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高校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2014-04-17卢梦沁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素养思想

卢梦沁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闽南师范大学 福建漳州 363000)

构建和谐高校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卢梦沁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闽南师范大学 福建漳州 363000)

高校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人才的储备基地,在整个社会体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地位。要落实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要将和谐高校的构建作为一条关键性的途径。构建和谐高校,必须要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为基础与前提,虽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重点,也始终受到了来自国家与社会的重视,但是就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思想道德素养而言,还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之处。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本文首先对和谐高校构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就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措施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对我国和谐高校的构建起到促进作用,并最终推动我国和谐化社会的建设进程。

和谐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在;措施

构建“和谐化社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兴国战略,而高校作为我国培养社会高等人才的重要场所,首先实现“和谐化”,是推动我国社会整体和谐化建设的关键性途径。因此,必须要捋清和谐高校构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之间的关系,并抓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为和谐高校、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促进与推动作用

一、和谐高校构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是和谐高校构建的内在精神动力

不论是和谐社会还是和谐高校中的“和谐”,都不仅仅指的是一种社会状态,它同时也是一种思想道德精神。因为如果在高校内没有了道德认同的存在,那么整个校园便会变得没有亲和力,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我们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和谐”,它也属于一种社会关系,而高校的主要群体是大学生,和谐高校的构建自然也是以大学生为主体,通过一致的道德认同与行为选择,而形成的一种满足于大学生精神生活需求的社会关系。如果这层关系缺少了道德认同,缺少了亲和力,那么也就不存在和谐。

从道德层面来进行分析,和谐高校就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尊师重教,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并实现内在知识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校园环境。而要想能够实现这种环境的构建,就必须要提高到学生的诚信品质,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他们之间能够实现互助、理解、信任与认同,如果学生间、师生间没有了这一种相互间积极的关系,高校中的人际关系纽带便会扭曲、断裂,我们所期望构建的那种校园环境也就难以实现,所以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是和谐高校构建的内在精神动力。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接受消化新思想、新文化较为高校的大学生,他们就难免受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冲击,在这种思想冲击之下,他们极易出现思想道德上的扭曲,例如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尤为激烈的,很多人为了取胜,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便不择手段,这就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也是和谐高校构建的外在实践动力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并非只存在于抽象的精神层面,它更能够在大学生的日常的行为中得到体现,这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所在。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的时候,老师会选择一些热点性的、难点性的,在我国社会转型与改革中出现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实践,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矛盾起到疏导与化解作用。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对于自身应当具备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生活行为方式都会有正确的认识,也具有了思想道德素养实践的能力。当学生能够严格的控制自身思想,约束自身行为,并在高校生活中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落实到点点滴滴,那么和谐高校的构建就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非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所以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也是和谐高校构建的外在实践动力。

对于和谐高校的构建而言,不论是内在的精神动力还是外在的实践动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他们本身就是一体的。缺少了前者,和谐高校的构建是没有精神支柱的,是没有灵魂的;缺少了后者,和谐高校的构建,更是纯粹的空谈。所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对于和谐高校构建来说,具有重大的作用意义,我们应当抓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为和谐高校的构建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与实践动力。

二、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客观来讲,在国家与社会的始终关注下,以及高校教学工作者的大力研究与实践下,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有着不少的可贵之处。但在这之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还有着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以及相关的资料收集来看,当前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养中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大学应当具备的政治意识

从历史发展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始终都是社会中的一个主要群体,他们对于社会政治应当有着正确的认识以及较强的表达意识。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的大学生对于我国的政治现状了解甚少,漠不关心,感觉政治形势如何变化,也与自身没有关系。所以不少的大学生都对政治表现出了一种漠然的态度,他们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政治态度。

(二)没有明确的理想与信念

当前的很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眼界变得更宽,很多积极与消极的思想都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思想冲击之下,一部分大学的人生价值观开始变得模糊,甚至直接出现了价值观扭曲等现象。有很多的大学生本身怀有远大的目标与人生抱负,但久而久之由于缺乏毅力,便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给丢弃了,转而追求一些金钱物质层面的满足感。

