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养人文素质

2014-04-17赵红霞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班级管理

赵红霞

摘 要: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我们应该加强公共空间意识教育,要从保持课堂学习安静、自修作业安静、图书阅览安静、重要集会安静、就餐就寝安静做起,进而增强公共空间意识,在公共空间内提升公德水准,做到心中有他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关键词:公共空间;校内规章制度;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46-03

有消息说大陆去香港旅游的游客缺乏公共意识,在公共场所如入无人之境,将公共空间作为自由挥洒的天地,不管是在地铁、公园游乐场、街道还是其他旅游景点,大陆人常常无视公共秩序,为人所诟病。无独有偶,也有一些经常去东南亚旅游的国民说,当他们在餐厅就餐的时候,很少看到欧美国家的人,他们一打听才知道,欧美人一般不去华人比较多的餐厅,因为比较喧哗吵闹。也有在咖啡馆里成就文学著作的外国作家,除了他对咖啡有独特的灵感之外,这也与咖啡馆的气氛有很大的关系——咖啡馆里的气氛非常融洽,相互之间也不会打扰,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很小,这不会感到象坐在家里那样孤独。倘若是在我们国家的咖啡馆,恐怕很难见到这样的景象。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穿睡衣上街等“小事”,既不属于法律范围,也难以摆上道德法庭,它们到底是“民族习惯”、“文化差异”无可厚非,还是因其“不合适”而加以摒弃?诚然,这些习惯习俗由来已久,很有些文化的“根底”。然而,文化不等同于文明,需要不断进行扬弃和更新。具体而言,文化与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即人化”,是人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文明,则是文化的升华,象征着文化发展的程度,是文化的“果实”和“精华”。文化相对于自然和环境而言,文明相对于蒙昧和野蛮而言。为什么我们会缺乏公共空间意识?余秋雨在演讲中说,中国只有两大空间:家庭空间与朝廷空间。前者让我们懂得妇道和孝道,后者使我们明白了王道和霸道,而中间的人道,却没有空间和时间予以说明,从而更无公共空间。余秋雨说,古代县官出衙,永远举两块牌子——“肃静”、“回避”。自古以来中国都不太有公共空间,造成我们对“公”的概念非常模糊。以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公共空间是家庭的延伸。只因他人非我家属,他方非我家院,我就勿需珍惜而任意可为。公共空间的缺乏,造成人文精神的稀薄。毋宁说,“事实胜于雄辩”。公共空间意识的培养,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呢?

一、公共空间概念

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这些活动大致包括公众自发的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会。

公共空间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构成。它是衡量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的标志,是国民素质优劣的体现。 “公共空间意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其中的“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观念,体现了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体谅他人即体谅自己的“使所有人利益最大化”原则。

假如在公共空间缺乏自我约束,则会妨碍公共秩序,而公共空间遭到破坏,到头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现代化社会的建成,不仅需要千万座高楼大厦的崛起,而且更需要国民素质整体的提高。没有现代化的人,何来现代化社会的实现?公共空间意识的培育,是当前家庭、学校、社会都不可忽视的教育问题。

二、提升公共空间意识的策略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应该加强公共空间意识教育,要从保持课堂学习安静、自修作业安静、图书阅览安静、重要集会安静、就餐就寝安静做起,进而增强公共空间意识,在公共空间内提升公德水准,做到心中有他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一)建立校内规章制度

班内管理:

1、教室是学习的场所,要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

2、学生不能带与学习无关的物品进校,尽量不带贵重物品,如手机、游戏机、随身听等,带来的话,要注意保管和使用的时间场合,发生丢失的,由自己负责。

3、午休时间不能在教室内外大声喧哗、打闹。

4、不串班、不串年级。

健康卫生管理:

1、随时保持教室内的卫生。地面、窗台、讲台、桌椅、黑板干净整洁,垃圾桶内的杂物和学生座位内的垃圾要及时清理。

2、生病的学生应坚持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患具有传染性疾病的学生不到学校,要留在家里等病好了后再来上学。有条件的,可做一下教室的消毒工作。

3、学生一律在学校规定的地方安静用餐。要收拾好餐后用品,保持用餐区域内的卫生。

4、及时清理多天喝不完的矿泉水,不让学生吃、喝不健康的食品。

财产管理:

1、教室内无人时,要做到关灯、关电扇、关多媒体,做到节电。

2、爱护所有教学设备,包括专用教室的实验器材和设备。

3、爱护校内的一切公共财产:包括厕所设施、宣传栏、垃圾桶、灭火器、各处门窗、玻璃和墙壁。

4、爱护所有体育器械,用后及时回还。

为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受到约束、控制,参与各种活动、竞赛的积极性有所提高,采用扣、加分的形式进行量化,评价学生的每月行为规范及学期结束时的操行评定,从而提升学生的公共空间意识。

