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探析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体育

徐 栋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锦州 121000)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探析

徐 栋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锦州 121000)

体育在高校各专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体育教育教学任务的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但长期以来,社会上对体育教师存在诸如“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偏见。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是适应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体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心理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向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工作主要依靠体育教师去完成。随着高校教育理念的发展和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师资整体素质与能力水平提升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距离“教育型”、“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的要求相距甚远,不能满足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现状

1.思想道德素质

1.1政治思想素质:体育教师思想政治觉悟水平的高低,可以从侧面反映其政治、思想素质水平的高低。调查结果显示,对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文件、会议精神以及发生的重大事件等体育教师比较关注,说明体育教师总体的政治觉悟是比较高的。

1.2职业道德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已逐渐地发生了改变,部分教师思想还不够稳定,对教学工作投入精力明显不足,对教学敷衍了事。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师言谈举止方面的表现还需要大幅度的提高。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忽视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师表”身份,个别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缺少语言美和行为美,缺乏最基本的师德,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

2.科学文化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渊博的学识是一个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育人工程”将形同虚设。

2.1知识素质:随着体育生活化、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国内外高校间交流领域的越来越广泛,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具有相当的外国语水平;信息化社会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对于接受传统办学模式的体育教师来说远远不能适应这方面的要求。

2.2专业素质: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体育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大部分教师在校期间接受的基本是竞技体育教育体系的专业教育,又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体育教师不能进行经常性的学术活动,没有接受过体育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未能及时更新知识,因而体育专业知识老化,更新不够。

3.能力素质

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科研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及处理各种偶发事件能力等。

3.1教育教学能力: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存在“体育即运动、运动即技术”观念,“健康第一”只停留在口头上,导致其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方法等不能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3.2组织能力:体育课教学的组织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场地、器材条件等,运用制定计划、场地布置、教学常规、讲解、口令、骨干培养与使用等手段,进行合理安排所采取措施的综合能力。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组织能力都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已体现,但在精雕细刻上还缺少精品意识。

3.3体育科学研究能力:虽然科研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早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但大部分体育教师这一认识并未转化成参与科研的自觉实际行动。体育教师基础知识不是很强,加之有的体育教师本身缺少科研意识,缺乏学术上的探索精神和扎实的钻研作风,存在一种浮躁情绪。表现为学术观念淡薄,科研能力不高,论文质量也不高;科研方法单一, 多为科研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和编写论著的百分比偏低;有“不评职称不写论文”思想的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缺乏科研能力已成为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大“拦路虎”。

3.4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学会将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应用到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管理中,为体育教学和科研服务。

3.5处理各种偶发事件能力:体育课堂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教学环境比较空旷和复杂,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91.5%的体育教师能够较好地对体育活动中的各种偶发事件,作出迅速判断和分析。

4.身心素质

作为体育教师,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是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4.1身体素质:体育教师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标志,能顶得住严寒酷暑,经得起风吹雨打,每天总是昂首挺胸,精神焕发。但事实上却不容乐观,我校的体育教师体重超重,肥胖者呈上升趋势。试想:这样的重量级老师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吗?老师能给学生树立“健康”的标志吗?

调查显示,体育教师中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仅占15%正因为缺少体育锻炼,近几年,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或比赛中运动损伤的现象时有发生。

4.2心理素质:没有健康的心理不可能去为人师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不可能与同事、同学合作,求得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的是体育教师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作风等。由于大多数体育教师都经历过专业的训练,训练中顽强的意志品质与比赛中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使得72.6%的体育教师都能以最佳心理状态来应对困难。

二、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现状的问题分析:

1.师德考核实践流于形式

师德考核虽然已纳入各高校教师考评体系,但实际操作中仅凭教师的印象投票,搞选举或轮流坐庄的考核推优方式,致使教师师德考核流于形式,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师德水平。

2.知识结构单一和陈旧

高校体育教师除了具有能胜任体育课堂教学和辅导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之外,还要求教师在多能的基础上,精通一至二项最能体现自我潜能的专项运动,了解该项运动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并能站在前沿,从而对它具有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显然,有些高校体育教师要适应这样的要求,是力不从心的。

3.重科研评价,轻教学评价

在科研考评中学校既注重科研质量考评,如发表文章和承担科研项目的级别等有相应的量化考评标准.但对于教学则因学科种类多、学科教学差异大、教学方法多变等难以做到质上的区分,因而对教学只有量的要求,只要教师在每学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就可以通过考核。这样的评价导向,使教师们对自己教学能力提高重视程度不够。同时排课时,不管水平高低、思想素质好坏,人人“平等”有课上,教学质量好的同志,在政策得不到体现,而教学质量有问题的也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加以控制。使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受到打击,阻碍了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4.教学水平停滞,科研能力不强,学术成果形式比较单一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没有从育人的角度去规范教学行为,而是以竞技技术为主去教学,教育理念落后,理论水平较低,教学方法陈旧,已不适应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从技术型向技术理论型转化的形势。同时也限制了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导致教师科研能力较差,科研质量不高。科研经费的缺乏也难以调动体育教师的科研兴趣。

5.身体素质

体育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体育素质做为提高教学的基本保障,也更能体现出体育课和体育专业教学的突出特点,而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平均年龄偏高,身体素质已趋向于下降,加之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师有目的、自觉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的居于少数。因此体育教师身体素质的下降已成为影响提高教学质量因素之一,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

1.管理机制的调控与引导

1.1完善师德管理制度,营造讲师德的氛围。

1.2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

1.3营造温馨、宽松的工作环境。

1.4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优化教师队伍学源结构与知识结构

2.1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夯实理论基础。采取选派和自愿相结合,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增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与整体素质,不断优化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

2.2加大职后培训力度。职前教育侧重于未来教师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而职后教育侧重于教师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如“请进来”,即学校每学年安排几次校外专家来讲学、指导或做学术报告;“走出去”,即派遣教师参加各种论文报告会,参加各种函授班学习,参观优秀学校等做法。帮助教师了解学校体育改革的最新动态,拓宽教师的视野,更新知识和更新思路。

2.3加强体育教师专业体育技能的培训。“身教胜于言教”,体育教师外在健康的体魄、娴熟的运动技能都能对娴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体育教学的需要。

2.4实行“导师制”, 以“传、帮、带”等形式,让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带头人对青年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上培养,加强对教学与科研的梯队建设。

3.提高对体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体育教学不断向科研提出新课题,科研则以新的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科研工作,可以促使教师去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了解新的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能够充实和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和新时代的气息。特别是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共同组成课题小组,更能大大促进体育教师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如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介绍、体育科研选题与科研方法等讲座。

3.2让那些学历层次高、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有成就的、教育教学水平技高一筹的骨干教师得到重用,充分调动这些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

3.3为骨干教师创造条件到省内外兄弟院校,进行互访学习。

4.完善科研量化评定制度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多年来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指导思想,构建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急需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使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1]王智慧.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2]王晶.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5).

[3]陈明坤.适应终身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体系的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11(3).

[4]霍兴彦,林元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研究总素与展望[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

[5]李文革.学校体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师素质重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12).

Analysis on the promo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Xu Dong

(Jinzhou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China)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on the majo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ask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But for a long time, there is prejudice of society for PE teachers on the problems such as "simple minded, well-developed limbs". Teachers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establish a good social image, also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curriculu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G451

A

1000-9795(2014)02-0324-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2-20

徐 栋(1967-),女,陕西省绥德县人,副教授,从事体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素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