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管理者对新媒体的应用状况

2014-04-17周小萌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管理者大学生信息

曲 珩 周小萌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浅谈高校管理者对新媒体的应用状况

曲 珩 周小萌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这一新形势,高校管理者应正确认识到当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新媒体的应用内涵,从内涵认知、人才建设、交流互动、管理体制等方面着力改善,占据高校新媒体阵地,努力成为大学生思想的引航人。

大学生;新媒体;高校管理者

随着科技的跨越发展与网络媒体的丰富涌现,与传统媒体相异的“新媒体”,也就是以数字技术、互联网络、移动通讯等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平台的各种媒体形态的总称,正不断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群体,尤其是常常领航于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们,更是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这一浪潮之中;更重要的是,鱼龙混杂的网络资讯极容易造成广大青年学子的思想混乱与精神误导,不利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为此,与时俱进地运用多种渠道来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平台“精心树人、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就成了我们高校管理者的工作要旨和应有之义。

一、高校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特点

(一)思想交互性加快

由于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即时性和广泛性,信息传播方式不再局限于空间、时间和设备,信息传播与接收的两端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也使大学生从固定的信息接受者逐步变成了信息的选择者、传播者、消费者,整个信息网络从传统的链式结构变成点对点的互动式结构,网络的信息流向呈现出一种散状的交互式结构。

(二)思想自由化增强

随着网络等数字新媒体的应用,通过数字互动媒体平台接收和发送信息的立体化传播成为主流,信息传播不再属于专业队伍的专利,任何具有网络传播能力的设备都能成为信息的载体,而所有信息的参与者同时也扮演着“接收者”和“发布者”的双重身份。个体凭借新的媒体技术平台,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舆论形成过程中来。网络本身并没有倾向性,所以大学生可以匿名在网络上随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共同将网络打造成一个“开放自由、兼容并蓄”的思想平台。

(三)思想独特性凸显

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传播的中心环节。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大学生们开空间,“织围脖”,发微信,努力成为新的网络“意见领袖”。此外,开放、多边的网络和多重面向的虚拟交往也增加了个体节点式爆炸、影响舆论发展方向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突发性事件中,大学生往往较其他群体更具有较强的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意识,对大众媒体的议题采取强烈的抵制,从而形成一个与传统媒体相抗的信息发布群体,更加凸显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独特性。

二、高校管理者在新媒体应用方面的缺失

由以上可以看出,广阔的网络平台使高校学子的思想更为蓬勃丰富,同时,不断变化着的学生思想也需要高校管理者实施更富有创新性的措施。然而由于部分高校管理者对新媒体的认识仍没有达到足够高度,自身又缺乏对新媒体的熟练运作能力,只能“望网兴叹”;再加上网络媒体可能导致的“传播信息失实、传播范围过广、传播管理难控”等结果,高校管理者在新媒体应用方面仍然存在以下缺失:

(一)新媒体内涵认知缺失

宣传方式不断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现状本身就造成了高校在团结和引领青年工作方面的复杂化,增加了覆盖范围和宣传深度的困难。以各高校学院团委的新浪微博为例,各学院团委虽然都组建了微博,但从数据上看,各学院团委还停留在追求微博数量上,而没有在微博的质量上真正的下工夫,只是把新媒体手段仅仅作为辅助共青团宣传工作的一部分;其次,从微博内容来看,高校管理者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发布一些政治性比较强的信息、对大学生实用性很弱的信息、或是已经被转载量很大的信息,这些信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没有较大影响力,没有搞清楚大学生在利用新媒体时究竟是为了什么,传播些什么,想要获取什么。因而,在对新媒体手段和对当代青年思想意识的不了解下,导致了高校管理者在新媒体理念上的缺失。

究其原因,还是由于高校管理者自身对新媒体的认识不足,并没有考虑到新媒体的技术难度和复杂操作,在具体的发布内容审核上,也只是本着政治大局观,以不犯政治错误为根本,而没有认识到要创作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讯息,没有把高校的重要工作展现出来让青年广泛参与。所以,对新媒体手段和青年思想意识认识的不足最终导致了各高校在新媒体应用方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利”的目标难以达成。

(二)新媒体人才建设缺失

新媒体的应用需要复合型人才。他除了要有网络传输等专业技术之外,更需要负责人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敏锐捕捉受众的心态,正确引导他们的潜在需求。部分高校管理者缺乏一定的学习精神,未能适应新媒体工作瞬息万变的环境,无法做到紧扣青年脉搏,发挥高校工作特色,因此就无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思想引导作用,也终将被时代所淘汰;此外,高校新媒体的工作团队应该拥有足够的凝聚力和梯队厚度,在具体实践中锻炼人才,为高校新媒体的良好运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新媒体交流互动缺失

