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中的互补分析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学习者运动

李 晖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锦州 121001)

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中的互补分析

李 晖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锦州 121001)

运动训练属于竞技体育范畴,体育教学属于学校体育范畴,在大的体育范畴下两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区别,区别主要体现在两者开展的目的、任务以及实施手段与管理方法的不同,但两者在体育活动中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之间是一种部分与全面、普遍与拔高的关系。本文通过引入“互补”的概念,对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旨在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以及实践性的提高。

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互补;分析

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分属于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且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又因为,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因此,这就说明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之间关系的探讨十分有必要,因为对两者的探讨可以有助于对两者异同点的全面把握,更能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两者的互补及促进,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体育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实现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共同发展。

一、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概念简述

(一)运动训练的概念介绍

所谓的运动训练就是一种专门的教育过程,它是在教练员指导的基础上,通过运动员的主动参与,以促进运动员运动成绩保持或拔高为目的而组织的活动。在这整个过程中,教练员需要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运动员所训练的项目,通过多样化训练方法以及手段的采用,对运动员的生理、心理以及智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其中生理训练包括身体素质、运动技巧以及活动战术的训练,从而保证运动员的成绩得以保持甚至是提高。

(二)体育教学的概念介绍

体育教学是属于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相统一。即体育教学是在老师发挥针对性、目的性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学生主动地对体育的基础知识以及卫生安全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过程,通过掌握基本的体育技巧以及技能,在增强自身体质的同时,促进身体机能能力、运动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学生德、智、体实现综合发展。体育教学被归为学校体育一类,而在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体育教学发挥着重要、关键的影响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的基本形式包括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技巧的教学,两者中最主要的教学形式是体育技巧的教学。

(三)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

从两者的概念简述中可知,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都是体育形式的一种,并且都是“教”与“学”相结合的活动过程;都需要在活动场所以及训练器械的基础上开展;训练的主体都是人的身体;训练形式都需要身体承受一定的负荷;在训练的过程中,都需要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以及目标。这些都是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一系列相同之处,但是他们之间也存在众多的不同点,而其中最直接的不同就在于运动训练属于竞技体育范畴,体育教学属于学校体育范畴,从这点上看,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就内在属性、活动目的以及活动任务等都存在极大的差异性。

二、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

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之间最大的联系点就在于表达方法一致,这里所说的表达方法就是指人们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现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两者的联系还体现在发生阶段相同,即都是身体的正生长以及发育阶段;活动形式相同,即都是教授与学习的结合;影响因素相同,即都受到学习者生理以及心理的影响,也受到活动场地、训练器械以及自然环境的制约;都容易造成身体伤害,因此都需要必要的防范措施;在活动过程中,都提倡思维意识与身体语言的统一与结合。因此,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两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学习者机能能力的提高。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运动训练的认识不够,其实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都具有教育教学的意义,在学习这两者时都需要在具备一定体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技巧以及方法进行训练。

三、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区别

(一)从概念的角度出发

首先,运动训练属于竞技体育的范畴,它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过程,通过挖掘学习者的生理、心理潜力,在挑战高难度、高要求以及高强度运动技术的同时,刷新原有的优异成绩。然后,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开展中的其中一种形式,它是通过老师的引导,在学生发挥自主性学习意识的基础上,使自身综合能力、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观念得到培养。体育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从特征的角度出发

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多样方法与科学器械的统一、运动项目与训练手段的统一以及训练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现代化的训练方法、训练器械以及科学化的监督手段,充分挖掘学习者的身体潜能以及运动潜质,并采用高难度以及高要求的运动形式促进学习者训练成绩以及运动技术的提高。而体育教学的特征就表现为在激发全体学生体育意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体育相关能力的培养。此外,体育教学也要兼顾学生德、智、劳的培养。

(三)从目标的角度出发

目标是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运动训练的目标就是成绩以及名次,它强调的是比赛的结果。而体育教学则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身体素质以及提高身体机能,它强调的是过程,是身心愉悦的感受。因为两者目标的巨大差异就使得它们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体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肩负着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四、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互补分析

(一)“互补”的相关介绍

互补就是互相补充。据互补原理指出,物理学与生物学是互补,因为物理学的特点是对无生命现象本质的揭示,而生物学是解析具有生命现象的本质;在生物行为中,本能和理性这两种方式就是互补;在文学艺术中,即兴与构思也是互补。通过利用互补原理对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利于对两者之间的矛盾形成全新的认识,还能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共性得以充分地证实。虽然目前,人们对互补原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以及明确的概念,但是通过互补原理对事物进行认识、了解的方法却已有详尽的表述。

(二)互补的具体体现

通过对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互补分析,在实现两者相渗透的基础上,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几种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互补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一,运动训练手段的灵活运用。促进学生自然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便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一种直接表现。自然素质属于素质结构塔中的下层部分,但是尽管如此,自然素质不仅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素质也产生着约束力。而自然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身体素质,因此发展自然素质也可以说是利用体育教学的过程,使学习者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增强身体素质就需要使学习者的身体承受住一定压力的负荷。而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通过高难度、高强度的生理负荷,使学习者的体能、素质得以快速、全面的增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运动训练的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能、体力等身体机能,还有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

第二,运动训练项目的合理使用。首先,在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学内容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因此,在选择体育项目时,老师应该坚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针对性的挑选实用的项目类型,再通过精心的设计,有意识的将体育项目联系起来,从而使各个项目都连贯成完整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教学过程。然后,体育教学开展的基础是对运动类技术、方法的教学和训练,而因为运动训练的项目具有丰富经历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但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也属于成熟性、技巧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竞技性活动不仅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老师单纯地引用健身项目,如跑步、俯卧撑以及仰卧起坐等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那最终的效果除了强健身体外起不到任何其他的作用,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也成为了一句空谈。因此,将运动训练项目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满足逐渐创新的体育教学需要,还是适应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其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选择合适的、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法;二是根据项目的实际特点,通过方法与内容的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在教学方法的帮助下更快、更好地进入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方法既是教学组织形式,也是训练手段的使用,就程度来说,训练手段才是体育教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因为手段的选择、利用与体育效果的获得之间存在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因此,为了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老师就应该灵活运用丰富的运动训练手段。

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同属体育的范畴,且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大力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社会创造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促使我国体育事业稳步和健康发展。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各有其特点和优点,也拥有一些相同点,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两者既要独立成长也要相互补充。

总而言之,通过互补原理的引入,对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互补原理的基础上,既对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明确指出了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以及差异性。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都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之间的互补发展以及确保运动训练更好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这就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思考和探究。

[1]王斌.论运动训练方法和体育教学的互补[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6).

[2]马广卫,余曦.户外运动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3]陆世斌.对若干体育教学原则与运动训练原则异同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4]石挺荣.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差异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9(15).

[5]闫慧民.体育运动训练原则及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9).

[6]陈满平.试论学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异同[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7]金光辉.从体育教科书和专著的立论基础看体育思想的演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2.

Analysis of complementary in sports training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i Hui

(Liaoning Petrochem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Jinzhou Liaoning,121001, China)

The training of competitive sports physical education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the school sports belongs to the sports category, both of them have inherent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form, the differenc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ir development objectives, tasks and means of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fferent methods, but they relate in sports activiti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Between the sports teaching and the movement training is a part and overall, universal and high relationship.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complementary",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and sports teaching, seeks to promote the sport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l improvement.

sports training; sports teaching; complementary; analysis

G808.1

A

1000-9795(2014)02-0417-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1-04

李 晖,男,讲师,从事体育教育(大学所学专项排球)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学习者运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不正经运动范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