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品社课程教学中完成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引导

2014-04-17陈孙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品社行为习惯小学生

陈孙义

(福州市仓山区第六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 350000)

如何在品社课程教学中完成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引导

陈孙义

(福州市仓山区第六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 350000)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然而在用人要求上,品德行为也是一项值得考量的指标。《品德与社会》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其主要目的是对小学生的行为道德进行教育,并对其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从小能够树立良好的品德行为意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本文就如何在品社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良好行为进行引导作了分析和探讨。

品社课程;教学;良好行为引导

对于教育单位而言,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引导一直是一项教学目标,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良好行为引导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学生良好行为引导上需要坚持不懈,从而使学生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对学生的行为引导虽然足够重视,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却没能让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加上理论教育的空洞性以及学生的升学压力大,导致学生的行为习惯没能得到准确引导。

新课程改革后,德育工作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克服困难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和目标。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品德与社会》是德育教学中一门课程,本文就以品社课程教学中的学生良好行为引导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一、品社课程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引导的原则

1.从小做起。在品社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从小做起为教学理念,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引导和约束,从而让学生从小能够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小学生处在一个年龄较小的成长阶段中,在思想观念上存在较高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思想层面以及行为道德进行纠正和引导,有利于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具备目的性。教师在品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除了教学活动,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也需要将品社教育贯彻到学生的生活中。

3.情境建设。对于教学工作而言,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内容,品社教学也一样,通过创建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环境,能够大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4.潜移默化。人道德意识的养成和思想观点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这个阶段是一个从低到高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品社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引导,并让学生在无形之中了解和认识相关的知识。

5.严肃执行。在品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严格和严肃的态度,教师自身需要严格要求自己,起好带头作用,一丝不苟。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检查,奖优惩劣。

二、品社课程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引导的措施

1.课堂引导。对于学生而言,一天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课堂上度过,可见,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在品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教师在品社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讲解品社课程的价值和作用,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学措施上,诵读儿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行为和习惯养成上,涉及的范围十分之大,包括了学习、上课、放学、作息以及生活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自身需要怎么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些内容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说教是难以完成的。而教会学生进行儿歌诵读,首先对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通过将品社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和知识融入儿歌中,能够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实现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对小学生而言,更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符合小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

教师是小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言语和行为都会成为学生的仿效内容。因此教师需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的行为和言语,言传身教。言传身教主要包括语言引导以及行为示范两个内容。

(1)语言引导。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其期望和依赖的对象,在面对教师时会存在“放大效应”以及“仿效意识”,换句话而言,教师的言语行为受到学生的监督和观察,教师如果存在不良行为,通过仿效意识,也会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严格规范自身,并充分认识到学生这种“放大效应”以及“仿效意识”的存在,并利用这两点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教师在与学生和同事的相处过程中,需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和行为举止,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并重视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仿效。例如,教师在使用谢谢、没关系以及对不起等文明用语中,需要保持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要热情和亲切,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仿效中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2)行为示范。教师是小学生依赖的对象,教师的举止行为在无形之中都对学生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品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堂需要注重自身的行为和细节。比如发现地面存在纸屑时,需要捡起;当桌椅不整齐时,需要认真调整;桌面不干净时,需要及时清洁。通过这些细节和行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铭记于心,并且仿效,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活动开展。教师在品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还需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比如班会、植树活动等,从而让学生劳娱结合,从娱乐中学习到知识。在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要对活动主题进行明确,内容注重多样性以及创新,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活动的开展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个人兴趣、年龄以及爱好等,从而制定相关的活动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心理特点偏向于好奇、好动等,因此活动内容需要融进一些趣味性以及操作性强的节目。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更多偏向于求知欲强烈以及勇于创新等的特点,因此,在活动内容中需要强调科学性以及创造性。在班级

4.加强激励。教师在品社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奖优惩劣之外,还需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都存在着好强的特点,希望受到认可和表扬。因此教师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需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并加以鼓励。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要体现出积极性,从而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继续进取。教师平时可以开展相关的行为自律评比活动,并通过评比表扬和鼓励优秀的学生。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身的行为习惯,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和他人的比较认清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教师加以鼓励,让学生能够自主进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的开展中,可以将主题内容与节日相结合,比如在妇女节开展帮妈妈做家务的活动,在植树节开展种树活动等。

3.优化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与课程的教学质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整洁怡人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以及健康教育起到了积极性作用,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学校单位需要加强对学校环境的建设,并种植树木绿化,在形式和内容上要体现出育人的氛围。

5.不断强化。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需要长期引导和规范。因此在品社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将相关的校规校纪进入教学中,比如《小学生守则》以及《日常行为规范》,从而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在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和诵读《四书五经》,提高学生的自律行为。

结束语

小学生是一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群体,同时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品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指导工作,树立良好模范,言传身教,从而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1]尼美措.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04):111-112.

[2]李娜.小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背景对行为习惯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师,2010,3(20):203-204.

[3]陈旭宇.让习惯养成像呼吸一样自然——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2(07):224-225.

[4]谷显丽.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0,1(04):245-246.

[5]陈赞群.文化引领,重在实效[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1(05):301-302.

How to complete the students' good behavior guidance in a moral and social curriculum teaching

Chen Sun-yi

(Fuzhou Cangshan District Sixth Center Primary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000,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ational demand for talent is increasing, but in people requirements, moral behavior is also a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index. "Moral and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system, its main purpose is to educate the students moral behavior, and to its guidance,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build up the consciousness of moral behavior, help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adapt to the socie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tudies on how to guide students' good behavior in a moral and social curriculum teaching

the moral and social curriculum; teaching; good behavior guide

G630

A

1000-9795(2014)02-0291-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2-24

陈孙义(1973-),男,福建福州人,小学品生(社)高级教师,从事小学品生(社)教育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品社行为习惯小学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爱国情怀 争当文明主人——《品社》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微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你在心口难开
我是小学生
让生活走进品德与社会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