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视角下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2014-04-17黄祖斌李菊山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数学教学新课改

黄祖斌 李菊山

摘 要: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展开研究,并提出数学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的学科本质等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24-01

德国一位教育学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把一勺盐放在你面前,你根本难以下咽,而把这勺盐放入一锅汤中,你会觉得是那么美味。教学情境对于教学而言,如同盐与汤一般,教学就是那勺盐,而汤就是教学情境。只有“盐”没有“汤”,学生就会感到难以下咽,而如何把教学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做出一锅学生愿喝、爱喝、想喝的“汤”,这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每一个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情境的生活性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突出教学情景的生活性。

一是从学生的亲身生活经验中提炼情境。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为了追求新鲜和特别,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创设出自认为很合理的情境,结果却吃力不讨好、学生不买账。所以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首先要想到学习这个知识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哪些,我可以从中找到与这个知识点相近的生活原型,然后进行提炼、加工,创设出“适销对路”的数学情境。

例如:华应龙老师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课件出示一个倾斜度比较小的滑梯,老师问:玩过吗?

学生答:玩过。

老师再出示第2个倾斜度稍大的滑梯,问想玩哪个?大多数同学说第二个,于是老师出示第三个倾斜度更大的滑梯。“第三个”同学说,又有很多同学笑了,改口说:第二个。

老师笑问:有人笑了,为什么笑?学生答:第三个太斜了。

老师问:这三个滑梯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它们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宽有窄

老师说:得都有点像,不过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那需要用数学的眼睛才能看出来。

学生:角度。

正是把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的巧妙结合,华应龙老师从滑梯中找到角,给角的度量配上生活原型,给数学教学创设了一个好的情景。

二是从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中模拟情境。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教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数学知识都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中找到原型,但是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中寻找数学原型,创设数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时,我为学生展示了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比赛情境,出示了2号选手的比赛成绩:9.7、9.8、9.86、9.8、9.9。通过比赛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引导他们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二、关注数学的学科本质,凸显数学情境的问题性

情境并不全是生活的。随着知识的积累,学生更喜欢那些体现数学本质、有着很强问题性的情境。

一是在知识的矛盾处创设情境。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创设情境,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又能呈现出原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的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先复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猜测: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一部分学生回答:“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一部分学生回答:“不是”……

然后我出示一列数:13、23、33、16、26、36、19、29、39,再让学生观察判断。在判断中一部分学生发现自相矛盾的现象:个位上是3,6,9的数,并不一定能被3整除,于是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

二是在知识的疑问处创设情境。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知的过程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重新调整平衡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主动思索、尝试。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怎么办?有人回答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测量;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怎么办?有人回答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求校门口圆柱形柱子的体积呢?学生面面相觑。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探求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

三、关注数学情境的有效运用,凸显数学情境的实用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从教学情境中读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乘除法》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菜市场有甲乙两个菜农,他们卖同样质量的白菜,李奶奶想买3斤白菜。甲说:“我的白菜5元钱3斤”,乙说:“我的白菜每斤1.8元?”张奶奶买谁的白菜划算呢?为什么?说出你的解答方法。有的学生:用乘法解答1.8×3=5.4(元),因为5.4元>5元,所以买甲的白菜比价划算。有些学生:用除法解答5÷3≈1.67(元),因为1.67元<1.8元,所以买甲的白菜比价划算。有学生说:用5÷1.8≈2.78(千克),因为2.78<3千克,所以买甲的白菜比价划算。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很自觉地就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来。

总之,教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在现行新教材中,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精心创设情境必将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袁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当代教育科学,2007(18)

[2] 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7(03)

[3] 王文娟.郭彬等.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微[J].林区教学2008(12)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数学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