纵观高校新媒体的应用现状,不难发现,高校新媒体对公众的吸引力很有限,而有限的粉丝愿意参与互动的更是少之又少。有学生将高校新媒体戏称为“布告牌”,即只起一个告知的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高校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新媒体是意见收集与问题解决的平台,只将其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往往与学生零交流或者交流很少,不仅没有发挥新媒体“与公众微距离”的优势作用,反而会降低学生对高校新媒体的热情;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者没有做到及时“线下跟进”,激活线下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利用联动机制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保障其能够获得的最切实利益。如果高校新媒体不能做到脚踏实地,上下互动,当公众不再对其抱有希望,变“关注”为“漠视”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了。

(四)新媒体管理体制缺失

高校新媒体与其它新闻传媒、私人网页不同,其根本目标不在于情感的分享与表达,而在于思想的引领与启迪。要想在浩瀚的讯息海洋中崭露头角,不仅需要新异有力的宣传手段,更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以保障其自身的良性发展。然而,部分高校管理者对新媒体的监管方式和立意定位缺少有效的考量,将新媒体的应用视为一种频次任务,只是追逐任务的完成和数量的堆砌,使得发布内容过于肤浅草率,形式缺乏创新特点,导致了宣传内容的随意性、同质性和苍白感,也就很难引起学子们的认同与回应。

三、高校管理者在新媒体应用方面的建议

结合上述问题及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和提高: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顶层设计

首先,不仅要把新媒体看成一个简单的宣传工具,还要将其作为在新形势下与学生进行“微距离”接触的重要方式方法,以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契机,以宣传内容为导向,让广大学子了解到学校的工作,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其次,各高校各部门已经在利用新媒体手段上进入到了多元化的宣传领域,但决不能仅是把自己看作为新媒体手段和宣传领域的一个发布者和参与者,更要把自己摆在一个思想潮流引领者的位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新媒体宣传领域的优秀参与者。

(二)培养专业人才,深化梯队建设

首先,高校要加强各部门工作人员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发布重要、权威信息。及时征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舆情;其次,要打造有层次、有深度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实现团队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团队成员的个人意志与利益,最大程度上减少核心人才的流失。实现整个团队效率最大化。

(三)拉近沟通距离,及时信息反馈

第一,要做到内容语言亲民化。即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多发布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型信息或咨询性信息,或邀请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某一话题或某一工作;同时,多用一些网络语言或句式,拉近与青年学生的距离,但切忌无场合无条件的滥用网络文字,争取亲民化,拒绝俗套化;第二,要做到工作态度宽容化。即针对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应采取宽容的“不删帖”态度,通过公开化、透明化的讨论来实现问题的合理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声音,还可以在辩论过程中凸显高效管理部门的优秀素质、宽容态度以及为学生服务的急切心思;第三,要做到信息反馈及时化。学生利用网络媒体与高校管理部门进行互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期待自己的诉求可以得到回应、问题得以解决。因此我们应该力戒“作秀心理”,具体责任到人,严格线下跟进,并将结果及时有效地在网上予以公布。

(四)明确责任意识,完善监管机制

首先,高校管理者应设立专门的监管领导,对于利用新媒体所发布的讯息进行细致严谨的审核,加强有效信息的过滤整合,在有限的范围内加强内容的深度和实效性,提升每一条讯息的质量和价值;其次,还应在设有专人监管审核基础上,要明确清晰规范的审核流程,要从观点态度、原创性、思想引导意义、群体覆盖效果等多个维度对每条发布讯息进行科学的评定与审核,确保高品质。此外,还要在人员分工上进步明确,对于送审流程进行细致的规范,提高审核效率,确保出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反馈,有效改正,强化审核制度的执行力。

四、结语

习总书记在8·19讲话中着重强调:“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我们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面对互联网信息浪潮的惊涛汹涌,高校管理者如何维护这一处校园净土,如何帮助培养高校学子的中国梦与正能量,共同打造一个和谐友爱、文明进步的校园氛围,不仅是我们需要着力改善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一名高校管理者应尽的义务与担当。

[1]李粤.青春在行动[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2]陈菊平.新媒体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3).

[3]张英杰,杨延生,等.高校媒体整合与校园文化引领[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4).

[4]冯支越,吕晓轩,唐诗.关于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考教育,2012(11).

[5]易连云,兰英.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4):67-70.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manager on new media

Qu Heng, Zhou Xiao-meng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130000, 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lso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university management work.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college administrators should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ew media, from the aspects of connotation, talent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fforts to improve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media, to occupy the position, and strive to become the ideological pilot.

college students; new media; university manager

G657

A

1000-9795(2014)02-0492-02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3-12-23

曲 珩(1981-),男,吉林长春人,从事行政工作。周小萌(1986-),女,吉林长春人,助教。

猜你喜欢

管理者大学生信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展会信息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