如生活习惯篇考核细则:1、准时到校,不迟到。每次迟到扣1分,无故不到每次扣3分,并计旷课一节。2、加强锻炼,认真做好两操,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表现差每次扣2分。3、讲究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不在教学区吃零食。违反规定每次扣1分。4、值日工作(包括大扫除)认真到位。到岗不到位每次扣2分。无故不参加每次扣4分。5、文明就餐,不乱倒菜饭,不将菜饭带出食堂。就餐插队每次扣2分,乱倒菜饭或将菜饭带出食堂,每次扣2分。6、爱护公物,不损坏财产。故意损坏财产情节较轻每次扣2分,情节较重每次扣4分,并给予行政处分。7、住校生自觉遵守寝室出入制度和双休日制度,不按规定出入寝室,每次扣2分,随意翻动别人物品,每次扣4分。双休日住校手续不全每次扣2分,住校期间违反校纪校规的,每次扣4分并给予行政处分。(具体违纪行为另扣)8、住校生寝室内无吸烟、赌博、藏有刀具、棍子等器械现象,以上情况每次发现扣8分,并给予行政处分。

学期操行评定时,凡是符合“加扣分在前15名”、“符合管理手册内容”、“通过班级代表评议”这3个条件的同学为优秀,凡是达到“过低或负数的操行分”、“严重影响班级考核”、“通过班级代表评议”这3个条件的同学被评为及格与不及格,凡是校门口迟到或无校牌的同学通过班级代表评议考虑要不要降档次。参加这些评议的班级代表是非观念强,很正气。通过这些环节,真正让平时的操行量化起到实效,同时保证每生最后拿到的操行等级公开、公正、公平。

为更好地合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强化学生“五自”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学校还将试行德育学分制方案,用学分来反映学校德育的要求和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根据学生日常表现,根据月度考核细则,对照加分、扣分项目,严肃认真、公正合理、一视同仁予以执行,实行每月测评、期终总评。总评将分四个等级,即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学期总分在90分以上者为优秀,计4学分;75—89分为良好,计3学分;60—74分为及格,2学分;59分及以下者为不及格,学分为0。当学生考核为合格时,给予警示教育。当学生月度考核不满60分,进行家访或邀请家长到校进行情况交流,视情况,进行不同纪律处分。

这样的方法,目的就是给学生立规矩,而后成习惯。好的习惯,便是公共空间意识成功达成的体现。立规矩前,可进行相关的主题班会,并结合班级自身的情况发一份倡议书,下述为笔者所在班的倡议书:

11商务英语1班“提升公共空间意识”的良方

1、理解篇:

对公共空间的保护就是对自己健康的保证。

公共空间,顾名思义就是公共公开的地方,要顾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不要把个人不好的习惯带到大家空间。

在公共空间里,不要只想着自己,空间是公共的。、

在公共空间里要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塑料瓶不应从远处扔进垃圾箱,以免打到同学。有时门外有人敲门,近的同学就及时去开门。在教室里千万不能追逐打闹,因教室的空间很小,很容易撞到同学或桌子,很容易受伤。有些同学会乱扔粉笔,粉笔可能掉到同学座位下被踩烂,地面就会很脏,也会导致粉笔的浪费。在教室这个公共空间内,应多为其它同学着想,不要老想着自己。

2、爱护公物篇:

早上在开门同学还没来的时候,有的同学会翻窗户,这样既会对窗户有一定的损坏,也会不小心弄伤脚。 老师语:难怪这段时间老有窗扣损坏?一定要用钥匙进门啊!

同学离开教室应随手关门、关窗,离开教室手机不能在充电,以防引起事故。

老师语:是啊!安全之弦永远要有哦!

3、教室卫生篇:

不要吃有气味的食品,在我们扔水瓶时,喜欢从远处扔过去,这样不仅容易扔到人,而且掉到地上有时也不会去捡起来,这样是很不好的。

作为班级保洁员,我经常要进行保洁,而垃圾箱旁边保洁的次数是最多的。

不得因自身原因而使得教室不整洁。

老师语:多多体谅保洁员的工作,扔垃圾时多走几步路,个人抽屉里的垃圾多几次清理。

4、同学交往篇:

不在公共场所做过于亲密的动作。

和异性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在公共空间里卿卿我我。

老师语:那些人不要把我们当作空气了,要在乎我们的感受。多进行群体交往,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

(二)参加社会实践,学习社会规章制度

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到比学校的课堂更大的讲堂中去,不仅展现了自己的能力,还增长了知识,磨练了意志。虽然有些事情看上去十分平淡,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也是一次亲身经历,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累积了经验,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三)网络实名制,提升网络空间意识

面对目前互联网用户各心理、行为问题,网络实名制作为一种以用户实名为基础的互联网管理方式,可以成为保护、引导互联网用户的重要手段和制度,并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因素影响。

(四)走向世界,改变公共空间意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固然有差异,但是世界文明是共同的。这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我校陆续有教师出国工作学习交流,每次回来后,他们的出国访谈录都会在校报上、校园网上报导。这里摘出其中的一部分“在满聚乐高级中学校园内,你可以看见有许多学生都化了妆,但有一点是大家都一样的,那就是全体学生都穿着校服。在满聚乐高级中学的规定中,学生可以化妆,因为这是法律承认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在给予自由的同时又加以约束,体现了其尊重人权却又不失规矩的准则”。“

四、结束语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在公共空间中能做到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攀折、损坏花草树木,不乱刻乱画;能排队候车不乱穿马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无污言秽语、嬉戏打闹;能熟练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仪容仪表整洁得体;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能够热情为陌生人指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让座等。每个人能为提升国家的整体文明水准,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班级管理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