车进站时,乘客必需站在黄线外等候等;但也有一些经验可能阻碍学习的进行。在物理学习中,存在不少的生活体验与物理知识的矛盾,给学习带来困难。如,运动与力关系问题,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白气”的物态问题。在物理学习中,生活中的直觉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有这样一道调查测试题: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A.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他的像越来越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错选A的比例竟占4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之所以错选,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小与平面镜中你看到的大小是两回事。由此可见,直觉经验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四、当前学生对生活实践体验少造成物理的学习困难

如今的学生动手的机会少了,尤其是进入高年级后,作业的负担重了,但真正的生活,实践的机会少了,有的只是课本和作业,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受的机会变少,甚至与生活脱节。于是我们从学生的物理作业中偶尔可以看到一些天方夜谭的奇迹,例如在有关单位填空题中鸡蛋的质量有填50kg的,一块钱的硬币直径有2.5m。这些显然都是学生对生活体验少所造成的。物理课程理念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希望从学生的起点出发,从学生的经验去出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然而,学生却很少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经验了。

五、常见物理思维方法的操作不当

很多初中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都比较好,但却反应出物理成绩相比于其他科目偏低,甚至随着物理知识的推进,单科学习成绩反而呈现下降趋势,这使得我们不得不从其学习方法或思维方法上去尝试寻找原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思维方法主要有:因果思维、逆向思维及比较思维等。这三种方也是物理中较常应用到几种思维方法,学生应用这几种思维方法的过程中经常容易犯操作不当的问题,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

以上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所出现的几个问题,究其根源,一是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高,与实际联系紧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多变;二是教材的编写比较原则,缺少形象化的说明;三是缺少训练学生思路的典型范例;四是学生还没有把握住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不善于从多方面去理解物理概念,不善于作比较分类工作,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不能从分析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确定遵循的规律——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建立方程——探讨答案的物理过程。一部分学生在学了物理之后,观察物理现象还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经验的水平上,心理层次来得到发展,错误未得到纠正,新观念未曾建立;因此,对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确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消极影响,是当今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些学习问题,实际上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除了“学”的因素外,还有其他多方面的问题,如课程、教师的因素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因素还在发生着变化,给物理学习和教学带来困难。物理学科本身也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带来很大的挑战。要结合教学实践,从学生、课程、教师教学等方面,分析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要在反思教学案例中总结经验,研读课程,提升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方法物理学习知识体系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浅谈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 营造高效物理课堂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