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所在

2014-04-17肖立新李国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文化

肖立新 李国明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24)

地方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所在

肖立新 李国明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24)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地域文化博大淳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如何在地方文化资源中挖掘最淳朴的精神内涵,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要义,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改进我校教育模式,无疑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域文化;人文精神;思想教育

优秀文化是奠定文明的基础,是高校教育中的软实力,它凝聚了人类智慧的精髓,经久不衰,以其固有的特色被广泛传承发扬,无时无刻不在指导并引领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而高校是新时期培养大学生的摇篮,它是推动当地先进文化的动力源,应当更深入的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教育模式,传承优秀的精神,培养我校大学生成为具有当地风情的高素质铁军。

一、加强对传统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

优秀的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淳朴自然性、地域特异性、丰富多样性,而我校地处“塞外名城”张家口市,其深远的地方文化,历史与现代科技的碰撞,都极大地促进了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张家口地域文化多数以实物为核心载体。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古寺庙,是建筑中最威严、最智慧的创造,它承载了贤士圣人的博学慧心,是后人警醒自我、净化身心的圣地;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原始自然的大境门风光,叫人不自觉心胸怅然,融入其中,感受着历代民族统一、文化交融并存的壮阔与激烈;而当我们踏进那长城农庄,一场场欢聚的盛宴,一次次伤别的践行,儿时熟知的儿歌在耳畔回响,我们在这古香古色的文化中,充分感受了那时人们的博大与深沉……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植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陶冶情操,唤醒我们的智慧与灵魂。这些实实在在的古建筑物,不仅为大学生了解历史提供了场所,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我们对传统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张家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闪烁着无可替代的光辉。闻名全国的蔚县剪纸艺术,震惊世界的打树花,誉响万家的张市戏曲文化,搞笑却寓意深刻的康宝二人台,还有草原上那最原始的打鼓舞……个个都是纯粹的民间艺术,却丝毫不输风采,带给全国人民在视觉、听觉上的无尽享受,也让张家口人对自己的地域文化感到自豪。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我校建其风格、养其品质做出了深远的贡献。我们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地域文化,才能对其做更好的升华,使大学生感受它的存在,并发扬其独特的感染力、震撼力、凝聚力,从而营造我校气息浓厚的学术氛围。

二、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让地域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就要求我们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教育中开设地域文化与艺术的融合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大力组织以优秀地域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活动,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模范作用,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优秀文化素质的目标。因我校以建筑为主要课程教学,对地域文化的认知,显得就格外重要。我们更应该组织同学对那些优秀的历史遗址进行观摩,从而对自身专业有更近一步的了解,对专业技术有更深层次的参悟,对颜色以及外观有更透彻的设计理念。这不仅仅优化了我校的教育模式,提升了我校的教学质量,也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不难发现,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来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校学子无论是走向社会从事工作,或是考公应聘、公企求职,他们身上艰苦朴实、勤奋进取的精神仍在熠熠发光。长期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那份割不断的乡土情结,使得他们吸取了文化精神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并将其发扬光大。我校学子一直牢记着校训,他们传承了优秀的人文价值观,在求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为功利迷心,树立人生的远大志向,走好今后的每一天。这就是地域文化最深远的影响,也是地域文化最耀眼的关键所在。而我们,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如今,相对于课程教育,人文教育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更应该加大对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投入,切实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重塑大学生的文化形象。我校主要通过开设人文类选修课、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来实施素质教育,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地方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却没有更明显的体现。我们应该发挥地方文化的独特性、稀缺性,调动学生兴趣,使得学生能对学校产生更深的归属感,把握正确的道德意义,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操,激发他们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志向。

三、让优秀的地方人文精神成为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独特的群体,他们看似安枕无忧的在校园里享受青春,实则对前途的担忧、对世故的无奈,都隐藏在心底。他们更需要直逼内心的精神慰藉,或是其他竞争者不具备的精神特质,这都是地域文化可以给予的一种独特性。我们应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特别是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个性的发扬,对其心里健康的保证。而地域文化,提供给学生一个发扬自我的平台,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并为地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

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重塑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明了新的方向。如今,我们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必须立足于大学生的切实需要和社会的普遍要求,开展一些教育的新课题,通过传授地方文化的历史精神,让大学生了解当代社会的文化交错性和发展多向性,从而发挥地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大学生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吸取并借鉴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锤炼自身的意志品质。此时,地域文化中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四、发挥地方文化资源和高校智力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地方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需求,更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要求。文化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他对社会发展的渗透力越来越强,对人类的日常行为习惯起着一定的支配作用,这使得很多传统的产业不断改革自我,向人文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市场需要大批具有地方文化基础、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高素质毕业生,这也给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地方文化中的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是非荣辱观资源,和谐共存资源,革命斗争资源,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资源,丰富我校的教学内容,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即可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学习观摩场地,又能营造具有特色的精神文化熏陶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其实践探究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充分发挥高校在地区文化、经济、政治上的推动作用,利用其资源,发挥其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的区位优势,积聚高层次人才,帮助当地居民更好地发扬文化,认知其内涵。地方高校不仅在地方现代城市文化的培育、形成及其净化、规范、提升等方面,发挥中坚力量或主导力量,起示范、影响和导向作用,还给地方人民带来高新科技的试验和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我们在知识科技方面的优势,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应加强培养地方与高校之间的互利互惠的关系,切实实现各自的价值,找准位置,为实现高校与地方发展的最佳双赢效应做出长足的努力。

文化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正在进行着“文化适应”,一些优秀的地域文化精神主导着我们的思想,推动着我们努力向前迈进。这种历史文化从来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历经沧桑不断革新、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地域文化的重要性,注重其与科学的双向发展,沉取精华,调试自我,将地域文化打造成具有时代意义、进步意义的新兴文化,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迈上新的台阶,迎来我国高校教育的曙光。

[1]徐同文.地方大学的使命[M].中国人民教育,2004.

[2]张琦.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

[3]刘会胜.地域文化差异在教育中的特殊性[J].2010.

[4]蔚县教育文摘报,2008,6.

The value of local culture in higher education

Xiao Li-xin, Li Guo-ming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Zhangjiakou Hebei, 075024, China)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regional culture is big. 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how to mine the most honest and spirit connotation in the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draw nutrition essence in traditional culture, to create unique campus culture, continuously improve our school education, it is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gional culture; humanistic spirit; ideological education

G41

A

1000-9795(2014)02-0182-01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2-20

肖立新(1969-),男,河北宣化人,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文化研究。李国明(1975-),男,河北沧州人,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HB13MK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