(三)没有最基本的诚信

人行于世,诚信二字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作为高等人才的大学生,他们本应当更加清楚诚信的价值所在,也更应当坚持自身的诚信感。但是在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很多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非常严重,例如,心态浮躁,对他人、对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考试作弊,抄袭别人论文,毕业推荐材料作假,找工作当中遇到待遇更好工作时随意违约等。并且,在问及他们对出现在自己身上或他人身上的这种不诚信行为的看法时,有些大学生则认为身边很多人都这样,没有认识认识到自身缺失诚信的行为,对整个校园关系以及整个社会关系的不良影响。

(四)没有照顾他人的思想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体制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确实是非常激烈的,但是这种竞争本应是良性的竞争、积极的竞争,可不少大学生对“竞争”的本质产生了扭曲的看法。他们开始变得更加的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去照顾他人,时刻想着自身的利益与自己的感受,不会作为同学、友人去对身边的人予以关怀。

以上种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缺点,都直接对和谐高校的构建起着阻碍作用。所以,应当改进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措施,不断提高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这样才能为和谐高校的构建起到促进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一)落实德育工作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就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就必须把道德教育放在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道德教育必须向专业教育一样要有教学计划。并且在学校重视德育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同时,还要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质量和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大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其学习、生活及以后工作当中的重要性,从而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途径、方法,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强化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二)对高校网络道德加强整顿

当前,计算机与互联网已经大范围的普及,并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当中。最为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他们对于网络的认识与依赖性更加的强。在当前的高校校园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沟通交流、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很多大学生也乐于参与其中。互联网能够实现进行的普及规模以及渗透深度,主要是因为自身具备开放性、及时性以及多元性等优点,而且这些优点也确实能够对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起到丰富和促进作用。但是,在互联网的这些优点背后,又还存在着诸多并存的缺点,例如很多虚假、色情、暴力以及其他会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的信息也会充斥在大学生的周围,很多大学生由于人生经历受限,非常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腐蚀,最终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影响。

所以,我们应当对高校网络道德加强整顿,利用网络积极的一面,对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宣传,例如建设相关的论坛、社区、贴吧,引导大学生主动进行思想道德学习与实践的经验和感受分享,号召大学生自觉抵御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分期投选校园思想道德模范标兵,组织一些思想道德网络讲坛,利用网络的特异性,来提高大学生对思想道德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直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更有利于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使其得到更全面地和谐发展,利于其高度道德自觉性的养成,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审美教育的实施,需要渗透到高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审美教育是情感、审美、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它更多的蕴涵于科学教育之中,内化于师生生活之中,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审美教育,是学校各个学科专业、各个教育环节共同的责任。高校美育要主动向学校教育各领域渗透,尤其要渗入到学校教育的各类课程的教学之中。学校教育中的各个学科、各个环节乃至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都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其次,要在开展的校园科技、艺术、文化等活动中,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同时贯注审美的理念和气质,增加美学的理想和趣味,依托艺术教育和课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四)学校老师与领导以身作则

俗话有云“为人师表”,其意思是作为老师,应当在学生的面前做好表率,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学校的老师与领导,应当首先严格要求自身的思想与行为,以向学生传递出正确的思想道德发展信息。但是,当前不少学校的老师或领导,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负面新闻,对整个社会的风气影响极大,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也起到了错误的引导作用。所以,今后学校的老师与领导,应道比要求学生更严格的来要求自己,时刻保持高素质的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思想道德发展方向前进,为和谐高校的构建提供充足的动力,并最终推动我国和谐化社会建设。

[1]祖磊,鄢载鹏,吴遐.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研究——以河北工业大学为例[J].今日南国,2009,(11):38-39.

[2]华鑫.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想法[J].华章,2013(01):179.

[3]高金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探究[J].华章,2012(13):147.

[4]刘昌.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J].成才之路,2009(09):168-169.

[5]赵明民.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析[J].河南教育,2007(2):232-233.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university

Lu Meng-qin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363000, China)

The university as our future society talent reserve bas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hole social action system.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propos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Party,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we must construct harmonious university as a way of key.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university, we must be based on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although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the focus of education research, has always been from national and society's attention, but the actual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ere are a lot of need for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China'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university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analyzes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situatio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oping to establish to promote the our harmon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ultimately drive our harmonious society building process.

the harmonious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now; measures

G641

A

1000-9795(2014)02-0053-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1-04

卢梦沁(1988-),女,汉族,江苏常熟人,从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现代化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素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